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庆长假刚过,正值慵懒之际,却惊闻李福清先生去世了.虽然知道他身体不太好,但这个消息还是让人难以接受,去年还在北京见到大病初愈、欢声笑语的他,怎么这么快就去了呢?回忆起自己这几年的学术探索中,不仅是读到了李福清先生的著作,让我受益匪浅;更是有幸亲见到老先生本人,在学术上得到指点、教诲;尤其是我的硕士、博士论文答辩,都有幸请到他来参加,他还提了不少具体而翔实的意见,让我在修改的过程中茅塞顿开.李福清先生对我这样的后学、晚辈、年轻人没有丝毫的居高临下,更没有嫌麻烦,反倒是抱着学术交流的态度,用一颗平和的心,与我非常认真地探讨.如今,这些经历依然历历在目,永驻在脑海中不会淡去,令我感谢和怀念这位亲切、平易的老先生.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书桌上,摊开着一部书,轻轻地合上这部书,我的目光落在了它的封面上:《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词典》,刁绍华编。正是这部书,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而它的著者——刁绍华先生,正是我当年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导师。赠书虽在,而斯人已去。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20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通过回顾,生动而雄辩地证明了非线性现象的存在,真实再现了一代伟人科学家的做人和做学问的高贵品格。  相似文献   

4.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铁凝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质的女作家,"她的特质就在于她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非常独到的认识和评判"。无论是香雪铺就的农村底色,还是红衬衫映照的少女风采,抑或是三大源头交融汇合之后所开启的玫瑰之门,乃至用民风民俗折射中国社会变迁的"笨花",都透显着她浓郁的生命热情和人文情怀。和小说的气质一样,铁凝的散文也具有一种独特的韵致:普通的小人物、琐碎的生活小事以及细腻、流畅、清新的风格,使其散文达到了一种自然而又丰满的层次。铁凝的散文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是她的诚恳。她用自然、亲切的话语向读者叙说着自己的心灵体验,有一种很自然的亲和力。其次,铁凝散文打动人的元素是作品里弥漫着的美好与善意。她热情而执拗地追寻人性美好的世界,一件小事,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她都能寻出人性的某些光辉来。因此,她的文字中总是饱含对生活的情意,蕴涵着蓬勃之美,体现了一种"美善惊人"的力量。铁凝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写生活中的人和事,代表作品有《河之女》《面包祭》《城市的客厅》《黄金与钻石》等;二是写对艺术的感悟,代表作品有《我与乡村》《从梦想出发》《心灵的牧场》《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等。从艺术上看,铁凝的散文多取材于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她擅长细腻地描摹人物的内心,从中折射出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希冀与憧憬、矛盾与痛苦。她认为,写散文一是要滋养心灵,如她所说"散文实在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安然滋润";二是通过散文来锤炼文字,"因为我写过了一些小说,才知道散文于我是多么重要"。铁凝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想象胡同》《一千张糖纸》《草戒指》等。本期我们选载了她的《戴套袖的孙犁先生》,这篇作品描述了她与文学大师孙犁的几次见面,其传神的细节和深情?  相似文献   

6.
铁凝 《新读写》2011,(7):82-84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日: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相似文献   

7.
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篝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这就是我的机会,而我却面露难色。可以说,这是我没有见过世面的本能反应;也因为,我听人讲起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都不敢乱叫。向我介绍孙犁的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无法忘记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  相似文献   

8.
《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实际上是一篇议论文,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肯定了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崇高品格,给了他以十分恰切的历史评价,是论述孙先生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既全面而又中肯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9.
戴口罩的我     
唉!本来普普通通的我,这几天竟成了全校同学们的焦点,连上学的路上都有同学在我的身后指指点点,更有许多好奇的同学下课后特意到我们班上来看我。这,全都是因为我戴的大口罩给我惹的祸。我本来是一个活泼爱笑的小男孩,最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同学们也都乐意和我玩。可自从前天早上我的左脸颊突然肿起来,被确认为腮腺炎后,这一切都结束了。我不得不像前几年防“非典”一样戴上一个大大的口罩来上学,只露出两只眼睛。像电影里的蒙面大盗似的。因为我从书上了解到,腮腺炎  相似文献   

10.
刘滢 《少年月刊》2015,(5):22-23
吴亦凡怎么变成了"煎蛋"先生?他可是亚洲的人气小天王啊!割惊讶,你没有看锗,吴亦凡不仅曾是韩国超人气团体EXO-M的队长,他还是一个把"坚韧、淡定"作为人生目标的"煎蛋"先生。爱听故事的"篮球小王子"吴亦凡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小时候的他性格比较内向,最开心的事就是躺在妈妈怀里听故事,《小马过河》他百听不厌。"从前,有一匹小马想要过河,可是望着湍急的河  相似文献   

11.
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先生于1977年11月30日辞别人间,我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体师生怀着深沉的情思来纪念他的十周年冥辰。  相似文献   

12.
许寿裳(季茀)先生是鲁迅先生终生的挚友,他们在日本同过学,在旧教育部共过事。我认识许寿裳先生,是在一九二五年经鲁迅先生介绍的。鲁迅先生那时在翻译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在涉及英国文学的地方,得到季茀先生的协助,所以我知道他精通英文。季茀先生像鲁迅先生一样,态度蔼然可亲,谦虚诚恳,乐于助人。他协助鲁迅先生,也就是给未名社很大的支持,因为《出了象牙之塔》是未名社印行的第一本书。他们的友谊与合作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正当《数学教育学报》总第2期(93—1)即将印装完毕之际,传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噩耗:王湘浩先生因病离开了我们。 作为中国科学院老一辈的学部委员,王先生的学术造诣是人所共识的,而他既高瞻远瞩又身体力行的精神更为人们所传颂。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回国的留学博士生之一;  相似文献   

14.
常书鸿先生是敦煌研究院的创始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60年来,以常书鸿先生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扎根敦煌,在荒无人迹的沙漠中开辟出一片天地,为保护和弘扬祖国的瑰宝、人类的文化遗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一、李同孚先生简历李同孚先生是湖南湘潭人,1925年7月12日出生,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曾师从于国际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数学家、北京大学数学系的江泽涵教授。李先生大学毕业之后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期间陈省身教授打算推荐李先生去美国留学,后因北京将近解放,  相似文献   

16.
纪念孙中山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  相似文献   

17.
《课外生活》2013,(11):F0003-F0003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代童话大师洪汛涛先生创办的第一届”全国少年儿童金凤凰童话写作大赛”已经过去了整整25年。1988年的100位获奖学生中,有的后来在创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的则成为文学队伍中的骨干,这次大赛在中国文学和教育史册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我们感怀于这些成绩时。我们绝不能忘记洪先生为了这次大赛工作所做的一切。他所拟定的评奖原则、奖项设置等,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迪。这是不可忽视的精神和文学财富。为此,我们特举办第二届童话大赛,大家一起努力做好大赛工作,以实际行动向为第一届评奖工作做出努力的全体同志、向洪汛涛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台湾甫光复,魏建功先生便从大陆赴台领导推行国语的工作,所以今年也是魏建功先生在台湾从事推行国语活动50周年.今年又是先生辞世15周年.在这具有多重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我们倍加缅怀先生垂世的风范和卓越的业绩,特撰此文以表示弟子的追念.  相似文献   

19.
下面这组文章,是根据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在杭州举行的纪念陈鹤琴先生逝世四周年座谈会和浙江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组成立会上的发言稿编发的。一九八七年三月,恰逢陈鹤琴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因此,这组文章在此时与读者见面,又是对陈鹤琴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的一个很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陶先生去世近60年了,至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没有忘记他,还在学习他,宣传他。在重庆、在安徽、在北京……大有人在。这是他崇高的声望和伟大的人格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