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四”时期梁漱溟提出了他的早期文化观 ,其核心是文化三路向说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有学者出于误读而认为这两个观点是互相矛盾的 ;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 ,是从民族性和时代性两个不同角度对文化本质的揭示。  相似文献   

2.
莱布尼茨是近代西方较上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且建树最多的一位大师。其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由接触到深入比较研究并构建“中国学”的过程。其中西文化观的价值在于通过语言、文字、概念、范畴等贩比较研究,得出人类思维具有同构性、中西文化具有互补性这一结论。他那站在世界文化高芳和具有哲学穿透力的中西文化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当今仍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柳诒徵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促使其中西文化观的形成.他认为中国文化重伦理道德与德治,中国史学有正史体例,以儒术为主导,而且因有史官制度而具有政治性;西方文化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及法治,西方史学远逊于中国.其中西文化观主观上试图从学理上抗拒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客观上对今人了解西方文化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辜鸿铭是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他自幼留学西方,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归国后,极力地捍卫中华文明,贬低西方文明,用幽默、犀利的语言将西方文明贬得几乎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创始人。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的文化观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既反对西方化又反对中西文化融合,而主张东方化,因此他被认为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的文化主张中堙有提出“中体西用”论,甚至反对“中体西用”论,但是,他在方法论和具体的文化主张上却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文化模式,相反却使得“中体西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展和继承。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科学家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科学家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和工业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有相当影响.一般而言,民国时期的科学家,对于西方文化均有较高的认同感.他们认为,西方文化的本质是科学和民主,因而推崇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尤其是其科学性的特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一般反对以等级秩序为特征的价值观,尤其强调儒家文化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但他们并不简单地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于前人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精神,进行了认真的挖掘和褒扬.民国时期科学家中少数人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过于偏爱,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崔缨 《岱宗学刊》1999,(2):57-60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学的不断输入,中国传统化被迫作出应答,在怎样对待中国传统化和西方近代化问题上中国学界出现了分歧:一是“严互夏之大防”,奉中学为至高至上的“西学中源”之论;二是“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传统化之说,面对学界的这种混乱现象,孙中山主张“集合中外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这种中西合璧的化观,为时人乃至今人在对待中西化冲突,交流中指点了迷津。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与马克思·韦伯文化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中国近代以来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化学、尤其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同样具有突出的地位。马克思·韦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对世界文化也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梁漱溟与韦伯虽然并不着重于文化学研究,但在文化学上的论述却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本文基于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韦伯的“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对二人的文化观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严复介绍过来的进化论思想和近代经济政治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虽没有达到精通西学的权威程度,却也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其以一贯的理性与持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既肯定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长处,也表明了二者的缺陷与不足。严复这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努力,旨在寻求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会通,希望能开创出一套适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陈独秀和梁漱溟对中西文化的异同作了详尽而深入的比较研究,对重建中国文化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方案,前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技激进的批判态度,后者对传统文化持卫道者的立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乍看相反,实则互补,应给预辩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在其乡村建设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建设农村的观点。时至今日,这些观点仍有助于人们超越经济和政治视角的局限而从文化的角度思考当前“三农”问题,从而获得对“三农”问题全面深入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民族的人,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其思维方式也不同.语序是语言的重要组合手段之一,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中西民族思维差异体现在意合与形合思维模式差异,整体和个体思维模式差异,具体和抽象思维模式差异,含蓄与直率思维模式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西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道德价值观、文化习俗、行为规范上的差异,对礼貌语言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们在与西方各国人民交往时,要全面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以避免礼貌语言使用不当的情况出现,使交往和谐友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的文化虽然存在相同的地方,但是在价值观文化、传统文化、书籍文化、人性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给中西公共管理带来影响,本文从差异的文化维度分析中西方的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体育以"心、气、形"为一体的理论架构导致中国体育呈现身心合一、内外统一的独特个性。希腊人认为只有肌肉才使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因而西方体育文化重外在表现,是崇尚个人精神张扬的一种身体文化。中国体育文化必须以中国古老的民族精神、智慧和为促进人类全面发展而服务的精神内涵作为底蕴,实现新的超越和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中西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并从语用学的角度进一步探索,从而得出结论:随着世界各民族,各区域的交往日益深入普及,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也彼此影响,相互沟通,相互传授,相互渗透,甚至于相互同化并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共同的经济繁荣。同时,这些词语也形成许多独特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Face-Management View)是用于论述和解释礼貌现象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但B&L的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这里指以英语为本族语的西方国家)基础上的面子保全论,所以对其在跨文化普遍性方面很多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置疑.面子理论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且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差异有助于消除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交往的一些障碍,更有效地促进跨文化间的交际.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言研究与化研究的结合,语言学家意识到了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化的是分不开的。中西方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英语教学必须同时注重对中西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经济一体化也促使其在会计核算计量上的趋同,但是由于各国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财务会计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该文从中西方财务会计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对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的比较,深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完善我国财务会计理论及实务操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文化传统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共享的资源。文章就如何看待西方文化的传播以及中西文化如何进行融合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在文化融合中,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坚持多元共存,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