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月刊》2015年第2期中,有位老师对我们熟悉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即:“落霞与孤骛如何齐飞?”霞是个常见的自然景物,在我们的认识中,彩霞在天空中飞是非常自然的现象,所以在读到“落霞”时,便直接把“落”字忽略了,直接进入了该佳句所描写的孤鹜在彩霞满天的天空中...  相似文献   

2.
一、由自然到创造 教学《现代科技》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物体》单元中的《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时,要求能区分出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初步涉及“创造”产生新物体的概念。学生认识自然物体时,根据“地球上原本就有的,不是人们造出来的物体”是自然物体,像树、玉米、海鸥等植物和动物。但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相似文献   

3.
《自然》改为《科学》,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科学》都较原来的《自然》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同样,我们广大的“自然老师”也变成了“科学老师”,《科学》不仅要求科学老师要有新的理念,而且要改变我们广大自然教师以往每天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自然课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自然老师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学老师呢?一、自然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传授者、给  相似文献   

4.
缘分     
易爱国 《科学课》2009,(8):M0002-M0002
1998年暑假,我的一篇反映我市自然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短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表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编辑部的张之仁老师写信给我,说我们的研究与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不谋而合,邀请我们参与他们的研究。1998年下半年,我们以《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一课为案例,就自然教学如何落实“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理念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缘分     
易爱国 《小学自然教学》2009,(8):M0002-M0002
1998年暑假,我的一篇反映我市自然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短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表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编辑部的张之仁老师写信给我,说我们的研究与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不谋而合,邀请我们参与他们的研究。1998年下半年,我们以《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一课为案例,就自然教学如何落实“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理念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教学》1998年第五期,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试析1:1的教学格局》,具体详实的统计数字和科学的分析论证,切中了传统的自然教学的弊端,并为改进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时隔不足一年,章仁老师又发表了《找自然教学的共同特征——关于走出“1:1”的对话之一》,为自然教学走出“1:1”,落实“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原则,开出了理论指导的“药方”。那么,自然教学走不出“1:1”的症结在哪里?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老师们走出“1:1”的怪圈?几年来,我们对此现象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形成了如下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历史知识,不同的历史教师会有不同的认识。在我们看来,这种认识将直接决定一位历史教师的历史教育观,比如,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方法,实际上就受该历史教师如何认识“历史知识”的影响。在澳大利亚《历史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第一章”中,  相似文献   

8.
最初关注到“李绍贵”这个名字是1999年,当时我正在编辑《小学自然教学专题研究简报》,为的是整理我们与《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合作进行的专题研究(如何落实“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原则)所取得的一些收获。在当年第9期《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我看到了李老师的文章——《大气压力》实验的改进,吃惊不小,因为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实属不易,何况他是一名西部山区小县村级小学的兼职自然老师。当时我就认为,这个老师不错,肯动脑筋、勤于总结。  相似文献   

9.
刘国盈先生在《应用的广泛性和层次、等级的模糊性——语文学科特点辨析》(《语文学习》1988年第4期。下称《辨析》)一文里,在引用了毛泽东关于“什么是知识”的那一段话之后称:“中学里的课程,不是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了解、认识、改造自然的工具,社会科学是了解、认识、改造社会的工具。都是工具,并非单单一个语文科是工具,因此,不能说工具性是语文科的特点。”这里,《辨析》“都是工具,并非单单一个语文科是工具”的推理、结论,起码有三点值得商兑。首先,《辨析》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是“了解、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工具”中的“工具”,同语文学科是“工具课”中  相似文献   

10.
在前文(《如何认识“十字相乘法”?(一)》)中我们介绍了韦达定理、十字相乘法、求根公式法,这里我们继续探讨“十字相乘法”和“求根公式法”.  相似文献   

11.
吴志翔,美学博士,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主编。曾主持本刊“来来往往”专栏写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将他给中学生的103封回信辑录出版《树不必对风生气》一书。2014年,《中学生天地》开设“美丽人生”专栏,请吴博士给我们讲述如何感受生命的美好,如何认识自我,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做到优雅地生存……  相似文献   

12.
唐亚彬 《学前教育》2022,(11):26-29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尽量为幼儿创设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每个班级都有的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孕育着无限的教育契机。如何透过自然角这块小小的天地,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呢?不妨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自然角里的小故事吧。  相似文献   

13.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能动地去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儿童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是训练儿童科学素质的最佳途径。 我教自然第二册“植物的种子”时,先指导儿童解剖种子,认识种子的构造,知道无论什么种子都能长出新的植物,是因为有胚根和胚芽。接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儿童“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和能力”。现行小学自然三至五年级六册教材120课,其中实验课37课,约占总课程的31%,足见实验课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所占地位的重要。为此,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和任  相似文献   

15.
“空气”是小学科学课程“物质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湘版三年级《科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单元。儿童对于“空气”的认识究竟怎样?处于怎样的认识阶段?我们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和转变?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自然》(实验本)第四册第1课《水》和第4课《空气》中,在认识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时,要求学生知道它们都是透明的,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建立“透明”这一抽象的概念,显然是比较困难的。我在随州市召开的“湖北省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教材培训会”上执教《空气》一课时,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能  相似文献   

17.
最近颁布的新自然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在指导儿童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要“培养与发展他们对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兴趣爱好”。学生进行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兴趣。培养儿童的兴趣,是搞好自然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呢?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笔者以为,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开展工作。第一,从认识自然现象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科学态度的教育,训练学生从小学习全面地认识自然事物;辩证地认识自然事物;学习遇事先问“为什么”,进而从实事中求“是”,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科学自然观和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引入。如,教学五册《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教师板书课题后,可引导学生从回忆旧知识中引入新课:“怎样认识物体,我们从一开始学习《自然》,就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从认识水、空气、土壤、金属的过程中,学习了哪些认识物体的方法?“启发学生说出看、摸、闻、尝、实验……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仍要运用这些方法来认识岩石”,从而引入新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自然”反映了《庄子》对音乐本源的认识,音乐是“道、心、物”三位一体的产物。“至乐自然”规定了音乐“和”的功能。“至乐自然”肯定“有声”、“人为”之乐。“至乐自然”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历程。庄子是道家音乐的伟大旗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