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的报纸,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指一种报纸不同于另一种报纸的质的规定性,它决定于报纸的读者对象和不同分工,同时又规定和制约着报纸的宣传内容、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可以说,这是任何一张报纸能否办出特色的重要前提。 那么什么叫晚报呢?顾名思义,晚报的主要特点,就在“晚”字上。正如老报人赵超构先生所说的:“日报出版以后,到了晚上还有许多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发生。白天本地发生什么大事,有些什么新闻,可以在晚报上看到。所以‘晚’字这个特点是日报抢不去的。这也是晚报最主要的特色。”赵超构在强…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新点”。新闻姓“新”,要有新材料、新观点、新思想,这是一般的人都知道的常识。西方一位记者曾经说过:“记者的伟大和难当之处,就在于要处理好一个‘新’字”。这话说得非常深刻。报纸天天出,新闻天天写,天天出新,实非易事。然而,如能选择新的新闻角度就能解决这个“难”题。选择新闻角度,要着眼于“新”,就是选别人没有报道过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由于广播是听的而不是看的,一瞬即逝、不留痕迹,不便反复研读。因此,广播新闻的写作有着自身的特点。迅速及时广播比报刊、通讯社特别优越的是随时都可以把新闻传播给听众。广播新闻应该尽量避免那些时间概念模糊的“最近”、“前不久”、“连日来”等词句,而要求写明具体时间,“今天上午”、“七月×日下午”,甚至几点几分。例如在国庆节前天晚上,在浙江侨乡青田县的城西小学,举行灯会游行,当记者在街上观看到丰富多彩的美丽彩灯时,立即赶写出一条新闻。当时正值晚上8时,县广播站还在播音,这条“城西小学举行灯会游行”的消息及时地播了出去以后,听众纷纷上街观灯,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新鲜形象由于听广播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所以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4.
报纸新闻应注重回答“Why”和“How”──分析栓新闻、冰点新闻和深度报道断想中国青年报记者毛浩新闻有六要素(五个“W”和一个“H”),这是常识,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六要素俱全,这也是常识。其中最有理由省略的是“why”(为什么)和“how”(...  相似文献   

5.
点睛     
我喜欢读报纸上的评论,尤其喜欢读配合新闻和通讯的编后、编者的话一类的“小评论”。最近两三个月以来,各地报纸上这类“小评论”日渐增多、日渐活跃起来了。有些一二百字、三四百字的“小评论”,往往词约而义丰,能针对新闻和通讯作出生动而又扼要的理论上的说明,这就增加了报纸的理论气氛和革命气氛,使报纸对读者发挥更多教育作用。试举两例,以概其余。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高不开客观事实。采访是获取事实的基本手段;采访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这是新闻的一般理论和常识。“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7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要用于采访。”──这是一些专业记者的经验之谈。一篇新闻作品的定稿字数同采访的记录字数,大约为1∶10,即100字的成品至少要有1000字的素材──这是综合了许多人采写实践以后得出的比例概率。这些书本上理论化了的条文和前人的生动的经验,对于新闻爱好者来说,当然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但是,纸上得来总觉浅,亲…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我一直有写的念头,但却又一直不知如何落笔,因为仔细思量,意思实也平平,无非想表示一下对“新闻”与“宣传”的一点看法,而这个见解其实早有人作过“狗咬人”、“人咬狗”的生动表述。不管这个表述有什么缺陷,但它却揭示了作为“新闻”的一个要素,即“异常性”。我想说的是,比较平常的事物或者当然之理上了报纸,这种报道  相似文献   

8.
宁吃鲜鱼一口,不食臭鱼一斤,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如果把报纸、广播、电视中的新闻比作鱼的话,我们的受众,即读者、听众、观众,当然是喜欢“活鱼”了。换言之,要想使我们的新闻受欢迎,  相似文献   

9.
“说”——一个极简单的表述启始字,从呀呀学语的稚童,到尚能言的耄耋之翁,张口即来,似乎没什么可说的。但恰恰就是这一个“说”字,却让我们这些“靠语言表述事实”吃饭的新闻从业者犯难,或者犯“易”:  相似文献   

10.
手头有本长征出版社出版的别开生面的新书,名曰《一句话点评框新闻》。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此书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框新闻”,即报纸版面上为引起读者关注而特别为作品四周加了边框的短新闻;二是“一句话点评”,即编辑用一句话为新闻作品所写的点评。可见,无论是新闻作品本身,还是为新闻加的点评,都是以短小或曰袖珍为特点的。在人们崇尚快节奏的今天,短小的文章自然是赢得读者的重要方面,然而,短小并不与优秀划等号,短而空、短而臭的文章并不比长而空、长而臭的文章好到哪里去,而只有“短小”加“精悍”的文章才是受读者…  相似文献   

11.
也说新闻链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链接”而不是“连接”,就让人回味。“连”者,自是关系不同一般,即便不是紧密无间,至少是“抽刀断水”,难以轻易分开。“链”就不同,其形一眼过去虚实相接,似断似续,形断实连,空灵跳跃。在不张扬中四处伸展,不经意间横推出一片空旷。近年来报纸上频频出现的“新闻链接”一类,也许正可以作如是观。“新闻链接”于何时在我们的报纸上得以正式应用,尚待细考。就我们草草浏览之印象,好像2001年后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报纸上的“新闻链接”是从互联网的文本编辑中借鉴而来。当然,这不过是人人都懂的一个常识,并不能…  相似文献   

12.
消息是新闻的主要形式,通常人们把消息称为新闻,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文字体裁。它在我国目前的报纸上刊登时,一般都冠以“新华社×月×日电(讯)”或“本报讯”、“本报专电”等字样。一些比较简短的新闻,也有不带这些字头的。自从有近代报纸以来,传播新闻,就是报纸的首要职责。正如胡乔木同志所指出的:“报纸本是新闻纸”。起初,报纸上的新闻,每条只有几十个字,没有标题。后来,“其题目均为四字成语,逐日更  相似文献   

13.
陈文 《新闻世界》2003,(12):29-29
图报道,即以图片、字相联的形式,共同完成对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现象的报道,是报纸新闻深度报道的有效体裁之一。因其兼而具有图像的直观生动与字的丰富翔实,近年来愈来愈受到读的青睐,成为国内诸多报纸版面的“热卖”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王霞 《新闻传播》2004,(6):42-42
“让副刊作品新闻化”作为口号被喊出来,是近两年的事情。与正刊一样,副刊也有引导舆论的功能,副刊应在一定程度上围绕着当前的新闻热点来办,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如果说,新闻版面标志着报纸的广度,那么,副刊则更多地标志着报纸的深度。新闻加副刊、广度加深度形成报纸的高度,由此提升报纸的品位。因此,在副刊上做文章,“打新闻的第二落地点”,已成为报业同行认可的应对竞争的办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定义虽然“五花八门”,但在表述新闻的本质和特性时,几乎每个定义都着意强调一个“新”字。然而,新闻之新究竟有哪些内涵?新闻之新的本质规定究竟是什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有进一步细加推敲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资讯,这里是《新闻纵贯线》”——2010年12月6日,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开出了整点直播新闻节目《新闻纵贯线》,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全天9个整点,共计播出55分钟。这是一档以杭州本土新闻为主,兼顾国内外重大新闻的公共类直播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十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记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记者就是写新闻报道的。久而久之,新闻界从事记者职业的同仁也似乎接受了这一观点。报纸记者说,我是写新闻报道的;电台记者说我是写广播稿的;电视台记者说,我是拍片子的。就连这些新闻机构的编辑,也大都持类似观点,只是把一个“写”字换成了“编”字。照此看来,“编写”新闻稿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写新闻”、“编稿子”对记者(编辑)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常识告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对报纸的共性研究较多,如党报的“喉舌”作用、报纸的指导性等,而相比之下,对报纸的个性,即报纸的特色研究不够。这恐怕是导致今天“千报一面”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各种报纸竞相发行,广大读者的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在新闻战线上出现了“报竞人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9.
贾蓓 《声屏世界》2007,(7):27-27
省级卫视作为上星电视台,面对的是全国的电视观众。新闻类节目由于其真实的特性,成为全国人民从电视上了解各个省情的唯一窗口。根据央视索福瑞对省级卫视频道收视率的调查,省级卫视四个收视峰值分别是:上午10:00左右,下午1:00左右,傍晚6:30左右,晚上9:30左右。大部分电视台午问新闻的播出时间集中在午问黄金时段。  相似文献   

20.
新闻(指狭义的新闻,即消息。以下同)本应是报纸的主角。它在及时记录时代、反映现实方面有着其它新闻体裁不可替代的优越作用。但是,读者中关于报纸上没有新闻或新闻甚少的抱怨却不绝于耳。他们的议论是否过份? 通过对读者的调查分析发现。这主要是指报纸上真正的新闻太少,新鲜的、可读的新闻太少。一向以“新闻纸”自称而区别于其它出版物的报纸,为什么新闻太少或没有新闻? 一向以具备“新闻鼻”而区别于其它职业的新闻记者,为什么不爱或不善于写新闻? 新闻写作到底陷入了哪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