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劳动力和就业改革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在实施招生与招工一体化的基础上,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同样包括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作用、用人单位的需求主体作用、高职院校的监控作用和学生及家长的作用来进行多元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在我国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尚未建立,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汽车车身维修技术是教育部首批试点专业。校企合作开展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以及适合现代学徒制毕业生就业岗位。梳理出"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职业能力体系,制定职业能力分析表。通过职业能力分析,为本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明确了职业岗位需求,践行了校企"五对接"招生与招工方式,构建了校企二元融合的课程体系,实施三段推进的做中学教学模式,校企共建"双师型"协同教学团队,实践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了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践行现代学徒制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满足新时期五年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五年制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必须从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入手,创造实施现代学徒制所需要的条件,构建招生和招工一体化的学徒培养体系,提升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是落实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一种探索,与传统学徒制相比,增加了学校教育因素。202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提出“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引导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制培养”,学徒制正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进程,梳理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状,结合济南职业学院财经商贸学院的具体情况,阐述中国特色学徒制建设的思路,为高职院校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具有跨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功能,对深化中高职内涵衔接、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确认,典型工作任务定位,职业能力点分析,最终构建出以能力为核心分层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以期为"双元育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佩华 《职教论坛》2012,(32):103-105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平淡和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职业岗位基础来分析,在胜任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通识基础上的基本(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次入职的择业能力等方面,高职学生存在着诸多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的专业能力、基本能力和择业能力三个方面来制定措施、加强培养,提高其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改革以有益启迪.高职语文教学应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更加贴近行业、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凸显职场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更好地为学生求职、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服务.根据高职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贴近人才培养目标和职场现实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进行回顾与思考,提出改进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和工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推行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这能有力推进招生与招工的互通,入学与入岗的融合,毕业与就业的对接,大大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企业的用工效果。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精心选择合作企业是基础,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是前提,签订培养协议,明确职责是保障,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强,出现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人才供需两脱节现象。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具体就业能力要求与期望,建立并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模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  相似文献   

11.
郭颖  王永慈 《知识文库》2023,(20):187-190
<正>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职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获得实践本领。当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存在产教融合不够深入,课程教学偏理论,双师型师资缺乏的问题,导致学生未能成为真学徒,缺少真本领。劳模精神的内涵是劳动模范在生产实践中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劳模的先进思想及其模范影响力与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理念相通。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劳模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方式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对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在政策法规、校企合作、学生学徒招生招工、双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深入探索,以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为例,构建了现代学徒制"1233"工学交替一体化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技术服务领域岗位分析,开展面向中小企业就业的现代学徒制模式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提出组建多主体一体化育人的产教联盟,以职业能力标准为目标导向,重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历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都高达90%以上,但就业后离职率也同样高达40%左右,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无法胜任企业岗位工作,在职业发展中屡屡受阻的现实,突显出了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缺陷.现代学徒制就是强调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离职率现状,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会计专业中推广应用就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5.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决于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落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所以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必须坚持就业导向的原则,遵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规律,积极建立体现岗位标准和企业需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原因在于很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存在质疑。因此,高职院校应刻不容缓地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为例,具体探讨教学改革方案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4年8月,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力推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自主招生,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开展自主招生工作的主要实现路径之一。从现代学徒制和高职自主招生的内涵解析入手,分析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中的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助于高职院校在自主招生实践中进一步推广现代学徒制。  相似文献   

18.
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将"双元育人、产教融合"作为目标,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招生,共同培养产业急需人才,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如何进一步加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育人模式带来的改变,以满足现实工作岗位的需求,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对泉州市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成效地调查研究,总结专家学者的实践和经验,提出新时期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会计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以会计职业行动为导向,通过现场调研掌握会计岗位需求、会计岗位设置、会计岗位行动及会计工作人员知识结构需求,从而分析会计岗位能力需求及职业岗位持续发展能力需求,为学生毕业就能立即就业奠定基础,体现职业教育的实时性及职业教育发展潜力。本文从实际出发,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的项目化改革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职如何改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通过对广东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调研和深入访谈,分析了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脱节、职业素养培养缺失、实训条件不足、产教融合不深入、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当前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双主体,五合一”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为农垦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高职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推进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