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型世言》动词重叠的格式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型世言》共使用15式257例动词重叠,单音节动词重叠“V—V”式最多,双音节动词重叠“AABB”格式最多,“AB—AB”格式次多。《型世言》有的动词重叠带补语,有的带“着”等助词性成分,但极少带“儿”尾,名词性成分作宾语时全部后置。弄清《型世言》动词重叠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研究动词重叠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鼓掌绝尘》共使用299例动词重叠.在《鼓掌绝尘》中,有的动词重叠可带补语或"着"等助词性成分,双音节动词重叠一律不带宾语,代词作宾语时总是中嵌,动词重叠极少带"儿"尾.单音节动词重叠中,"V-V"格式占统治地位,没有"V了V"格式;双音节动词重叠中,"AABB"格式最多,"AB-AB"格式次多.与同期的北方作家创作的白话小说相比,《鼓掌绝尘》中的动词重叠有不少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1、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解析)假设复句。第一分句主语泛指省。“据而有之”,先“据”后“有”,连动式。两个动词的宾语相同时,往往省去前一个动词的宾语。两动之间用“而”连接,这是文言中常见格式。“此帝王之资也”,这是开创帝王大业  相似文献   

4.
一、简单的“有……者”式的无主句。这种格式,“有”是动词,“者”是特殊的指示代词,与前边的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词组,作动词“有”的宾语,句前不带状语。这是一种典型的“有……者”式的无主句。如: ①有怠而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有过于江上者(《察今》) ③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二、带状语的“有……者”式的无主句。这种格式的结构形式,基本上与上面一种相同,不同的只是动词“有”前带状语。这种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中动宾倒装的现象较多,有的还在倒装的动宾词组间加上一个助词。兹将这类助词录列于下:1.“是”《词诠》:“是(五)”语中助词,外动词之宾语倒置于外动词之前时,以“‘是’字居二者中助之”。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近代汉语词汇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敦煌文书是唐五代最重要的近代汉语研究资料。以《敦煌变文集》作为考察对象,发现唐五代时期,“了”主要出现在以下四种格式中:用于主语之后作谓语;置于前一个动词宾语之后作谓语;用于动词之后作补语;放在动词和宾语之间起帮助作用。通过分析“了”字在每一种句式中的特点和功能,得出结论:“了”字从动词逐步虚化为助词,且在唐五代末,助词“了”在口语中就已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近代汉语词汇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敦煌文书是唐五代最重要的近代汉语研究资料。以《敦煌变文集》作为考察对象,发现唐五代时期,“了”主要出现在以下四种格式中:用于主语之后作谓语;置于前一个动词宾语之后作谓语;用于动词之后作补语;放在动词和宾语之间起帮助作用。通过分析“了”字在每一种句式中的特点和功能,得出结论:“了”字从动词逐步虚化为助词,且在唐五代末,助词“了”在口语中就已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8.
“VV”连动式是两个谓语动词之间不带任何成分的动词连用式.《三国志》“VV”连动式语义有承动式、动趋式、状动式等类型,每个语义类型存在着一定的语义关系.《三国志》“VV”连动式主语的语义角色存在“施事—受事—当事”优先序列.  相似文献   

9.
读了《提要》,深感它简明实用,确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删改了《暂拟》中过于繁细或不当的地方。如:取消名词和动词的附类的说法,把方位词直接归入名词,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直接归入动词;把实词与实词组成的“词组”和实词与虚词组成的“结构”(如的字结构、介词结构等)合称为“短语”(如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等);取消合成谓语的术语,把判断词“是”后面的名词短语作为“是”的宾语:取消复杂谓语这个术语,把有复杂谓语的句子直接称为连动句或兼语句;取消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说法,承认动词、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取消结构助词“的”“地”的区分,不论定语、状语,都用“的”;原双部句和单部句  相似文献   

10.
连动式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句法。与现代汉语一样,古汉语连动式,是句子的谓语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包括它的宾语),来表示同一主语的连续行为。这几个连续的行为,从意义上看无主次之分,从时间上说有先后之别,它们之间常常有目的或因果的关系.古汉语连动式的动词之间,有的不用连词,有的用连词“而”、“以”等。例如:①项庄拔剑起舞。(《鸿门宴》)②卒买鱼烹食,得鲁腹中书。(《陈涉世家》)③公入而赋。(《郑伯克段于鄢》)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例①例②不用连词。例①“拔剑”与“起舞”间先后相承,例②“烹食”是“买鱼”的目的。例③例④用连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学语法新编》(庄文中〈在《动词谓语句》的第五种句式“主语+‘动+补’中,讲到“谓语由‘动+补’的动词短语充当。”举“⑥树叶‖绿〈得可爱〉。(巴金《鸟的天堂》)为例。该书将谓语“绿〈得可爱〉”理解为“动+补”的动词短语充当,是错误的。一、这样讲,就与该书紧接着的一节《形容词谓语句》中的(三)主语+“形+补”的例“⑦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朱自清《春》)(?)矛盾,使人无所适从。二、“树叶‖绿〈得可爱〉。”句中的“绿”应是形容词,不是动词。“绿”的后边没有动态助词,也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绿”后没有趋向动词,也没有带宾语,“绿”没有动词的特点。“绿”前可以加程度副词“更”、“越发”等把“绿”看作形容词才是正确的。“树叶  相似文献   

12.
(一) 共宾结构是指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的语言形式。共宾结构中的两个动词一般由“而”联接,构成连动短语;共宾结构中的宾语,则往往由指示代词“之”充当。例如: 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例①中“得而腊之”为共宾结构,“得而腊”是由“而”联接两个动词所构成的连动短语,“之”乃动词“得”、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之 不(未) 动词”这种结构的句子是大量存在的.高中课本就有:《师说》中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庖丁解牛》中的“技经肯綮之未尝”,《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等等。这种结构的句子是怎么处理的呢?高中语文课本对前二句是这样表述的:助词“之”用在前置宾语和  相似文献   

14.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 统编教材中学语文课本注:“一个男人不耕作,(就)有人受饥饿。之,句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按:此条注释不甚妥当。“之”字不是句中助词,而是代词。“或受之饥”是一双宾语句,“或”字是主语,“受”字是谓语,“之”字是间接宾语,代“一夫不耕”这种情况,“饥”字是直接宾语。全句译为现代汉语是“有人因之受饥”。动词“受”字在这里是“因动”用法,含有“因……受”的意思。间接宾语“之”表示动作发生原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两句话在《管子·轻重甲》中写作“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为,因为)。“或受之饥”与“民或为之饥”意思完全相同,而句式不同。“之”字在句中不是助词,而是代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的主谓句中,有几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这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和兼语句,此外,还有是字句、存现句和紧缩句。说它们特殊,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或表达上有区别于一般主谓句的特点。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有助于正确的运用它们来表情达意。这里先谈谈前四种句式。一、把字句把字句是动词谓语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它的特点是用介词“把”引进受动者,动词有处置、影响的意味,动词后边一般都带补充成分,表示对受动者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把字句的谓语构成的格式是:把十宾(名词成名词短语) 动 补(这个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而是介词的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16.
“何”是指物的疑问代词,在古汉语中运用很广。既能和实词中的名词、动词、代词和数词结合,也能和虚词中的介词、副词和助词结合。充当句子中的宾语、谓语、定语和状语。充当宾语一、“何”一般用在动词前,作动词的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什么”、“哪里”等。如: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17.
“被”,是表被动情态的句子在语法结构上的一个明显标志。它到底属什么词类,语法界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兼词:当它带宾语出现在单句中时,是介词,不带宾语直接出现在动词前时,是表被动动作的助词。有人认为它是副词,用在动词性词组的前面,表示一种被动的情态。比较趋近的意见是: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里,“请”字是一个双向动词,前面能带名词做主语,后面能带名词和名词短语做宾语。还能带时态助词;能重叠;能用“X 不X”方式提问;能用否定副词“不”否定等等。具有一般及物动词的各种特征。同时,“请”又是使令性动词,常用作兼语式里的动词_1,构成名_1 请 名_2 动_2(动_2包括动词短语,名_1名_2也包括代词)的格式。例如:我请你看电影/你请他另写一篇吧。  相似文献   

19.
谈谈使动句     
使动句就是主语支配和影响宾语,使宾语发出了某种动作或产生了某种情况和变化。使动句有两种句型:一种是活用其他词类为使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后带宾语,构成“主||谓+宾”的格式;另一种是用使动词作第一个谓语,带兼语,后边是第二个谓语,构成“主||谓_(1)+兼+谓_(2)”的兼语式。这两种句式古今汉语中都有,不过古代汉语的使动句以前一种句式为主,现代汉语的使动句以后一种兼语式为主。现将两种句式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20.
上一篇谈了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和兼语句,这里谈谈是字句、存现句和紧缩句。一、是字句是字句在形式逻辑中是用来表示判断的,因此通常又称之为判断句。是字句是动词谓语句的一种,它的谓语是由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的宾语组成动词短语充当的(《暂拟系统》称为“判断合成谓语”,新的教学语法系统不采用这个说法)。“是”表示肯定判断,它的前头加上否定副词“不”组成“不是”,表示否定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