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点评:此文作者是站在阅卷老师的角度,写出了自己参加高考阅卷的切身体会,值得一读。高考作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它有特定的篇幅(除上海卷外一般均要求不少于800字),特定的写作时间(在考场上一般为40-60分钟),特定的阅卷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针对高考作文这样的特点,在写作时也应有特定的要求,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五要"。  相似文献   

2.
解决"问题学生"问题具有现实意义."问题学生"是一特定概念,有其特定表现."问题学生"的产生有学校外部和内部原因.要辩证看待"问题学生",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3.
诗歌语言是具有特定组织规律的语言,诗歌语言里有一种由"最是"二字开头的句式,也可以说是具有特定组织规律的语言了.这种句式由于它的特别,起到了别开生面、耐人寻味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走西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从其形成的社会背景、文化属性、人文本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这一时期蒙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西口文化"以及二人台音乐的渊源关系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认为"西口文化"本质上是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在历史的发展中,探讨这一文化现象,对于进一步加深北方草原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认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复"、"復"、"複"、"覆"四字在中国古代均有其特定的字义,在传统典籍中,并不存在"复奏"一词,"復奏"、"覆奏"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1956年推行的简化汉字方案将"復"、"複"、"覆"诸字简化为"复",由此开始,"复奏"开始取代"覆奏"而出现在各个著述中.虽然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覆"字不再是"复"的繁体字,但由于作者和编辑缺乏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以及对"复奏"代替"覆奏"所导致的法律文化信息的衰减缺乏应有的意识,"复奏"的使用仍在继续泛滥.  相似文献   

6.
"空山"在唐诗中是一个特定的艺术符号和文学空间。当把"云"、"雨"这两个气象因子放置在"空山"这一环境当中,"空山云"与"空山雨"便成为一种特定的艺术符号,它们有着不同的思辩表达。"空山云"传达出了悠闲感、漂泊感、孤寂感、空灵感;"空山雨"传达出了愁闷感、灵动感、空静感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意象情怀。  相似文献   

7.
模糊"it"刍议     
本文根据传统语法及有关资料展开对"it"用法的探究,揭示出该词语法和语义上的模糊点,归纳出该词的各种模糊指代用法,同时也指出模糊"it"和精确"it"是辨证的统一体,即在特定的情况下,模糊"it"可向精确"it"转化.  相似文献   

8.
刘次林 《河北教育》2007,(11):32-33
一、"美德袋":有待抛弃的"破旧口袋" "美德袋"是基于传统的以德目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美国德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称之为"美德袋"教育,意即教育者代表社会把那些被社会认为是重要的德目装入一个"布袋",然后从中"摸"出特定的德目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1958年,<文艺报>组织了"再批判"专题."再批判"所显示出来的文化悖谬在于: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语境中,并不自觉地接受着"他人引导".这是"再批判"能够生成的重要社会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制订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指导方案.在教育部指导下,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五年制高职护理教材"病理学基础".本教材的编写宗旨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等实用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在编写过程中,力争精选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使教材突出体现"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技能)、"三特"(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也是盛唐文人所景仰的时哲和文宗。他的诗歌不仅自身已初具盛唐气象,而且还以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以及他的政治、文学地位和正直的人品来影响盛唐一代诗人,进一步促进了盛唐气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张九龄是初盛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山水诗代表了其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成就。他的山水诗写景注重整体直观,并在山水描绘中融入了浓烈的人生志趣,形成了兴象玲珑的意境,基本具备了盛唐山水诗的审美特征,标志着唐诗基本上完成了由初唐到盛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医者身份和文化品格-从另一种角度走近鲁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拯救”意义而言,鲁迅终其一生是中华民族一位特殊医者,其核心医疗方针是:救人、救心、立人。“以毒攻毒”是鲁迅独特的治病思维,“烈药”、“毒药”是鲁迅常用的处方药物:由“进化论”到“阶级论”不过是治病处方的一次调整,医者鲁迅的核心思想并没有更改。鲁迅“救孩子”,“救妇女”,最伟大的贡献在于设立了“阿Q病房”;医者鲁迅有其自身的痛苦,也有其独特的超越方式。鲁迅的医者品格和文化品格是统一的,通过还原鲁迅的医者身份进而认识鲁迅的文化品格,不失为研究鲁迅的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是“一捆矛盾”,而且充满深刻复杂的悖论性质,这就决定了其文化思想的本质。但是,有冥冥之中的“主宰”存在,从而使矛盾冲突一变而为“自然”与“和谐”,这是林语堂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更内在的区别。承认和喜欢“矛盾”,使林语堂的文化思想具有现代的深度;而有“和谐”大光的照临,使林语堂的文学、文化、思想和人生一片通明,清澈如水。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他的杂文、书信、序、或后记里,对于他创作时期个人的与国家民族的“郁结”,对于他陷于社会承诺和个人冥思之间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有极大幅度的表白。而这种彷徨求索的焦躁不安,包括一种强烈的求死以再生的欲望——形而上的死亡的欲望,很形象化地弥漫在他1924年至1926年间写的散文诗集《野草》和那个时期写的书信之中。论文以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为开端,着重论述他的《野草》和书信中流露的“灵魂的毒气”,“黑暗与虚无”的“绝望”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没有真的暗夜’的悲哀”那种废然的灵魂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作为身处后台的幕僚,能否施展自己的治国韬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其辅政艺术,既使如魏源这样的旷世哲人也概莫能外。魏源人生的黄金时期,基本上是在幕府中度过的,他的主要思想大多成形、成熟于这一时期,他的政治理想也多是以参谋辅政的方式进行实践的。毕生追求"经世济用"的魏源,充分利用幕府这个难得的行政参谋平台,以择木而栖、与时而变、为国而谋、躬身而为的精妙辅政艺术,将改革开放思想融贯其中,使其"师夷长技以制夷"和"除革弊政"的政治抱负在混浊的政治环境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发明了“幽默”一词,建构了他的幽默文学观。在“语丝”时期,将“幽默”看成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此间的散文,多在“真实”、真诚上面用力,讽刺力量较强。“论语”、“人间世”时期的幽默则多从个人性灵上抒写闲适的情调,其幽默观中多带个人主义色彩,是“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自由主义的人生观。他的幽默观和幽默小品创作又特别重视幽默的审美价值,创造了滑稽、机警、俏皮、讽刺的“笑”的美感情趣。  相似文献   

18.
作为清代“性灵”诗派主将的张问陶,在对前辈诗学理论扬弃的基础上,既“专主性灵”,又“独出新意”,标举“天真”之说,倡导从“天真”处抒写“性灵”。艺术本体的“天真”审美本质,由创作主体的性情气质与表现对象的风神韵味“天然”凝结而成。要写“天真”,诗人的心要“空”,要“闲”;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生活知识;还要仰仗“灵感”的“神助”。张问陶对其“天真”说毕其一生躬行实践,创作的大量“性灵”诗作,充满了诗人悯民忧国的风雅情怀。  相似文献   

19.
运用布鲁贝克的“个人自治”观剖析马加爵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其犯罪的本质原因在于他个人丧失自治,没有定好自己的位,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管好自己的人。考生加强自治是防范“马加爵案件”发生的根本手段之一。全人教育是考生“个人自治”的前提,学校的道德引导作用是考生“个人自治”的保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考生“个人自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精神的圣火永不熄灭——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主题几乎贯穿了海明威的所有作品。深入研究海明威传奇的生平和他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发现作家对"死亡"有着特殊的敏感和偏爱,这种敏感和偏爱形成了浓重的海明威式的"死亡情结"。作为拳击家、渔夫、猎手和作家的海明威将创作与享受、爱好与事业融为一体,亲身体验死亡,感悟死亡,参透了死亡的真义。从作家的"初识死亡"、"直面死亡"和"超越死亡"三个方面能够解析海明威"死亡情结"的成因,重新理解海明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