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博士者,乃先秦儒学之官,始设于战国。《史记·循吏列传》有云:“公仪休者,鲁博士也。”表明六国时即有博士之目,而秦承之。《汉书·百官表》云:“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另据《资治通鉴》卷第七《秦记二》,秦二世曾“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此。”’汉承秦祚,博士之置益广。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等皆置博士。西汉时  相似文献   

2.
释“击壤”     
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 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晋·皇甫《帝王世纪》 在我国上古文献中,屡有“尧民击壤”的记载,历代书籍转述不绝,诗文则更多征引。清人沈德潜所编《古诗源》、赫然将《击壤歌》列于卷首,视为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古的一首诗。 那么,“击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壤”又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汉·刘熙《释名》只是笼统的说,击壤是“古老之戏也”。最先把这个问题讲清的则是邯郸淳。《太平御览》七五五卷引述魏·邯郸淳《艺经》曰:“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敲之,中者为上。”看来这种游戏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3.
张志达 《学语文》2002,(4):8-48
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何故哉?”其中的“亦”字,历来的高中课本无注,想是认为当解作“也”,其实不然。古汉语申,“亦”可作表承接的副词,有“又”义。《集韵·昔韵》:‘亦,又也。”如《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国语·吴语》:“乃令左军衔枚溯江五里以须,亦令右军衔枚逾江五里以须。”《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  相似文献   

4.
汉代以前无咏史者。虽《秦风·黄鸟》哀人殉之惨,《小雅·六月》美北伐之功,《大雅·绵》赞营迁之德,《鲁颂·泮水》颂受降之武,有似咏史之萌芽,实则时人美刺之诗,且止述本旨而他无托意,非后世咏史之谓也。及班固有作,因事感讽,而咏史之名实始具。钟嵘《诗品》云:“孟坚才流,而老于掌故,观其《咏史》,有感叹之词”。盖以其篇中有“忧心摧折裂,暴风扬激音”之形容,篇末复有“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之议论也。然而叙事平直,造语枯槁,故嵘又谓其“质木无文”,亦确论也。尔后百年.杳无嗣响。至灵帝时,郦炎作《诗二首》,始复见于吟咏。其诗云:  相似文献   

5.
“缩酒”一词始见于《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酒”又名“缩酌”。《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关于“缩酒”,旧时有两解。 1.沃酒说。郑兴《周礼·天官·甸师注》:“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杜预《注》也赞成此说:“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相似文献   

6.
宇宙万物,皆辩证运动,语言文字亦然。倘达此者,于阅读古书,整理古籍,弘扬传统文,无不大有俾益。 语助词“哉”,用于句首则训始。《尚书·武成》之“哉生明”是也。可用于句中,《诗·大雅文王》之“陈锡哉周”是也。亦可用于语末,《诗·邶风·北门》之“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是也。《说文》云:“哉,言之间也”。语末句首何以用之?段注云:“凡两者之际日间,一者之竟一日间。一之竟即雨之际也。……凡竟即为始。”哉之义为言之间歇,段氏辩证为说,更训为言之竟,言之始,变通灵活,透辟精当,了了数十字之功,虽长篇论文不能过。辩证思维于训诂之妙于此可知。今更赘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③;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摘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身:亲身,自己。屦(j&):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草鞋。②缟(g25):生绢。③跣(xi2n)行:赤脚走路。【译文】鲁国有个人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迁徙到越国。于是有人告诫他:“你一定会受穷的。”鲁人问:“为什么?”那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但越国人却赤脚走路;纱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却披头散发不戴帽子。…  相似文献   

8.
《庄子·养生主》中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响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文惠君因闻之而得养生之道,而庖丁解牛这神妙技艺,盖不…  相似文献   

9.
《老子》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王弼注:“唯阿美恶,相去何若?”美恶为对待词,文义易明,而唯阿之说有歧解。帛书甲本,阿作诃,乙本作呵,似作呵责解。后刘师培校释《老子》亦云:“阿,当作诃。《说文》:‘诃,大言而怒也。,《广雅·释诂》:‘诃,怒也。’诃,俗  相似文献   

10.
一“混沌”者,天地形成前之元气状态也。《周易乾凿度》:“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似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字亦作“浑沌”。《文选·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李善注引宋均曰:“言元气之初如此也,浑沌未分也。”李周翰注:“浑沌为一气也。”《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音转为“浑沦”。《列子·天瑞》:“太初者,  相似文献   

11.
在古汉语里,使动、为动和意动用法,是常见的、特殊的实词活用法。此三者句型结构相同,其谓语部分均是“动词+宾语”的动宾式,且与一般动词用法的句型相类。例如: ①吾攻赵,且暮且下。(《史记·信陵君列传》) ②赵军固壁不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跑履之。(《史记·留侯列传》) ④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记·李将军列传》) 以上四例,既有动词的一般用法,又有动词的  相似文献   

12.
《论语·八脩》:“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孔子与子夏的对白颇为后人疑议。究其原因,乃在于其有多重阐释,实为解释学之经典范例,试刍议之,以为引玉之砖,引为学者们所注意。子夏被孔子认为是弟子中可以与之“言诗”的,孔门四科中,子夏被列为“文学”之属。《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氏彝尊《文水县十子祠堂》记曰:“徐防之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相似文献   

13.
《论语·学而》中有一个经典的片段: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相似文献   

14.
萧统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中都里人。汉相国萧何之后。 《南史·梁武帝诸子·昭明太子传》:“昭明太子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也。” 《梁书·武帝纪》:“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 其祖顺之。 《南史·梁本纪上》:“顺之,字文纬,于齐高帝为始族弟。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与齐高少而款狎。……以参豫佐命,封临湘县侯。历位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赠镇北将军,谥曰懿。” 《梁书·武帝纪》:“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追尊皇考为文皇帝,庙曰太祖;皇妣为献皇后。”按四月丙寅,《南史·武帝纪》作闰四月壬寅。  相似文献   

15.
一后稷神话始见于《诗经·生民》,该诗叙后稷诞生的故事及其对农艺的伟大贡献。兹录其前半于下:厥初生民,时维姜螈。(《毛传》:“姜姓螈名。”《郑笺》:“炎帝之后。”)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毛传》:“帝,高辛氏之帝也。”按,高辛乃帝喾之号。《孔疏》:“言当祀郊禖之时,有上帝大神之迹,姜螈因祭见之,遂履此帝迹拇指之处,而足不能满,时即心体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灾)无害,  相似文献   

16.
文王化行南国与周人经营江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周文王的政教,化行乎南国之说,始自毛诗诗序。诗序在解说《诗经·周南、召南》时说:“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汉广、汝坟》序,始言文王之化,《召南·甘棠、行露》以下序,始言召伯之教,文王之政。“《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究竟是什么?《大戴礼·保传》中写道:“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据此,大学应当是学大艺、履大节的地方。汉代的太学、隋朝的国子监都是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中国古代四书之一的《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则可说是从某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大学的精神和理念,但一般说来,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起源于中古时期的欧洲大陆,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波罗那大学是最早的两所中古大学。大学自其出现始,就因为其在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上的特别作用而有别…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孔门《易经》的早期传授。《汉书·艺文志》曰:“昔仲尼殁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盖源一而流歧,其所由来者久,固不自汉始矣。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说:“孔子传《易》于商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汉书·儒林传》上说:“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瞿以授  相似文献   

19.
<正>"讥世卿"之说首见于《公羊传》隐公三年:"《经》:‘夏,四月,辛卯,尹氏卒。’《传》:‘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何休注曰:"礼,公卿、大夫、士皆选贤而用之。卿大夫任重职大,不当世,为其秉  相似文献   

20.
《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韩原之战,晋败,秦穆公获晋侯而归,“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太子(艹冖缶)、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杨伯峻注:“履薪盖积薪其下而履之,示欲自焚。”未解登台。按,其解“履薪”盖本之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引傅氏语。这样解“履薪”实昧于古代制度而不得其情。《后汉书·戴封传》记戴封天早请祷,“乃积薪坐其上以自焚”。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