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  相似文献   

2.
瀑bào河,水名,在河北。另念pǜ,瀑布。栟bēn茶,地名,在江苏。另念bīng,栟榈,古书上指棕榈。蚌bèng埠,地名,在安徽。另念bàng,如“河蚌”。泌bì阳,地名,在河南。另念mì分泌。  相似文献   

3.
下面就中学语文课本中注释的一些失误提出个人的看法.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周艳华 《教师》2020,(13):57-58
文言文中多音多义字的用法比较复杂,文章以“间”“语”“还”“兴”“行”“说”几个多音多义字为例,阐述了既可以根据多音多义字不同的词性确定读音,也可以根据多音多义字(语素)的不同构词特点来确定读音,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词的意义来判断字音,即遵循“多音字从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周正 《学语文》2013,(5):67-67
一、屋漏“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句选自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收入该诗。语文教学参考书中解释为:“大雨屋漏床湿,夜不成眠……”我们再看《唐诗选注》解释:“床头屋漏,雨水沾湿被褥。”《杜甫草堂诗注》解释为“床头的屋顶漏雨,使整个卧室没有一点千的地方。”这三家关于“屋漏”的解释都认为是屋子漏雨,似乎是滴水不漏。《汉语大词典》也认为是“破屋漏雨”,  相似文献   

6.
7.
古诗词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灿烂明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加大对古诗词的教学力度。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发挥想象力。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探究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育部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规定:小学1至2年级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由此可见,新课程仍然要求小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名称音).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部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规定:小学1至2年级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由此可见,新课程仍然要求小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名称音)。我国从解放初期推广普通话起,汉语拼音字母表就作为音序检字法必不可少的拐杖,要求小学生掌握其读音,至今已50余年。我认为,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实属“繁、难、偏、旧”,应在新课程中删去。第一,小学一年级刚学会了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接着小学二年级为了学习用音序检字法查…  相似文献   

10.
(1)处:名词义如“报到处”“行政处”等词读ch(?)。动词义如“相处”“处分”“处理”等词及名词“处女”读ch(?)。有人一律读成去声ch(?)。 (2)称:称量义读ch(?)ng,衡器义读ch(?)ng,适合义如“称心”“对称”“匀称”等词读ch(?)n。有人一律读成ch(?)ng(特别是对适合义)。 (3)冠:动词义及源于动词义的名词义读gu(?)n,如“冠军”“夺冠”;其它名词义读guan,如“冠冕党皇”“树冠”“冠状动脉”“冠心病”。有人一律读成去声gu(?)n。 (4)乘:常见的“乘客”“乘坐”“乘机”“乘胜前进”均读cheng,  相似文献   

11.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不孚众望bùfúzhòngwàng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常常被混用。请看网上两例:1沪指深综指不孚众望创新高。2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但由于近来他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孚(fú):令人信服。不孚众望就是不能使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负(fù):辜负。不负众望就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这两  相似文献   

12.
13.
浩如烟海,璀璨如珠的古诗文,要想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古诗文的意思,感悟古诗文所表达的意境,了解诗人所要传递的表情达意,体会古诗文蕴含的优美语言,进而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相似文献   

14.
李黎  张永丽 《教育》2022,(8):4-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占比大幅提升,选入的每篇古诗词都极具特色,并且内容丰富、文体多样,涉及《诗经》、律诗、词曲等.然而古诗词教学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笔者认为应深入钻研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特点,立足当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语文课程标准,探究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发挥古诗词教学...  相似文献   

15.
黎献 《师道》2011,(9):35-36
在中学古诗词比较教学中,师生们往往针对两首诗(或词)的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词句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然而,仔细思考,古诗词难道只有异同,没有高下优劣之别吗?  相似文献   

16.
历代不少诗人把乐曲融入诗歌,借以抒发各种情感。常见的乐曲有:1.《折杨柳》,也称《怨杨柳》《杨柳》,笛曲名,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宵人静时,诗人听到了笛曲“折柳”,想到春天已至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勾起思乡之情。2.《关山月》,也称《关山》,笛曲名,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中呜呜咽咽的笛声,如导火索般引发了征人积郁在心中…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可以说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正如艾略特所说:“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组意象、一个情境,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现时,该特别情意也就随之给唤引出来了。”在作品中。意象是内容依托的主体,是凝聚作者情感的具体形象。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读透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词句,其中的《后庭》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其实把乐曲融入诗歌,借以抒发各种情感,在历代诗人的诗作中多有体现。1《.折杨柳》,也称《怨杨柳》《杨柳》,笛曲名,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宵人静时,诗人听到了笛曲“折柳”,想到春天已至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勾起思乡之情。2《.关山月》,也称《关山》,笛曲名,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  相似文献   

19.
历代不少诗人把乐曲融入诗歌,借以抒发各种情感。了解这些乐曲,对我们理解诗词大有裨益。1.《折杨柳》也称《怨杨柳》《杨柳》,笛曲名,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开始编写于2004年,2005年江苏省新课改将其作为历史学科的指定教材。至今已使用了近十年时间。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在感受新教材诚意和品质的同时也遗憾的发现其间不少的错讹与缺陷。从新教材问世至今,不少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就此提出了不少的意见。教材也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