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据《红楼梦》改编而来的戏曲称为"红楼戏"。清代"红楼戏"中写"黛玉葬花"戏的戏曲作品较多且在数量上占一定的优势。本文主要以《红楼梦戏曲集》中的"黛玉葬花"戏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清代"黛玉葬花"戏对小说《红楼梦》的改编,从而分析清代"黛玉葬花"戏改编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红楼梦》的改编与传播为研究对象,将《红楼梦》改编作品的脉络理清,并找出《红楼梦》传播的主要方式。《红楼梦》的改编既体现了传统的、民族的审美特性,也渗透着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与《红楼梦》原著相比,改编作品更具有时代气息,但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商业利益,因此,对《红楼梦》的传播与发展来说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重要作品之一,《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历来受到推崇,书中"大观园"的人物群像也成为学术研究长盛不衰的热点。而以其中被视为"非典型人物"的秦可卿为视角,一方面可以对秦可卿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为抓手,对其中疑点较多的人物和《红楼梦》的主旨思想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为一部综合性较强的文学著作,其中的研究意义呈现出多元表述的基本面貌,"养生"解读就是其中之一。《红楼梦》的艺术创作,将中国传统"养生"理念融汇其中,体现了鲜明的"养生"色彩。文本"养生"描述依托传统"养生"意识与行为实践,构成了《红楼梦》中的养生文化。本文将以"养生"为线索,从美食、茶道、饮酒、医药、运动、情志等各方面考察蕴含在《红楼梦》中的养生体现,从而透视作品背后的"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一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小说,其影响力之大,超过了那个时代以前的所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以至于形成了今天的一门显学——红学。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斯言信矣!《红楼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民众广泛地阅读、学人不断深入地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由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创作,高鹗、程伟元整理完成,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在诸多章回中,"黛玉葬花"给笔者的感触颇深,作为《红楼梦》的重要一部分,对整个作品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调。本文中,笔者首先从《红楼梦》这一文学著作出发,对其进行了简单地阐述,然后以"黛玉葬花"为线索,对其中蕴藏的情感进行了分析,从而表达出笔者自身对葬花这一回合乃至整部《红楼梦》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与《金瓶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伟大的著作。《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古典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这,既是就《红楼梦》本身的思想、艺术成就而言,也是就《红楼梦》与其它有关作品相比较而说的。并且,后边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54):21-22
《红楼梦》作为一部跨越百年的经典著作,对它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而且随着学术脉络的延伸,层次愈加丰盈和深邃。在应用语言学视阈下,对《红楼梦》的称呼语加以研究,会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感悟,特别有助于拨开"宝黛钗"之间的关系迷雾。  相似文献   

9.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在本世纪初所写的《〈红楼梦〉评论》(以下简称《评论》),在红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首先对《红楼梦》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的作品,作为首先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研究的作品,《评论》在当时具有高度的先进性,不愧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的论著。  相似文献   

11.
由传统的尚“德”到建安年间的尚“才”,再到正始以后的尚“自然”,人物品评标准逐渐脱御浓厚沉重的道德、功利内涵而剩下轻盈剔透的审美意味,此演变过程有较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唯美倾向具体表现为“贵神”、“尚真”、“重情”,对六朝文化人的艺术价值观念与审美意绪产生很大影响,它沾溉了“传神写照”的艺术美学,润濡了“缘情”的文学观念,熏染了以清真自然为美的艺术情趣。  相似文献   

12.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师德建设,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尤为重要。青年教师队伍其整体的主流是好的,但师德建设中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师德教育,重视师德修养,加强师德培训,完善师德规范,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原道》通过文与道关系的论述 ,表现了刘勰鲜明的人文观 :“文本于道”的本原论、“与道并生”的形成论、人乃“天地之心”的主体论和“文法自然”的创作论 ,给我们昭示了人文本原及其发展的规律。并启示我们 :文学创作只有遵循其规律 ,崇尚自然之美 ,展现自然之趣 ,摹写自然之态 ,穷究自然之理 ,文学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清中叶以后愈演愈烈的文字狱,造成了整个社会的避祸心理。在避祸心理的影响下,文人原有的对社会政治、民生、时事的关注热情和济世治国的社会责任感日渐减弱。反映在白话短编小说的创作,首先引起了题材的变化:小说题材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要题材,反映现实的题材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有为数不少的作品在以往的旧题材中打转转,有许多作品题材与以往题材或相同或相似,有的还走到了从笔记、野史中找题材的老路上,甚至还出现了较多写妖魔鬼怪的非现实题材的作品,严重地影响了这一时期作品的现实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15.
童话,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通过不同的情景展示,给予孩子知识和经验,并有助于他们形成某一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童话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强化信念,道德和观念。童话中的故事情节则反映出整个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包括爱和宗教等诸多方面。通过分析这些童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于孩子形成的不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发展生态化趋势对德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化发展趋势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维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此 ,应该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经济道德教育和科技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观、环境价值观 ;经济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生产观和生态消费观 ;科技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整体科学观和生态技术观  相似文献   

17.
郝经是元初重要的文学家,他不仅文学创作丰富,而且有系统的文学主张。他的文学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用”的文论观点,强调文学创作要以实用为主。二是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顺”的概念,主张文学创作要顺应事物本身的道理和形式而不主张“作文”。三是在作家的修养中提出了“内游”说,郝经的“内游’嚏从创作的本体上解决文学创作中文与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文艺对道德的涵载与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既具有审美和认识功能,又具有教化和激励功能,但文艺的这些功能只能是通过寓于生动形象和具体事件之中的思想、精神与道德形态而加以实现的。因此,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文艺作品,在本质上都应当和必须是道德与文明的集萃,是思想与精神的升华,是美与力的体现。否则,对于文艺来说,便是悖论。因为文艺的思想和道德特征,文艺的文明本质,是文艺自身的法则和规律使然,而决非外加的负累,这就决定了文艺一定要涵蕴和体现文明与道德,一定要担当扬播文明与道德的载体和介体。  相似文献   

19.
民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具有全面性、主动性和深入性,而且在原则和内容上保持了与道德建设的统一。本从公民守法的角度阐述了蕴涵在民法中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诚实信用、权利为本、公平等道德精神的内容及其在我国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植作为建安文坛的晚辈和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文学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与曹操及"建安七子"有较大的不同,相应地,其创作风格也有较大的不同。作为文学大家,其创作风格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且它呈现为一系列的对立和冲突,这主要包括:中和与慷慨、载道与抒情、端实与空灵、雅整与俗化、壮阔与柔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