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荣 《作文与考试》2023,(22):54-55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当下,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各种各样的群:家族群、同学群、旅游群、创业群……何为“群”?人们既说“人以群分”,也说“群而不党”;既说“群星璀璨”,也说“群魔乱舞”;既说“卓然超群”,也说“害群之马”。“群”既是同类,构成集体;也是亲朋,传递温情。“群”既有“众多”之数,也有“聚合”之力。梁启超《新史学》有言:“人类进化云者,一群之进也,非一人之进也。”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书塾与学堂》首段中有两个病句:一句是“插画中画着一位年老背曲拿烟管带眼镜拖辫子的老先生坐在那里听学生背书,立在这先生前面背书的,也是一位拖着长辫的小后生”;另一句是“不晓为什么原因,这一课的故事,对我印象特别的深”。第一句中的“带”,今天应写作“戴”,这是用字的时代差距所致。这句的毛病出在“也”字上。句中的副词“也”表示强调。揣摩全句语意,可以看出,作者所要强调的决非“是一位”,而是“小后生”与“老先生”的唯一相似点——“拖着长辫”。因而,原句中的“也”字放错了位置,它不该放在“是一位”的前面,而应该后移至强调点(“拖着长辫”)的前面,即把“也是一位拖着长  相似文献   

3.
“读”字最简单不过了,词典解释它也只有三个义项。一是“看着文字发出声音”,一是“阅读,看文章”,一是“上学”,这些大约是谁都懂得的。“读”字在实际使用时,还有另外,一些含义。常见人们使用“读画”“读图”“读表”这样的词语,这些“读”是“看”的意思。看图表、品赏画作,虽然不是“看着文字发出声音”,也不是“阅读文章”,但也  相似文献   

4.
《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王力《古代汉语》译“用心一也”一句为“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释“用心一也”为专心致志,精力集中;又释“用心躁也”谓:是因为性情浮躁,用心不专一。朱振家《古代汉语》更以其“用”为常义,而未加任何注语。众家皆以为“用”是动词,而其后跟宾语“心”。其实,引例中的“用”并非常义,亦不能将“用心”当作动宾结构。笔者认为,“用”在这里应训“由”,是“因为”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王敏 《宜春学院学报》2022,(1):63-67+115
“一搞”是安徽舒城方言中的一个中等频率副词。“一搞”主要用在动词性成分前作状语,起修饰、限定的作用。“一搞”既能单独使用,也常与副词“就”或“也”连用,表示动作经常、反复发生和进行。“一搞”的词汇化程度很高。舒城方言中的“搞搞”“搞搞搞搞”及“弄不弄”等固定结构与副词“一搞”的意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一册《芙蕖》中“是芙蕖也者”一句,课本注释为:“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是,如此。也者,复指芙蕖。”把“也者”看作“复指芙蕖”的代词,这是值得商榷的。“也”在古代汉语中不能用作代词。“也者”合起来作代词的例子,笔者也未尝见闻。“者”字虽可作代词,但必须与实词或词组直接结合,不能用虚词隔开。此句“者”在虚词“也”之  相似文献   

7.
“偷”者,贼也,为世人所不齿。而时下,一种“偷菜”游戏盛行,“偷”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偷菜者,非偷也”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8.
【思路点拨】“门”可以是一个起点,一个界限,一个终点;也可以是一次启程,一次跨越,一次升华。与“门”有关的成语典故、趣闻传说等(如“程门立雪”“鲤鱼跳龙门”),也有助于我们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教河北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其中一句“琅邪也”,一位老教师教的是“琅邪(yá)也”,另。一位新任职的教师教的是“琅邪(xié)也”。同学们分别去问教师“琅邪也”中的“邪”究竟如何读。  相似文献   

10.
徐彦琳 《新读写》2014,(2):32-33
与历史对话,是一种穿越;与未来对话,也是一种穿越。但有没有搞错,与自然对话也是“穿越”吗?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打开思路想一想,“穿越”就不仅仅停留于“时间”,它也存在于“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6,(3)
北京大学,有所谓“一塔湖图(一塌糊涂)”之说。一“塔”,博雅塔也;“湖”,未名湖也;“图”.即其著名的图书馆也。现北京大学校址系原燕京大学校址。这里,曾是清代权臣和珅的私家园林“淑春园”,后历经劫难几易其主。1919年司徒雷  相似文献   

12.
“也者”式与“者也”式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形式,但二者用法差异很大。弄清它们的用法,对阅读古书,准确理解文意,不无裨益。 一、“也者” 在“也者”式中,“也”与“者”均为语气词,属语气词的连用。我们知道,作为语气词,“也”字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内部,表“顿宕”语气;“者”字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内部,表“提顿”语气。二者连用,以加强“提顿”语气。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塑造的艺术形象“孔乙己”,已为很多人所熟知。“孔乙己”一名乃是脱胎于旧时儿童习字范本上的话:“上大人,孔乙己”。“孔乙己”也作“丘乙己”,这个说法也有很久历史了。敦煌遗籍中就有一页这么一串字:“上大人丘乙己化三  相似文献   

14.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思考和练习中,安排有“阅读下边短文《晏子使楚》,试作讲解”的练习。在这个练习中,对“何为者也?”一句应如何解?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把“何为者也”翻译为“干什么的”,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何为者也”应该翻译成“是什么人”。“何为者也”翻译为“干什么的”和“是什么人”的根本分岐在于“为”,可以肯定,这里的  相似文献   

15.
酒事     
“老牛”因为由“科长”变“所长”这一“牛事”,所以人也“牛气”了不少,本文正是通过一次醉驾事件.刻画出一个“牛气”的“老牛”彤象,进而讽刺了官场上的不正之风.结尾的情节很意外,却也显示了作者的价值立场:反对官场这样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6.
“皇上”,“王常”是也。此乃一怪人,平日自高自大,旁人恨而远之,遂自封为皇。这天,王常正在看他的奏折(也就是游戏软件的行情),殊不知一位“民女”不知天高地厚,斗胆高抬“贱脚”踩了王常的“贵脚”一下。这还得了,王常痛得跳了起来,以其雷鸣般的声音大吼:“大胆刁民,竟敢欺君犯上,也不打听一下我是谁?”这一架势,把人家班花给吓哭了。可怜天子心,王常一见“民女”哭,一下  相似文献   

17.
一篇小考高分作文.应该有几处“发光”的地方。没有“太阳”,也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也应该有颗“星星”;没有“星星”.也应该有只“萤火虫”。  相似文献   

18.
父母何物 古代有个考生,见试题题目为 “事父母”,于是提笔写道: “夫父母,何物也?”意思是:父母是什么东西呢?考 官 一 看 , 生 气 地 批 道 :“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 阳 配 合 , 而 乃 生 此 怪 物也!” 汉语知识链接:在我们的语言里,有些词语的含义比较微妙,常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物” (也就是今天所说的 “东西”)就是一例。“东西”一词虽然可以用来指人,但常带有厌恶的感情色彩,所以我们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对象、场合和礼貌。 “芦花鸡 “和 “阉鸡” 有一次科举考试的题目中有 “鸡”字,一个考生就无病呻吟地发议论道: “其为黑鸡…  相似文献   

19.
一、以下一组句子中,只有一句是无误的,将它找出来。 1.“咽”字有三种读音,可以读“yan”,如“咽喉”;可以读“yan”,如“下咽”;也可读“ye”,如“咽峡炎”。 2.“咽”字有三种读音,可以读“yan”,如“咽喉”;可以读“yan”,如“咽唾液”;也可以读“ye”,如“咽头”.  相似文献   

20.
妙联趣事     
1.江苏、四川成巧对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抗日战争时期,四川重庆成了“陪都”。可能是位巴蜀秀才,为上面的“绝对”写出了下联“:四川成都重庆开国府”。“四川”是省名,“成都”是四川的地名,又可作“成了首都”解“,重庆”也是四川的地名,还可作“再次庆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