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青海藏区,每逢藏族民间节庆,从不掩饰富有的藏族人,定会从头到脚,披挂一身节日盛装。此时,你的目光情不自禁地会被绚丽的藏家女儿所吸引,你的胸襟不由会被藏族汉子剽悍的阳刚之威所震撼;令人眼花镜乱的服饰撩拨得你直想快些走近他们,看个瑞祥、看个仔细。多彩的藏袍、腰饰藏袍是藏族传统服式,宽领敞口,肥腰广袖,垂直大襟,右侧掩襟,男服长度等身,女施略长于身。穿着时,男袍下摆不过膝,妇女则将下摆与脚面摆平。藏袍分冬夏两装及日常礼服多种,通常用皮毛、猪授及各种呢、绒、缎、麻、棉等面料。藏族素来喜深浓色,注重藏袍…  相似文献   

2.
康巴藏族服饰丰富多彩,其典型特点是色彩艳丽,面料敦厚。袖长、腰肥、襟大,尤其讲究服装配饰;康巴藏族,无论男女皆以辫束发……仅就服饰而言,便从一个侧面反映康巴藏族文化的独特。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中国西部地区,部分散居于青海、云南等省份;康巴藏族主要指居住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支。  相似文献   

3.
漫步于六月的牛津大学街头,你可以看见许多急匆匆赶赴考场的学生和教师,他们神情庄重,身着稀奇古怪的学袍。这些款式繁复的学袍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分辨。所谓大学礼服,是指牛津大学成员在正式场合穿戴的服装。它原本是一种宗教服装形式,在牛津经历了七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如今的一套礼服包括学袍、垂兜以及方帽或女帽,其样式和颜色则由穿戴者所学专业和获得的学位所决定。本科生、学士、硕士或博士——他们的礼服样式都不相同。博士的礼服还可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4.
袜子的起源     
古时的人,赤足穿硬皮革做的鞋子,往往磨伤脚上的皮肤或打水泡。有人便想到,如果先穿上一层软的东西再穿鞋就好了,于是发明了袜子。希腊时代有种叫西科斯的鞋,是用柔软的材料制成的,穿上它再穿一层鞋也可以,据说这便是袜子的起源。公元2世纪前后,埃及便有了像中国或日本那样的布袜子;北欧的人为了防寒用布把脚缠上,用来代替袜子。古代的服装,衣摆拖在地面上的长衣居多数。后来流行穿短衣,脚露在衣服外面,这就必须穿裤子或袜子。到16世纪,手工针织品盛行,毛线帽和袜子流行起来。由于针织机的发明,最先用机器编织的是  相似文献   

5.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宋刻西方净土变相,规模宏大,图文并美。在我国石窟艺术的同类题材中,风格独特。本文就其调查研究,略申管见,请方家教正。一、宝顶西方净土变相的内容该画方净土变相位于宝顶山大佛湾北岩中段,座北向南,刻石面高815、宽2160、深250厘米。1952年,大足县文物保管所将其编为第18号。其造像分正壁和左右壁。正壁分上下两层,其造像佛和菩萨面身向南;佛头布螺髻,袒胸、胸下贴身作僧祗支,外着U领广袖佛袍;菩萨头戴花冠,胸饰璎珞,胸下贴身着僧祗支,外着U领袈裟,观音戴化佛冠,化佛或立或结跏趺坐;大势至戴宝瓶冠…  相似文献   

6.
正棉布、毛料、化纤衣料和丝绸,是当下中国人服装的几大主要面料。近年来,棉布衣料因其物美价廉、吸汗透气、亲近皮肤,更多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可是,你知道中国人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穿棉布衣服的吗?司马迁认为:"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51《五帝本纪》)据此,学术界一般认为,汉民族的服饰起于黄帝时期。黄帝毕竟只是神话中的人物,神话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有考古资料为证,中国人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原始农业和纺织业已经开始出现,先是用麻织布做衣,继而养蚕缫丝织绸。从那时起,人们  相似文献   

7.
满族的民风习俗,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骑射民风,另一个是萨满色彩。满族的骑射民风,表现在衣食、住行。乐舞、礼仪等方面。衣饰满族男人穿的抱,因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官兵穿着,而称为旗袍。它的样式是:圆领、大襟、左衽、束腰、四开禊、有扣袢、马蹄袖。男袍的质料,依地域、时间、部落、贵钱不同而有所不同。以渔猪为生的部落,多农兽皮、鹿皮、鱼皮,他们被称为“鹿皮达子”、一鱼皮达子”O以农耕为生的部落,多衣麻布、棉布,贵者衣丝绸O但在明末战争岁月,士兵们从明军战死者身上,剥下绸缎衣裳,自己穿着,以此为荣。袍的外面套…  相似文献   

8.
藏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从很早的时候起,他们就一直劳动、生息和繁衍在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被人们称为藏族地区著名的三大文化艺术宝库的萨迪寺、德格印经院和布达拉宫,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古代藏族人民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为祖国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萨迹寺被誉为第二敦煌的萨速寺,座落在喜马拉雅北侧奔波山卧象岭山腰的灰白色山坡上,距日喀则城大约170公里,海拔4if多米。“萨达”即灰白土之意,其寺院与教派均因此得名。萨迪寺始创于公元1073年,以后经过号称萨述五祖的萨迪…  相似文献   

9.
屯堡人 西出贵阳进入安顺地界,田野上是一个个石头的村落。石头的屯墙,石头的垣壁和石板盖顶的屋面以及那高耸的石头碉堡,这些村落被称为屯堡。生活于其间的人群与当地一般人不同。他们的服饰穿戴与其他汉族群落和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有所不同。男人们不分老少一律穿边扣长衫、系腰带,脚穿草鞋或布鞋。姑娘们长长的独辫垂于脑后,穿的是宽衣大袖的大襟长袍,腰间系织绵丝质长腰带。腿缠帮腿,足穿精心缝制的高帮单勾风头尖尖鞋。婚后的妇女剃额修眉后则挽着发髻,饰以银链、红珠、玉簪。衣领袖口和襟沿都饰有花边,背上花背肩里的幼孩,…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2013,(6):I0001-I0004
地处"世界屋脊"上的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部,一直以来,这块神秘的土地以独特的风貌和灿烂的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很多旅游者来到西藏后都会被一种典型的藏传佛教艺术品——唐卡所吸引。唐卡是一种绘制或刺绣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富有藏族文化特色。唐卡的题材十分广泛,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堪称形象的百科全书。西藏唐卡多为竖长条幅,大小没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外交官的礼服自然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遇到一些特定场合,例如递交国书、参加庆典、高层访问等,为了隆重起见外交官需要穿礼服。世界各地的外交官礼服五花八门: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官在隆重场合穿鲜艳的民族服装;西方国家很少有例外,喜欢燕尾服、晚礼服或其它适合晚会活动的服装;而不管是沙皇俄国、前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外交官礼服的传统样式跟许多君主制国家的差不多。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89年岁末,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泰国至今,我已结识了不少泰国的同行。中泰两个友好邻邦每年都有作家代表团互访。这只是交流的形式之一。彼此认识7,通信,互赠书刊,翻译和出版作品,切磋文艺,建立友谊,相互交往的渠道也就多起来。我不会忘记,那年12月,北京的气温已是零下,然而一下飞机,曼谷却热得只能穿短袖衬衫。我们登机时,把大衣、棉幅都留下了,只穿一件薄毛衣,但在曼谷机场隆重的欢迎会上还热得流汗。礼仪小姐给我脖子上套的花环,手腕上戴的花锡,香喷喷的鲜花,上干个茉莉花骨嘟芽,还有丁香、白玉兰,也染上了汗…  相似文献   

13.
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差异的形成,既源于苗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和支系复杂的原因,又有居住地域环境的不同和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因素。黄平苗族女子盛装黄平苗族女子服饰在染色、制作等工艺上都独具特色。四十年代以来,黄牛苗族女子盛装已由过去的自织目染的棉布面料转到了去集市购买缎料来紫染、烟熏、捶打,制成独具特色的紫色亮布,做女子盛装艳丽夺目”黄平女子盛装分为帽。衣、裙以及银饰等几个部分。服装的挑花刺绣均依布料的经纬戳针,因而圆线、曲线较少;在绣法上多有变化,如平绣、数纱挑绣、编织等等,其纹样层层叠套组…  相似文献   

14.
希特勒的替身为了保命,希特勒曾雇用了三个替身。这些替身的主要任务是代替希特勒乘汽车在街上巡视、检阅部队或在其它不需要演说的场合出头露面,而在这些场合,往往有被暗杀的危险。平时从近处看替身,比较容易识别,但当他们穿上希特勒的服装,并由化装专家加以修饰以...  相似文献   

15.
鹤庆县境内最南边有一个叫波罗箐的小山村,它地处鸡足山东麓,与宾川鸡坪关毗邻,这里居住着傈僳族支系花傈僳,自称"鲁甲扒".山村虽然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却保留了完整的傈僳族语言和习俗.花傈僳人服饰鲜艳美丽,男女均穿自织的火草绒、麻丝、五色棉线制成的衣服.妇女的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百褶裙后面有一道不同于主色调的布绺,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曳摆动,使她们更加显得婀娜多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是一个以藏族为主,包括回、珞巴、门巴等民族艺术家组成的艺术表演团体。该团以表演西藏传统音乐、舞蹈、藏戏为主。节目可分民间风格、传统宫廷和寺院风格三大类型。优秀节目有:西藏交响性器乐组曲(雪域大法会),宫廷乐舞(卡尔);传统藏戏片断(牦中舞),传统藏戏蓝、白面具开场戏《甲鲁温巴)、《扎西雪巴》;藏族民间舞蹈(热巴)、(甲协)、(二胡弦子)、(牧民舞);民间歌舞(六弦弹唱》、(朗玛)、(堆谐)和寺院“恰姆”《雷纳)等。中国西藏歌舞团有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本团艺术顾问),著名藏…  相似文献   

17.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辽阔的青海高原上,藏族民间舞蹈以它质朴热烈、清新明快的风格享誉海内外。其中流行最广、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有“卓”、“依”、“龙鼓”、“则柔”、“尧姆”等。“卓”主要流行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康巴地区。“卓”的内涵十分丰富,表现极为广泛,舞姿节奏变化比较大。轻歌曼舞时,舞姿舒展轻柔,节奏缓慢、稳健而豪迈,给人~种飘逸之感;劲歌狂舞时,舞姿洒脱粒矿,节奏敏捷而激烈,透出一股阳刚之气。“依”是汉语“歌舞”的意思,在康巴地区又叫“弦子”,也是青海牧区流行极广的一种藏族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18.
青海玉树草原,素以藏族“歌舞之乡”著称于国内外。成立于1957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歌舞团,为继承弘扬藏族优秀文化艺术,长年活跃于这片广阔、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并创作积累了一大批藏族优秀歌舞节目,被誉为“歌舞之乡”的“乌兰牧骑”。该团先后挖掘、整理、编创了叨多个以(土风舞蹈)为代表的藏族民间歌舞节目。(激洒的康巴汉)、(草原上的小伙子)、(通天河畔吉祥舞)、(欢乐的热巴)、(归来)、付L西铃舞)等舞蹈与“勒霞”、“拉霞”等民歌演唱,以及(格萨尔)音乐演唱、演奏等互为衬托,相得益彰,既优美抒情,又激昂欢快…  相似文献   

19.
赠沈从文—他跟他叔叔去看过人头①这个民族精通一切实用艺术:绘画、烹调、耕种,尤其是—死亡。什么地方是要害,他们最清楚。他们有一种天分—死亡时一声不响。多少万人,卒拉着头,等候着雕花的宝刀?在刽子手的缎袍旁边等侯丝绳作的纹索套?多少个一公尺高的小孩跟着叔叔去找爸爸  相似文献   

20.
李竞恒 《中华文化论坛》2023,(3):106-121+190-191
朝鲜士人对“汉衣冠”与剃发有强烈的关注,他们看到清朝戏台上还穿着“汉官威仪”,并多次预言“后世王者起必取法于此”。辛亥革命后,朝鲜人的预言成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革命者以穿戏服表达恢复“汉衣冠”的行动。“汉衣冠”与头发,既承载了朝鲜人对明清交替的悲情投射,同时又成为朝鲜人自夸的一种想象符号。在朝鲜人笔下,汉人会为衣冠头发而哭泣,有人因见衣冠而提出想逃往朝鲜,还有人通过偷穿戏服、家藏旧衣或朝鲜冠服来体验“汉衣冠”。甚至满洲人也对“汉衣冠”表达出欣赏与向往,其中或有夸张与想象。到晚清,朝鲜人则配合清朝防范太平天国可能利用“朝鲜服色”,衣冠头发之悲,又指向了明治维新后改穿西装的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