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素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与其他学科一样,“应试教育”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教师教语文,不是让学生具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十几年下来,多数学生不具备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语文素质。要改变这种状况,真正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应试”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当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改革语文统编教材,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语文课程新体系;改革语文课堂结构,探求…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逐渐远离社会生活,孤立于其它学科之外,形成一种封闭、狭隘、僵化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只有树立大语文现,使语文教学向社会、孩子们的生活和其它学科开放,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小学习作教学有了如下多方面的思考。 一、用儿童的视角看世界 作文是一个人生活的表达,映射着作者生活的充实与千涩;作文是一个人认识的反映,映射着作者对事物、事情的理解与见识水平;作文是一个人阅读的展现,是阅读经验积累的沉淀倾吐;作文是一个人思维的显露,映射着作者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实现新课程标准,就要树立大语文观,教书育人,使学生成为个性独立、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化的人.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四化,要着眼于世界和未来。当今是信息和竞争的时代,未来更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切都要求速度和效率,因此,要求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是头脑机敏、应变能力较强的人,即开拓型、发展型的人才。就语文科来说,就是要培养在运用语文能力方面反应快、技能强,读说听写的本事样样过硬的人。要实现这样综合性的任务,很显然,只靠单一的课堂教学,只靠教师的讲述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当前语文教学必须急切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小课堂封闭式教学,而要树立一种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提出来的一种新方法。它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积极性。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追求、敢于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没有到有,从旧的有到新的有;从个体的已知、已会、已有到整体的皆知、皆会、皆有。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实现新课程标准,就要树立大语文观,教书育人,使学生成为个性独立、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化的人。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提出来的一种新方法。它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积极性。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追求、敢于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没有到有,从旧的有到新的有;从个体的已知、已会、已有到整体的皆知、皆会、皆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顾名思义,“大语文”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小课堂”语文教学而言的。多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单一、封闭的小课堂教学,语文教学蹒跚于“三中心”(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和“三惟一”(以课本为惟一的知识源,以教师为惟一的知识传授者,以课堂为惟一的获取知识场所)的羊肠小道上,将语文学习与运用限制在狭小的天地里,忽视了社会生活这一广阔领域,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且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积弊甚深,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而“大语文”教…  相似文献   

10.
针时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生活,选择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汲取知识,达到提高人文修养,传承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生活,选择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汲取知识,达到提高人文修养,传承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生活,选择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汲取知识,达到提高人文修养,传承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语文更是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反思,不断探索,逐步认识到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能孤立地教语文,而是要体现语文丰富的内涵。 一、生活即语文,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4.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加强语文素质教育袁晓峰,黄永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语文学科是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学科,是学生求知、生活的基础.运用好母语是每一位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每一位接受学校教育者的语言文字基础.只将语文教学停留在简单的书面文字上,几个汉字的认读上,几篇课文的学习上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语文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科学的语文教育教学观念.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反对语文八股教学,积极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我用以下理念来指导我的语文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树立小课堂大语文的意识,并将大语文的观念和注重课堂实践的思想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坚持思维参与和语文实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大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一直以来,颇多争议.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十多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同时,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由一位语文教育界的专家提出这样的意见,可见语文教育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行,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其前言部分的《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中,首次出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提法,并通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无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解释为口头语、书面语,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语文教学的成功,可能会有许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已故邢台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系统提出了大语文教育观,他说:语文教育一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的学习从教室引到校园,从教材引到生活,这是对应试教育功利性的摒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就要树立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陷入"高耗低效"的状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是当前语文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看语文分数不看语文水平,只看语文成绩,不看语文能力,只看作文字数,不看作文内容。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我们就必须牢固树立"大语文"观,以学生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