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性知识及其结构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专业发展的阶段和水平。引导新教师积极进行自我生活史分析、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实效的培训和引领是帮助新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使用自编的《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问卷》对上海市8所市属本科高校142名新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整体而言,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程度高,且科学研究发展是"第一要务",新教师在科学研究发展方面的需求与其面临的科研压力、职称晋升压力和经济压力显著正相关;教书育人发展需求在环境适应程度上有显著差异,且与环境适应程度显著正相关;高校新教师面临的职称晋升问题不同,对改善学术环境和氛围的需求有显著差异;新教师是否为海归博士,对于提升教学技能需求有显著差异。高校要全方位提供服务,满足新教师各方面的专业发展需求并引导新教师把教书育人工作放在专业发展的首位,同时要构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机制,给新教师减压、赋能,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帮助他们快速起跑,助推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听评课作为幼儿园新教师主要工作之一,对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幼儿教育质量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性引导、已有研究借鉴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依托教师合作共同体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加强新教师听评课培训、规范新教师分工合作式听评课活动记录、以"名师面对面"为典范等措施有效促进了新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447名入职一年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现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参与方面的效能感相对较低;不同学历新教师之间的教学效能感差异显著;学历与专业背景(师范专业或非师范专业)对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显著交互作用;人际关系和专业发展机会是对新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力最大的环境因素;新教师入职培训有效性对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力不可忽视;不同环境因素对师范专业新教师与非师范专业新教师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为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为新教师提供学生学习与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习支持;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新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让新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和教学研究;加大对新教师入职培训力度,提高新教师培训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志东 《教书育人》2013,(17):35-36
我校作为一所新的集约学校,新教师多,年龄偏大的教师也多,新教师专业发展急需引导,年龄偏大的教师教育习惯不容易改变,而具有指导能力和示范作用的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少。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学校的发展前途,教师专业发展这个问题,学校很重视,但教师还是存在很多困惑,教师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备课、上课等事务性的东西太多,没有时间考虑  相似文献   

6.
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估和支持联合会研发的新教师评价标准在美国有较大的影响,该评价标准从学生发展、教师表现、专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新教师应该达到的10项标准,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明确了方向.该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效能、强调教师的教学效能和凸显教师的专业责任,这反映了教师评价的新趋势.通过评价标准来促进新教师的教学计划、实施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市浦东新区对每位见习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规范化培训,旨在让新进教师迅速熟悉教学常规、胜任教学工作,并力图摸索出一种培训新教师、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范式.作为学科带教导师,笔者在指导见习教师的过程中,通过与学员的深入交流,感受到新教师在初登讲台时的一些困惑;回想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更是感慨良多.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因人而异,资质、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成长轨迹各不相同,但大体说来不外乎先站稳讲台后谋求发展的过  相似文献   

8.
教师角色的专业发展是未来教育所需要的新型教师的根本特征,其核心是终生专业学习.实现教师专业学习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正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多种策略,笔者认为引导和组织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进行合作学习,是推动其实现自主专业学习、形成自我专业发展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云南省M县D镇中心幼儿园三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描述了教师在引导、生涯挫折和生涯低落三个阶段遇到的关键事件以及园长对他们的引导、帮助和支持.园长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应从了解教师的成长,参与教师关键事件的解决,以及理解和包容正在经历关键事件的教师三个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邹琦 《教书育人》2011,(23):45-46
教育事件,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对所有教师都有启迪、警示作用的重要事件。合理运用教育事件,将事件引入校本研修,对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它的巨大力量:它增强了新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丰富了新教师空前的经历体验,提升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不断跃迁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为此,师范大学和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引领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诉求,引领的实质是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引领的重点是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确定自我成长方法、选择自修内容和引导他们自我反思、评价;进行教学活动现场诊断矫正,对教师个体和集体的帮扶,引导教师在反思、合作和理论研修中成长。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实施十分倡导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之一是作为研究者身份出现的。参与教学研究更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作为教师进修学校应如何引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呢?本文就如何引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有关取向问题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影响人才培养的道德引导行为,有其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规范高职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对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和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式自然成为教师专业研究的重点问题,它能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中的现实问题.两位美国学者在综合研究众多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5种专业成长途径,其中就包括"自我引导"途径.自我引导式途径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它是指教师通过查阅、学习、模仿等完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自我引导式中学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有听课和专业阅读2种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不断跃迁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为此,师范大学和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引领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诉求,引领的实质是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引领的重点是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确定自我成长方法、选择自修内容和引导他们自我反思、评价;进行教学活动现场诊断矫正,对教师个体和集体的帮扶,引导教师在反思、合作和理论研修中成长。  相似文献   

16.
初任教师是指完成了师范教育课程,被引入教师专业岗位,但尚未完全适应、胜任教学的新教师。其工作的第一年是从学生成为教师这一转变的初始适应期,在这一时期伴随着其身份和扮演的角色变化,初任教师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加以引导。文章在分析初任教师面临的挑战、初任教师入职引导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任教师入职引导的有效途径——专任教学导师制。  相似文献   

17.
关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点。课堂实录会诊式新教师培训,以课堂实录为平台,引导新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让新教师在适应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快速成长与成熟。  相似文献   

18.
正新教师初涉教坛,他们会有很多的陌生和困惑:教学上不知"怎么教",班级管理不知"怎么管",人际关系不知"怎么处",学校环境不知"怎么融"……让新教师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加速专业发展,站稳讲台是每所学校所应正视的问题。学校理应引导新教师走好教学生涯的第一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优良的教师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影响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专业  相似文献   

19.
新教师初涉教坛,他们会有很多的陌生和困惑:教学上不知"怎么教",班级管理不知"怎么管",人际关系不知"怎么处",学校环境不知"怎么融"……让新教师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加速专业发展,站稳讲台是每所学校所应正视的问题。学校理应引导新教师走好教学生涯的第一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优良的教师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影响学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杨 《文教资料》2007,(26):101-103
初任教师是指完成了师范教育课程,被引入教师专业岗位,但尚未完全适应、胜任教学的新教师。其工作的第一年是其从学生成为教师这一转变的初始适应期,在这一时期伴随着其身份和扮演的角色的变化,初任教师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加以引导。本文在分析初任教师入职引导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初任教师入职引导的有效途径——专任教学导师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