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玩结构游戏,小字动手拿了龙龙的玩具,龙龙执意不肯.小宇用力打了一下龙龙,手还没缩回来,嘴里已经很顺溜地冒出一句"对不起",说完依旧继续和龙龙争抢玩具.  相似文献   

2.
横眉怒对   上学期,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班上有个孩子小吴挺聪明,但就是好动,爱欺负同学.他的同桌小何“近水楼台先受气“.小吴常常越过“三八界“,身子占据着整张课桌的三分之二,写作业时就随手拿小何的笔和涂改液,活像他自个儿的那么顺溜.为这事,我在课堂上没少批评他,每次说他,他都一副悔过自新的样子,因此我对他的批评也是充满期待与鼓励的.   ……  相似文献   

3.
凡是在有抗战历史书写的地方,就透露出民族主义的痕迹.在众多的关于抗战的电视剧里关注<我的兄弟叫顺溜>,并不单纯只是因为这部电视剧里的民族主义叙事,更为重要的,是在民族主义叙事之下隐含众多人性悖论,以及在民族主义立场下寓含的对历史的书写.电视剧通过宣扬战争对我军民的残酷,以激起同情,进而凝聚民族主义情感.顺溜的姐姐遭到坂田的强暴一场戏,是人性与民族主义的遭遇战,在民族主义面前,人性遭到了彻底扭曲,顺溜的悲剧,是他所处的环境与自身人性冲突的悲剧,是人性遭遇党派政治下的民族主义所必然遭遇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暑假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不知道同学们看了没有?“顺溜”一下子成了热门词语。  相似文献   

5.
李玥轩 《初中生》2011,(20):46-48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觉得有几分熟悉吧。前段时间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我就是从这里获得了灵感,为我的小表弟起了个外号叫"别扭"。当然啦,他也是有响当当的大名的:李逸轩!而且,他还有个可爱的小名叫卡卡呢。大家也许会奇怪,我干吗还要给我兄弟再取一个外号呢?别  相似文献   

6.
吕赟  夏超 《河北教育》2014,(4):34-35
笔者对《我的兄弟叫顺溜》这一电视连续剧“情有独钟”:中央台播放时看了一遍,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等地方台播放时我又看了一遍,嘿,总共看了不下三遍。为何?一句话,这部电视剧真是太精彩了!不过说实话,剧中人物最令我难忘的到并不是顺溜,而是六分区司令员陈大雷。为何?因为作为一名校长,我从这位既勇敢又“狡猾”的“陈司令”身上学到了一些治校之道,具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座位"风波"     
第三节课,我刚走进教室,耳边一阵喧哗.扫视一遍,在几个学生的目光"导引"下,我发现"情况":第四排一张课桌边居然坐着三个学生. 此时,全班学生都把目光投向我,似乎在等待我处理.是来一招"快刀斩乱麻",还是视而不见?沉默片刻之后,我淡然地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你们可以自己解决嘛."接着,我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不知啥时,那张桌子又是"两人世界"了.我想矛盾解决了,定有一人作出了让步,值得嘉奖.  相似文献   

8.
一、德育中"有我"、"无我"之意义阐释 "有我"、"无我"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创立的诗评理论.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王国维是用"有我"与"无我"探讨诗歌的主体特性.这里我们不妨借来探讨在德育工作中德育者的主体个性.  相似文献   

9.
一次教研课,我上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前我查阅了厚厚的资料,摘录了大量的笔记.上课时,我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学生也听得入了迷.课后,我等来的"赞美"却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我的听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而我上的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他们能听得懂吗?他们能理解多少?他们是被我教"明白"了还是被我教"糊涂"了?学生的回答果然是:"这么一首看似简单的诗歌里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显然,我把他们教"糊涂"了--他们已经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学习古诗了,而是即将入门的"古诗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他"和"我"     
我班教室黑板的左右上角,各贴着一个醒目的大字——红色的"他"和黑色的"我".这两个字虽然很普通,背后却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两年半前我刚接手这个班.一天,我正在埋头批改作业,突然,背后传来急促的声音:"老师,小斌和小明打架!"回眸一看,原来是班级执勤员小仪,还气喘吁吁地.  相似文献   

11.
在"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上,笔者在前几天看到一位学生描述的这样一场"师生冲突危机"-- 昨天晚上上自习时,"老班"(班主任)突然把我和另一位同学叫到办公室.刚进去,那位同学就莫名奇妙地被"老班"狠狠地打了一个巴掌,接着就轮到我!再后来就是把那个同学的头用手托起做出一副准备再打的姿势,并问"你昨天是不是通宵上网去了?"我的那个同学说没有,他就狠狠地一巴掌又打过去.只要我的同学回答"没有",他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一样打他,最后我同学实在被逼不过就承认了.说"承认",其实那"老班"没一点证据.后来就轮到我了,我心里对这样逼供的老师真是恨得要命,我的性格比较倔,我死都不承认,最后他看实在问不出什么,就让我去上课了.我在心里强烈地质问:"这是一种为人师表者的行为举止吗?"  相似文献   

12.
"因祸得福"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在家里做作业,只做了一半,耳边闹钟响了.我抬头一看,六点三十分.时间到了,我的闹钟忠实地向我发出了"警告".既然我和闹钟有过"约定",我可不能违约哦.我想:"剩下的作业半夜起来做吧.反正爸爸妈妈睡着了,他们不会知道,再说半夜偷偷起床做作业的事我也干过好几次."  相似文献   

13.
今天是星期一,早读课是我领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我听着他们整齐的读书声,很是满意."哇噻!"不知谁带头叫了一声,接着全班都乱成一片,我气得眼睛瞪得跟灯泡似的.  相似文献   

14.
凡是在有抗战历史书写的地方,就透露出民族主义的痕迹。在众多的关于抗战的电视剧里关注《我的兄弟叫顺溜》,并不单纯只是因为这部电视剧里的民族主义叙事,更为重要的,是在民族主义叙事之下隐含众多人性悖论,以及在民族主义立场下寓含的对历史的书写。电视剧通过宣扬战争对我军民的残酷,以激起同情,进而凝聚民族主义情感。顺溜的姐姐遭到坂田的强暴一场戏,是人性与民族主义的遭遇战,在民族主义面前,人性遭到了彻底扭曲,顺溜的悲剧,是他所处的环境与自身人性冲突的悲剧,是人性遭遇党派政治下的民族主义所必然遭遇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我是谁"是人类文化的千古之谜,自古以来一直吸引人们去思考.史铁生以敏感而睿智的心灵参与了这一思考,并获得了颇具深度的独特见解.主要内容包括:"我"是一种结构,不但在生命的整体里,而且在世界所有的消息里;"我"可以分为"内我"与"外我","主我"与"客我","小我"与"大我";"大我"表现为精神或灵魂,与无限之在相连,与绝对价值相通,表现为博大的爱愿,简而言之即神性的我.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发现班上的孩子总爱用好奇的目光盯着我,还时不时地嘀咕几句,一副疑惑不解的神情.留意一听,才明白孩子们是对我高高凸起的大肚子感兴趣.面对他们的好奇,年轻的我有些不好意思,只好佯装不知.谁知,他们还是"将"了我一"军".  相似文献   

17.
下课了,我还沉浸在那道几何题的思考中,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加简单的办法.突然,一个不明"飞行物"忽地飞来,砸在了我的头上.我伸手抓住,原来是一本书.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就像"三国".而我,就是"蜀国". 那天我一回家,就拿起平板电脑玩了起来.忽然,我发现"魏吴联军"向我发起了"进攻"."吴军"首先布下"箭阵",说道:"怎么一回来就玩游戏?"  相似文献   

19.
净恩 《职业技术》2005,(7):30-32
每次采访前,我都有为采访对象"画像"的习惯.当然,这只是根据事先掌握的一些基本情况,在脑子里来一番不用纸笔的创作.每回"画"完像,待见到采访对象之后,我又习惯性地在心中暗自进行比较.有些时候,我"画"得挺准,便觉得采访也顺利、容易了许多.有些时候,则会沮丧地发现"画中人"与现实差得很远,每逢这时,难免就要调整采访计划了.采访莫言迟(化名)这一次,我就又把像"画"错了.  相似文献   

20.
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讲述了一个名叫顺溜的农村青年被其司令员陈大雷培养为战斗英雄的故事。这一故事体现了某种教育教学新理念、暗含着教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与技巧: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怀;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