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教育的发展在过去30年里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过去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外延扩张。比如我国在上世纪末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2005年和2006年中等职业院校每年扩招人数达到100万,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等,这些都是规模化扩张。而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到了内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的发展模式在过去30年里主要是外延扩张,而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到了内涵发展阶段。所谓内涵发展;可以沿用西方政府的三E标准,即效能、公平和效率,内涵发展的本质是高效公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庞宏陆 《天中学刊》2005,20(5):88-89
新中国的体育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两种模式:一种是学校体育教育,一种是竞技体育教育.两种体系并存推动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但也有弊端.今后我国体育教育,应走一条学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教育相结合,培养运动员与培养学生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三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三十年发展历史,经过起步萌芽、外延扩张、内涵发展三个发展阶段,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稳步提升的发展格局.展望未来,湖北雀高等职业教育应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湖北率先实现"中郝崛起"和"教育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5.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从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则无论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作者提出了包含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架构图,还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在新技术革命、经济发展和教育需求等因素驱动下,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中国产生了以短期职业大学为代表的高职院校.经过试点、扩大办学规模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新模式逐步清晰,即高职教育"中国模式".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视野看,中国高职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又是一种动态发展模式,育人功能是其最大特色,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走区域化、国际化、终身化发展道路是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其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两只蚂蚁     
有两只蚂蚁一同外出寻找食物。走着走着,一堵高墙挡住了它们的去路。它们都想到墙的那一边去碰碰运气,寻找美味佳肴。但是,怎么过去呢?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学科本位的育人模式;发展理念强调外延扩张,缺乏内涵建设;与行业和企业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缚着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高职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要加强合作,走集团化发展之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式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之机,国家教育部撰写了《教育大国的崛起》一书,山东省教育厅编写了《山东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一书,各方有识之士撰写了多篇回顾、总结中国教育改革发展30年的文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中国教育30年的发展进程、基本经验及教训。笔者从中饱览教育的历史风云,感悟其中的弦外之音.觉得30年教育变迁:呼唤教育理性!  相似文献   

10.
走出中国自己的高职教育之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本文所说的"高职教育之路",不是单指发展高职教育规模的途径,而是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外延与内涵的基本框架结构.去年年初,一位记者曾经根据对教育部高教司刘志鹏副司长的一次专访,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高职教育路怎么走?>①,该文转达了刘副司长提出"今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八个方面的设想.他要求"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在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的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作者提出了包含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架构图,并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条件下,高校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一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内涵建设带动外延发展。二是走外延发展道路,以外延建设拉动内涵发展。本文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两种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外延发展模式的不足、走外延发展道路的思想根源进行了分析,确立了"谁掌握了内涵建设的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未来的发展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1.本课立意这一课该怎么上?过去的做法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其一,罗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彰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伟大,但这样设计,历史课的味道不足,更像是政治课。其二,深入挖掘改革开放前人民公社一、本课的立意与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高等教育必须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以不同的位置和视角观察中国教育,感受和体会非常不同。例如,在我国教育系统内部看中国教育与在国外观察中国教育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结论。从外观察,看到的往往是高等教育的整体和外延发展状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211工程""985工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MPA教育已结束试点并转入常规发展阶段.如何正确总结和评价MPA教育试点工作,关系到MPA教育今后的发展和路径选择.本文在资料分析和数据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MPA教育呈现出办学模式多样化、政府参与普遍化、教育发展两极化和行业行为组织化四大特点.同时,本文还从办学质量、监管机制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了MPA教育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我国MPA教育在试点阶段呈现外延式发展的态势,以总量扩张和技术模仿为主,未来的发展应在稳定规模的同时,坚持质量为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产品创新和国际化是我国今后发展MPA教育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6.
<正>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大江南北喊了几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已经步履蹒跚地实施了十余年,但是我们的教育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努力追寻的教育理想在学校的推行仍然举步维艰,许多老师仍然在用自己几十年前所接受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孩子们仍然背负沉重的书包、沉重的负担日复一日……静心思索,却百思不得其解,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校怎么了?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怎么了?  相似文献   

17.
教育"走出去"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构成.语言在教育"走出去"过程中起着载体和杠杆作用.英语国家在教育"走出去"过程中,利用英语势能形成了不同的实践模式,既推销了英语,又借力英语强化了教育"走出去".二者的互动及诸种模式对中国制定国家语言战略有启发.国家语言战略要从宗旨、愿景、目标和路线图四个维度入手,既促进教育"走出去",也借力教育"走出去",形成两种战略的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很多孩子的行为障碍或学业不良,是感觉统合失调造成的。过去由于对这个问题缺乏认识,致使家长和教师们在教育孩子时走了一些弯路。那么,感觉统合失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教育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的专家们。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 "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公平、公民素质的提高等有着重要意义.山东省胶南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形成了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一体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成人教育一盘棋、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一起抓的新农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事实一再启示我们:教育资源稀缺的边远贫困山区教育,决不能寄望于资源高耗型的外延式扩张。让每一个山区孩子都能享受良好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必须依靠精神和智慧的力量,走资源节约型教育内涵发展之路,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均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