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包诗”是苏教版创新的一种教材文体,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下面,我就结合《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教学来谈谈体会。一、“无为式”链接,唤醒师生的先见“无为式”链接也就是对“诗”“文”不进行链接,教学时就“诗”论“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中的一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比如说什么是“西辞”,什么是“下”,李白为什么称孟浩然为“故人”,孟浩然为什么要下“扬州”,等等。而对于这些词语,课文并没有进行解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立即进行“诗”“文”链接,而是先让学生就一、二两句质疑。对于学生通过读诗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采用交流的方式分享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问题,比如“西辞、下扬州”等由教师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2.
“文包诗”是苏教版创新的一种教材文体。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教学这类课文的关键是对“诗”“文”进行有效链接。那么,如何实现有效链接呢?下面,就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来谈谈我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瞿卫华 《江苏教育》2006,(1B):20-20
“包诗”是苏教版创新的一种教材涔。在这类课中,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互照.情景同现。教学这类课的关键是对“诗”“”进行有效链接。那么,如何实现有效链接呢?下面,就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来谈谈我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阅读链接”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围绕单元人文主题编排,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延展。文章以五年级教材中的“阅读链接”为例,以“助在课前”“助在课中”“助在课后”为阶梯,从多个维度探析教学路径,建构多元化且有探究性、思辨性、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言语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年艺术类音乐学生扩招,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高师声乐教学一直模仿专业院校的做法,强调声乐课的纯技术技巧训练,导致其与中小学音乐教学严重脱节,是否能从高师声乐主干课的教学中得到启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链接式”声乐教学的构想,愿与同仁商榷研讨.  相似文献   

6.
在“摩擦力”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单元设计和资源整合,实现与课标、教材链接,达成项目学习靶向式目标;与实验链接,实现项目式探究学习;与资源链接,打破学习时空壁垒;与评价链接,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7.
<正>统整融合的视野下,“阅读链接”已成为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示我们要整体关照“阅读链接”和“正文”的关系,揣摩“阅读链接”的编写意图,要用新的视角去寻求正文与阅读链接的知识结合点,使其“物尽其用”,让“阅读链接”成为深度解读文本的辅助手段。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资料的借助已经成为深度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统编教材充分关切这一事实,在中高年段的语文要素中多处出现“资料”这一核心词,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进行语文学习的课内外联系与拓展延伸,让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为语文教学和学生服务。分别从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识字和阅读两个方面简要谈谈链接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一个好的话题往往暗示了许多内容指向。能否从话题设定的“触发点”中打开多向思维通道,是衡量话题作文写作高下的重要尺度。如果我们孤陋寡闻,思想僵化,就写不出高品位的文章。“链接”、“嫁接”是引领我们突破思维藩篱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如何在解题教学中既传承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又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提出“1+”链接式解题教学方法,并给出“1+”链接式解题教学的内涵、特征、操作方法和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新课改、新期待、新挑战。“链接”是思想政治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文章从“链接”的内涵和意义入手,论述多媒体链接、实物链接、现场链接和嘉宾链接等链接方式,深入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用资源“链接”方式,培育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增加教学的“新味”“真味”“实味”“活味”。  相似文献   

12.
近一段时期以来,教育写作中,除了“毕恭毕敬”的学术类论文外,教育叙事,也就是教育故事写作日趋流行。这类文章的大致模样也是通过叙述一两个“教育故事”或者列举几个“教育案例”,从中阐述一定的教育理论,传递一种教育理念。我们暂且可以把这样的文章称为“教育美文”。但是,不少教育美文中的学生大多先是如何地顽劣不训,曾经历过多少次教育就是不见效果,可经过了作者或文章中的“老师”的一个“传神的眼神”,一句“会意的妙语”,一个“巧妙的教育行为”,学生就即刻发生巨变,变成一个“再也不犯错误的好学生了”。这样的文章读起来确实引…  相似文献   

13.
“缝棉衣”是初小语文第一册短文课部分冬天单元里的一课。这是一篇散文里夹有诗歌的文章,由“叙述”诗歌”“对话”三部分巧妙地结合成的。课文的特点,简短、通俗、易懂,给儿童有一定的自然的音乐美,而且包含有强烈的政治思想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链接”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拓展延伸的阅读材料,还是一种学习理念的提示,是学习方法的引导。“阅读链接”的有效运用能助力语文要素的落实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值得教师们不断探索。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阅读链接”,“阅读链接”内的文本体裁丰富多样、篇幅长短不一、出现的频次疏密不等、阅读要求有详有略,对于“阅读链接”的教学,教师们有的深读细研,学深悟透;有的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相似文献   

15.
“连接”、联结”、“链接”三个词的意思和用法有相同的地方,又有某些方面的差异,不太好掌握,容易混淆。本文对“连接”、“联结”、“链接”的用法作一些辨析,以期能够进一步明晰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互文,是古代作品特别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人们平时见得最多的是本句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和对句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还有一种三句互文,它常常跟“鼎足对”叠合在一起,三句鼎足相应,互相补充,故亦称“鼎足互文”。下面结合具体例子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课标”行文不太“标准”作为语文课的“课程标准”,而且是以教育主管部门名义颁发的文件,它的行文理应是人们写作的“标准”,应该是很规范的。换句话说,它使用的概念内涵应该是明确的,它的语句应该是精练的,它每一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容易理解的。然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这区区3万字的文件,语病是比较多的。这一问题的存在,亵渎了“课标”的严肃性,损害了“课标”的科学性,降低了“课标”的可信性。请看下列事实:1.模糊。“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  相似文献   

18.
以现行教材为基础,选取“原点”字进行归类拓展,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一些识字方法;链接汉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增加识字量,提升识字兴趣,奠定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无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先秦道、儒、治刑名法术的学者无不讲它;汉代不仅学者讨论,还被施诸实践,造成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盛世.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无为”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自然观、政治观、人生观诸方面的内容.它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对于它的内涵和发展情况,学术界还没有人系统论述过.本文只试图就它在先秦时代的情况作一些探索. 先秦“无为”思想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一)从西周初年(《诗》、《书》)到西周末年(《周易》),是“无为”思想的萌芽阶段;(二)春秋末年(《老子》)是“无为”思想的形成阶段;(三)从春秋末年到战国中晚期(庄子及其后学,治刑名法术之学的学者如稷下先生、慎到、尹文、申不害、韩非,马王堆古帛书等),是“无为”思想的发展阶段;(四)秦王朝建立前夕(由吕不韦组织编纂的《吕氏春秋》),是“无为”思想的初步总结阶段.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题材教学一直是个难点。笔者聆听了两堂“历史味”较浓的“春天的故事”,探寻了“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链接点。两位执教老师都在努力整合教材,创设情景,呈现历史,寻找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可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反思历史题材的教学定位、静态历史的激活、让历史与学生共鸣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