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旭  张晴  荆彦婷 《今传媒》2024,(1):131-134
在数字新闻及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传统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革,特别是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效能。《新闻学理论》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被视为课程思政路径创新的探索样本。对此,本文对《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存问题、《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和《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及保障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高校通过将乡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将实习实践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及利用“翻转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方式,有助于创新《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同时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整体性与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传播》2007,(1):115-115
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1月18日在清华大学挂牌。中宣部副部长吉炳轩、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中心成立仪式并为中心揭牌。李卫红在成立仪式上说,清华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研究与新闻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  相似文献   

3.
杨保军 《新闻界》2020,(1):39-45
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学科层面,实际存在着多种名称或概念(有些准确,有些模糊),诸如新闻学、党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但又互有区别。最基本的关系是:党报理论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立场和基本方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就是以中国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特别是以"党媒"新闻宣传活动、新闻舆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党报(党媒)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学。其中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特征描述,"社会主义"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性质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与新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的价值取向上虽有相同之处,但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新闻事业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对新闻从业人员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势在必行,特别是在高等院校,在新闻学教学中,对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新闻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哲学思潮的重要特征,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闻学却常常被诟病为"缺乏批判性".面对这种质疑,本文重新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批判传统,从历史中检视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批判性内涵的生成路径,即实践中的"战斗性批判"和理论中的"学理性批判".以史为鉴,返本开新,在把握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以我们正在进行的新闻宣传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新闻宣传实践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闻工作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坚持进行新闻理论的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学。  相似文献   

7.
杨立川 《新闻知识》2004,(10):24-26
新闻本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是由陆定一先生于1943年9月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中提出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闻学界在探讨新闻定义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的认识。本拟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或有错谬,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甘惜分先生1916年生于四川省邻水县,今年是甘惜分教授90周年寿诞。甘惜分于1938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抗日期间他在晋西北党校工作担任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1946年后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做过记者和编辑,任新华通讯社绥蒙分社记者,参加《绥蒙日报》的创办工作。1947年任新华社晋绥分社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中文系新闻专业副教授,从此开始转向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理论研究,至今已经50余年。此后,在1958年的院系调整时,甘惜分随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  相似文献   

9.
董岩 《新闻窗》2007,(5):23-24
日前,清华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这则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笔者专访了研究中心主任、原人民日报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若不着手建立自主的、完善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创新体系,则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科与新闻传播教育势必遭到越来越多的潜在挑战,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势必面临越来越大的现实危机。  相似文献   

11.
《当代传播》2007,(6):72
郑保卫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论著导读》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教材系列丛书之一,旨在配合新闻界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读者提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的读本,同时也是新闻院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和《新闻理论》课教学的必备参考书,还可以作为报考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开始发轫,此间,国内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燕京大学新闻系等一批新闻学教育机构,本文通过对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的历史辩证分析,探讨了在新闻职业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中国新闻学教育兴起的原因,并对早期新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作了详细分析,表明了新闻学思想的变革和新闻职业化与早期新闻学教育形成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两个根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作为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理论的总结与升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认识工具和方法论原则。文章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与制约的分析,论述了哲学理论影响着新闻传播活动的一般规律、本质、性质,影响着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每一环:传者、内容、受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闻窗》2005,(3):1-1
在今年中国记协召开的第七届新闻专业期刊年会上。与会同志交流了情况和经验。大家认为,新闻期刊是新闻学研究的主要平台,是新闻媒体的导向。是重要的舆论阵地,因此新闻期刊同样必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学研究,统领新闻工作,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侵袭,这是新闻期刊义不容辞的根本职责。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4):11-26
中外新闻学最初都是人文学科的旁支,新闻学专业大多起源于文学专业,新闻学缺乏受人尊重的学科地位。经过一百多年的学科建设,新闻学逐渐摆脱了"新闻有学无学"、"新闻是学非学"等问题的困扰,逐渐发展成一门人文与社科交叉的学科。然而,新闻学总体上还是一门理论门槛低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够聚焦,学术共同体达成的共识性理论不多。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权的分化使新闻传播逐渐向公共传播转变,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均出现了重大变化。当前新闻学研究需要不断创新研究范式,努力规划新闻学的理论谱系,重建新闻学在学术场域中的地位。中国学者应该充分发挥"新闻学想象力",不断从民族场域、国家场域转向国际场域、世界场域,努力为全球新闻理论建设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正在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内通行的新闻学理论著作和有关论文作了阐述。这些著述皆成一家之言,但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体系,似未能尽其义。个别论述还有似从前的“语录新闻学”,见首  相似文献   

17.
《当代传播》2006,(1):83-83
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謇、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对新闻学和新闻学科的重要阐述是建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在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讲话、批示中,体现出其对新闻、新闻事实、新闻真实、新闻学、新闻学科、新闻教育等基础概念、范畴、观念的深刻认识,对于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提出扩大协商民主的执政要求,为新闻改革和新闻学创新展现了新的思路,为新闻学研究消除二元对立思维、大造声势和思想僵化的陋习提供了动力。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新闻改革和新闻学创新都应以反映民声、推动各阶层利益诉求的协商为基点,使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基础和新闻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发展新闻实践亟需发展新闻学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敏 《现代传播》2006,(4):40-42
中国发展新闻实践呼唤发展新闻学的建构。中国发展新闻学研究应该具有发展的、开放的视野,应该以中国新闻具体实践为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全球化和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跨文化传播等多重语境下研究和推进。中国发展新闻学的研究贴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贴近中国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对中国新闻事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