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论读书     
不会读书,书面是平的;会读书,字句都浮起来了。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读无益之书,与不读等。 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 世上会读书的人,都是书拿起来自己会读。不会读书的人,亦不会因为指导而变为会读。 林语堂《论读书》  相似文献   

2.
读“书”     
“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读,去读那生活中的“书”,去读那人生的“书”。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读书中,你会为书中主人公的各种遭遇而担心,会为《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的最终悲剧而流下眼泪,尽管你一再提醒自己那只是小说,并不真实;你也许会为《绿野仙踪》里主人公多萝茨结识新朋友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并结束流浪生活而感到高兴,并发誓要与他们结为  相似文献   

3.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即“读思结合”,是指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当自始至终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意是说:只是读书,而不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就不会有真正收益;只是自己一个人空想,而不踏实读书,就会疑惑不解。)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读”和“思”两者之间的关系:“读”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思”有利于自己智力的发展,但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但如果仔细思考一下,那么我们不难发现,这“读”与“思”一般说来还是有先后顺序的:“读”在前面,“思”紧…  相似文献   

4.
雨石老先生总能从《论语》中读出自己新的见解与体会——这样的读书法是不是也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呢?“将书越读越厚”,需要你自己的日积月累与勤思多想。也许,老先生针对《论语》中的“乐”与“小人”所作的解读你未必认同;也许,这其中你认为还有值得商榷与探讨的地方,但,这种带着自己的思考来读书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听过一个电台读书节目,谈的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 节目中,有位母亲说,不应该让孩子读《海的女儿》,至少她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读,因为人鱼公主太悲惨了.这个故事里体现的所谓高尚、牺牲精神,会让现实中的女孩子无法保护自己——这不公平. 那位母亲当然有权决定孩子读什么书,就像她有权决定孩子穿什么样的裙子、带什么样的发卡一样....  相似文献   

6.
关于读书,有些格言我们是非常熟悉的,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灵魂高尚的人对话”。小朋友正处在读书求知的最佳时机,所以读书是大家首先要面对的课题。而读完一本书,最好是写一篇读后感,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有条件的还可以写成书评,对书作出自己的评论。本期“多味书屋”栏目刊出一组读后感。从这些习作中可以看到,小朋友读的书很广泛。有的是大家都读过的,如《水浒传》、《西游记》、《神笔马良》等等!有的则比较陌生,如《生命的亲吻》等。“奇文共欣赏”,无论是熟悉的书,还是陌生的书,写出读后感既是自己读书…  相似文献   

7.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会读书的人能把厚书读薄,会读文章的人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 我与上述语文课堂教学用语两次邂逅并对之产生兴趣,都与同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关。  相似文献   

8.
导写读书可能成为读书种子,像顾炎武那样,专心读圣贤之书又事事关心;也可能成为书呆子、会走的书橱,不仅把书读死了,把人也读死了。所以,读书之于成功确乎是或然性的联系。读书几近成功之论虽用心良苦但并非尽然,善良的谎言中有误导成分。尽信书不如无书——别掉进坏书的陷阱;不信书又不如读书——“我是文盲我怕谁?”你谁也不怕并不意味着别人就都怕你,谁怕谁呢选读书不是为了让人怕,当然也不为了怕别人。自己别往陷阱里跳。怎样把书读薄了,怎样把书读厚了;什么是我注《六经》,什么是《六经》注我?怎样在陷阱上穿行又不落入陷阱,这需要何等…  相似文献   

9.
思路提示: 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读中外名著其实是在跟大师对话,能使我们获得很多的启示,充实自己的生活。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了解生命的意义;读《鲁滨孙漂流记》,我们能懂得实干比信念更重要……请以“——读《××××》有感”为副标题,自拟题目,就自己读过的课外名著(或文章)谈一点体会和感想。  相似文献   

10.
读书,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很多中外名人都给出了很有见地的说法。在此,我不予评判,只提出一些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有些书,读了之后是不会后悔的。例如那些立意和内容都很深的书,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那样的巨著,我都读不太懂,甚至很不懂,但仍会硬着头皮读下去而不后悔。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孙乐涵 《中文自修》2023,(21):24-26
<正>爱读书因而爱做梦。希望成为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用真诚和纯粹之心感受世间美好,不错过生命中独一无二的玫瑰;被韩愈的“不平则鸣”打动,又想做一个负责任的观察者、一个冷静而独立的呐喊者;还企盼达到黑塞笔下悉达多的境界,等来生命开悟的那一刻,与世界也与自己达成和解。然而,此时,我只是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提笔有拙劣,追寻会倦怠,读书有偏好。执着地写作,是为了成为我自己……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就会变得富足而美好。——孙乐涵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做到"三会",即会读书、会教书、会写书.会读书就是要爱读书,读好书;会教书就是要注重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和课题研究;会写书就是要养成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的良好习惯,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形成一个特色1.在校园环境上凸显特色。校园有书香——张贴读书名言,教室有书香——开辟班级读书角,活动有书香——定期举办"好书推荐"、"读书有感"、"亲子共读"等活动。2.在校园诵读上凸显特色。学校不断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读书模式,2008年以来,学校创编教师特色读书《书苑》,意在督促教师共读一本书;同时,学校开发校园启蒙诵读本——《亲子阅读》(低年级段)《阳光阅读》(中年级段)《成长阅读》(高年级  相似文献   

14.
做一个阅读着的语文教师——生命因“读”而充盈 乐于读书,才乐于教书;善于读书,才善于教书。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孜孜不倦地去读书。我常常拷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拥有这份精神宝藏呢?  相似文献   

15.
按图索骥     
<正>【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地思考就会茫然而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相似文献   

16.
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是学习写读后感。具体要求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积累·运用三。习作指导:在读书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情感常常会随着文章的内容而起伏,或兴奋、或悲伤、或崇敬、或憎恨……如果我们将读书时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就是读后感。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第一,细读原文,把握文章主旨及观点要写好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由读而产生的,没有对原文的细读,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在“读”字上下功夫,对原文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在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主要观点。第二,多向思考,寻找自己的感…  相似文献   

17.
《海南教育》2013,(4):50-50
<正>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1.读了课题,你推想一下,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经过思考,学生推想:课文会写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是怎样的?2.带着以上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书,有的默读,有的小声读,有的放开声音读。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学生都很专注,在读中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一、明确读书目的,掌握读书方法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有序的、多层次的、递进式的阅读过程,“读”不是终点,“会读”才是目的。著名学者胡适在《为什么要读书》一文中说:“为读书而读书,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不错,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的,但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在先生的表述中,  相似文献   

19.
展示台     
一个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发现它们都是宝石!商人非常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捡得太少了。我们读书就像商人捡石头,老师说:“多读些书吧!”家长也说:“再多读些书吧!”可是读多读少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时,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读书就像捡宝石,多多益善。把握生命每一天,多读书,读好书。9展示台$河北省井陉县3502子弟学校初二…  相似文献   

20.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会读书的人能把厚书读薄,会读文章的人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我与上述语文课堂教学用语两次邂逅并对之产生兴趣,都与同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关。第一次是本县的一位名师借我班学生上这一篇课文,我参与听课。开课不久老师便抛出这句话,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