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丙戌岁末,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研讨会在美丽的滨海小城湛江举行,嘉宾咸集,精英荟萃。我本人非常有幸地在此次会议中与三位教师同台献技,讲授了《历史》选修6中有关“秦始皇陵墓兵马俑”的内容。以下是我从准备到登台讲授再到课后反思的完整历程。  相似文献   

2.
韩渤 《教育革新》2010,(7):56-56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看似启发学生思维,但实际上这种思维是处于被动状态,影响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以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为扭转盛行的应试教育对儿童主体性造成的无视和践踏态势,反拨现代教育中的传统惯性,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倡导尊重儿童的人本主义理念,追求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理想境界,这原本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所殷切期待的和应该身体力行的。但如果细细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我们的许多人并不理解儿童主体性的实质何在,许多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儿童。  相似文献   

4.
柳林孟门镇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镇,历史悠久,古代曾设县置郡,为一方的中心地区。通过历史资料、实地考证,可以清楚地勾勒出孟门古镇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传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文化,开发孟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文学史上,乌托邦小说是一种已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小说类型,而作为一种引起广泛注意的新的思维模式与理论指导,新历史主义批评却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崭露头角。本文试图在一种小说类型与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从而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乌托邦小说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课程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凸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理解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国际理解”的本质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共识和共享,历史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历史教师应从共存、共生的角度审视历史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范畴与内涵、课程目标与实践,并由此归纳出历史学科国际理解教育的共同价值,旨在借助课程改革的动力进一步完善历史课程,使之为健全我国的公民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培训》2006,(11):1-1
中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是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指明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工作策略。可以说,15号文件的出台,从历史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确立了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15号文件的出台,将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直接为师范毕业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它的教学兼具双重任务:既要学生“会学”,又要学生“会教”。由此可见,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学习教法,而且要注重实践环节,即切实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提出了“自学导读———教师点拨———范例引路———参与实践”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从专业课的特点出发,从未来教师的需要出发,以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为指归,它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以适应现实和未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该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自学导读。在定向、定量、定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自读教材。这样做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由被地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点拨。在检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点拨、答疑,并适当补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当前小语教改信息。这样不但使学生能动地理解、把握了教材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视野,弥补我们的课本不能短周期翻新的不足。范例引路。根据教学内容和重点放教学录像...  相似文献   

9.
30多年前,我走向社会为青年演讲,有一个题目是《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讲完之后,收到海内外许多来信,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及日本、美国的来信.对这个提法非常赞赏。迄今为止,已经30余载,我从那时的47岁到如今已80岁,一瞬间。从中壮之年到了耄耋之年;而且从一个“健康老人之星”,变成了癌症患者。现在网上又称我为“抗癌英雄”。“抗癌明星”!  相似文献   

10.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 ,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 ,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 ,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这些宝贵的东西 ,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 ,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青一代的。本来构成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正是这个。当我把“人文学科”(thehumanities)作为重要的东西推荐给大家的时候 ,我心里想的就是这个 ,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十分枯燥的专门知识。过分强调竞争制度 ,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 ,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 ,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 ,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 (学分制 )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 ,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  相似文献   

11.
“北进”和“南进”是日本图谋称霸全世界计划的两个方面,是二战期间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国策。无论是日本的北进,还是南进,都必须先占领中国。中国战场对日本的北进、南进政策的制订、实施和失败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打乱了日本战略部署,挫败日本既定的“北进”、“南进”侵略计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日本侵华战争的遗留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日本对其侵略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二是因侵略战争引起的赔偿问题。这些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并屡掀波澜,与日本朝野在政治上的右翼化倾向密切相关。现行国际法的原则和惯例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提供了法学依据。对日索赔的“法庭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但决不应再言放弃。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新世纪文学与二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但是其主题既不是反对侵略战争,也不是反对战败,而是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对整个世界大战进行反思,描写战争的残酷,战时经济困乏以及给普通民众造成的感情扭曲等的心理创伤。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反战、厌战的思想意识,其中既有深层次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也与作家的个人体验密切相关。日本反战文学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战争的揭露,二是对核战争的反对。纵观日本二战后的文坛,无论从数量上或质量上说,这一意义上的反战文学一直占主导地位。日本新世纪文学是从反战文学起步的。但是也毋庸讳言,由于战前的错误教育和舆论导向,日本人和日本作家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的认识和态度不尽一致,所以日本当代反战文学并不是清一色的反对侵略战争的文学,也存在打着反战的旗号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和美化侵略战争的所谓反战文学。二者针锋相对、壁垒分明。,我们期待着日本作家能从加害者的角度,从整体上,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探讨和剖析这场浩劫的内在原因;如能对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给予必要的批判,将具有更加发人深省的影响和巨大推动力量。倘若如此。这必将是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福音。  相似文献   

14.
二战时兴起的日本浪漫派席卷了整个文坛。尽管从成立到解体只有三年时间,但日本浪漫派捍卫古典与传统的主张中所蕴藏的奇特的美学思想在战时这一特定时期下,对日本侵略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战后,日本浪漫派被视为文化战线上的法西斯团体、超民族主义集团。而其代表作家保田与重郎也被指责为最恶劣的右派文士,被驱逐出了文坛。拙论拟以保田与重郎为中心,简析日本浪漫派文学的思想及其与侵略战争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而且曾长期把鸦片作为麻醉中国人民意志、削弱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反抗力的软武器。日本帝国主义将这个杀人不见血的软武器与赤裸裸的武力侵略结合在一起,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日寇成立的汉奸组织伪新民会,协助日本侵略军干下了一系列的罪恶勾当。当时的保定市是河北省首府,地理位置重要。保定伪新民会利用召开联合协议会、组建新民“感化所”、颁布所谓的救济措施等种种手段,企图在广大民众面前造成一种假相,以迷惑民众,美化日寇的侵华行径,阻碍抗战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本残酷无情的侵略,海峡两岸的百姓愤起抗争,抗争母题成为海峡两岸文学一致的母题书写。在战时大陆乡土抗日小说和日据时期台湾乡土抗日小说中,抗争母题呈现的形态、基调、力度各不相同,迥然有异。大陆小说中的抗争坚韧有力,台湾方面更多的则是表现为抵抗。  相似文献   

18.
在湖南抗战的历史上,中共湖南党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掀起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有力的保障,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中共湖南党组织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为后来湖南的和平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牌位,是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靖国崇拜”与其说是国家传统,不如说是日本动员国民参与战争的国家意识形态,其要害是否认侵略历史。而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为了把军国主义侵略史正当化。“小泉参拜”的结果意味着日本国家主义向战时回归。  相似文献   

20.
在中日关系中,两国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尤为突出。日本否认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并拒绝向中国人民认罪,其原因包括日本国内和国际因素。日本民族自身的性格特点导致其对战争责任和战后责任的认识存在局限,其脱亚入欧的思想也使得日本难以承担历史责任。此外,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美国的远东政策转变,中国建国后对日本的态度等也导致日本战后认罪态度存在认知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