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岳庵诗话》二卷,清余楙撰。余楙,字啸松,休宁人,寓居浙江嘉兴。关于他的家世、里居,我省地方文献少见记载,《安徽文献书目》、《皖人书录》竟将他误为明代人,其里居或日婺源(一),颇为错谬。本书卷端作者即日“余家世新安”,卷下又曰:“故里洽舍村,依鹤山而居。”查康熙《徽州府志》,  相似文献   

2.
由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徽州 文化研究所姚邦藻主编的《徽州 学概论》一书,旨在以半个世纪 以来“徽州学”各种专题、各个方 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尝试着对 “徽州学”进行整体地把握和系 统地描述,从而为构筑“徽州学” 的学科体系作出一份积极的贡 献。全书40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徽州学通论”,从学理上对“徽州学”的涵义、“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徽州学”的基本范畴进行界定和阐释,对该学科框架体系的建构作了有益的探索。下编是“徽州学分论”,分别以徽州人、徽州人文、徽州技艺等三大板块,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海内外徽州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珍贵的徽州乡土文献逐渐被发现、搜集和整理出版。安徽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皖图")收藏的明末徽州府歙县知县傅岩著录的《歙纪》就是这些众多徽州乡土文献中极其珍贵的一部。一、《歙纪》的版本、作者及其校刻《歙纪》傅岩撰,明崇祯新安(即"徽州"。下同)吴氏刻本。全书共十卷(其中卷三有目无文),线装四册。每半页八行,每行十六字(其中卷一每半页五行,每行八字)。白口,单鱼  相似文献   

4.
在报刊上出现的错字中,字形相似的字出错,占的比例较大。其原因,也可能是作者笔误造成的,也可能是没有校对出来,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即使作者笔误,校对有责任纠正其错误。所以,无论是作者或是编辑、校对,都有责任共同消灭这种错误。这里举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句,以引起注意。有的是字形相近,而字音、字义不同,例如:“有的还能用英语、奥语进行交流”——“奥语”的“奥”字,同广东的简称“粤”字,字型很相近。误将“粤语”错成“奥语”。“收到爱人寄来的一朵枯萎的攻瑰”——“攻瑰”中的“攻”字,同“玫瑰”中的“玫”字…  相似文献   

5.
刘义庆(403——444年) 鲁迅写过《选本》一文,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衡量了选本的作用,对于选本的好处和缺点均有正确的说明。文中说道:“至今仍存、影响也最广大者,我以为一部是《世说新语》,一部就是《文选》。”《世说新语》编纂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是南朝宋武帝刘裕  相似文献   

6.
大凡火车站、汽车站的候车厅里,一般都设有“问讯处”。但是,你注意了没有,“问讯处”大都成了“问询处”。《现代汉语词典》1522页“问”字下列有词条“问讯”而无词条“问询”。问讯的义项有三个:(1)询问。如问讯处。(2)问候。(3)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说打问语。  相似文献   

7.
《然字诠释》一书作者能 为中国汉语中的一个 “然”字,写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 书,溯古至今,我尚未见到此类著 作面世,真可谓一字之奇! 《然字诠释》可谓一字之典, 书中让人一睹中国汉字的风采, 甚感中华民族文化的百代文明与 灿烂。作者从不同时代、不同范 畴、不同角度揭示了“然”字的古 今联系、区别和变化,对“然”字进 行了详尽的注释。如书中例举战 国时有以“然”字为姓氏的,见 《孟子·滕文公上》“然友命,定为 三年之丧”。在《晋书·温乔传》、 《良吏传·邓攸》等书中,又把“灼 然”作为晋代举试科目名。古人不 仅把“然”字组成词汇作为形容词 来用,而且还把“然”字作为姓氏 和科举考试的科目名,真让人出  相似文献   

8.
寻找钱公侠     
在阅读张爱玲作品时,涉及一个人和一本刊物,这就是钱公侠和他主编的《语林》,对张爱玲的文坛地位和前途最早作出评价的刊于《语林》第1期(1944年)的《记张爱珍》,作者汪宏声在这篇六千字的论文中,称“这位天才女子”,“将来的前途是未可限量的”。在《记张爱玲》文尾,附有“张爱玲手札”一段,现引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邓牛顿先生在其大作《红楼梦植根湘土湘音》(2003年8月6日《中华读书报》“学术双周刊”)一文中,仅仅根据从《红楼梦》中所搞引的一些片言只语,就断言《红楼梦》的原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一位有在湖南长期生活经历的人士,可谓“石破天惊”。但在石破天惊之余,也感到有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主观臆测之嫌。 先不讲别的,单就作者在该文中所列的《红楼梦》的一些语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档案界尤其是黄山市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进行宣传和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安徽档案》作为我省唯一的档案专业刊物,办刊宗旨之一是“宣传安徽的历史和新貌”、“进行档案学术研究”,因而自然少不了对徽州文化与徽州历史档案文化的宣传和研究。近些年来,《安徽档案》共刊发徽州文化宣传和徽州历史档案研究文章近90篇,既展现了古徽州地方文化别具一格的风采,又宣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还宣传了徽学,促进了徽学研究,《安徽档案》因此而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学术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朱熹与出版     
曹之 《出版史料》2002,(4):111-114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历任泉州同安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阁修撰等职,有《四书集注》、《楚辞集注》、《诗集传》、《近思录》等著作八十余种。朱熹不仅是宋代著名学者,而且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家。他刻过“四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和  相似文献   

12.
“俩”字是一个“老资格”的易被误用的字,请看下例: (1)《小俩口赶集》(《光明日报》1980年9月19日) (2)小俩口被称为新人……(《莫污染新婚之”新”字》,《工人日报》1982年1月12日) (3)普通话也不应该有“您们”(可以说成“您俩位”“您三位”等)。(《这个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第十《规箴》:“郗太尉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知其意,每引它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复谈。’郗遂大,冰衿而出,不得一言。”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注曰:“‘冰衿’不可解,余初疑‘冰’为‘’字之误。乃观唐写本,则作‘冰矜’,点画分明,其疑始解。盖郗公不善言辞,故瞑怒之余,惟觉其颜色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14.
请看以下摘自两家报纸刊载的关于汉字的统计数字: 古辞典名解放军报 (2月24日二版) 光明日报(3月5日四版) 《训纂篇》二千零四十字五千三百四十字《集韵》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字五万二千五百二十五字《字汇》三万三千四百四十字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九字两相对照,有的相差几百字,有的竟差几千字(光明日报还将《训纂篇》写成《训纂编》),不知哪个准确。希望作者和编者在统计和运用这类数字时,务求准确,不能各执其“数”。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25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报道“一场消防水龙头爆裂的事故.使1万多摄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照片意外‘现身’。”该报道的标题是《上海惊现万张经典照片——阮玲玉、胡蝶、黎莉莉等明星“重见天日”》.说的是民营企业上海王开摄影有限公司(2005年由国营企业“王开照相馆”改制而成)的事。2007年3月5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刊载新华社记者王立武文《专家倡议尽速保护徽州文书》,指出“徽州文书正在大量流失.黄山市民间遗存徽州文书约10万份.但这些契约、票据、官文、告示、信函、礼单等珍贵文书,目前不仅在黄山市不少旅游商店公开叫卖,  相似文献   

16.
“历史仿佛风雨中飘来荡去的孤舟,而徽州就是港湾。”这是2月27日将在中央电视台1套和4套《走遍中国》栏目播放的文化专题系列片《徽州》开篇的第一句解说词。片中的徽州指的是古徽州,曾经是独立行政区划的古徽州包括安徽的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现已划归江西的婺源,面积1.3万平方公里。“徽”在古代有“美丽”之意,徽州正是这样一片美丽和独特的地方,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徽派的美学和伦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历中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中,“住”排老三。正是因为开掘了“住”的深层意思,由王振忠撰文的《徽州》一书才在林林总总的建筑学话题的新书丛中脱颖而出。《徽州》平和外表下蕴藏的三点价值值得专门指出: 第—,《徽州》一书张扬了民居古建筑的特殊重要性。如果用心便不难发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7,(2):52-52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嚼字》编辑部,近日公布2006年社会语生活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十大语差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庐山记》作者陈舜俞,字令举,乌程(秀州嘉兴县)人,《宋史》有传.其本传(卷三三一)云:“舜俞字令举,湖州乌程人.博学强记,举进士,又举制科第一.”据宋杨潜《云间志》卷中《进士题名》、《至元嘉禾志》卷十五《宋登科题名》、《光绪嘉兴府志》卷四《选举·宋进士》所载,其于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乙科.嘉祐四年(1059),于明州观察推官任上,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入第四等.累官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①.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盐酒税.熙宁八年(1075)卒.  相似文献   

20.
刘明 《新闻天地》2005,(3):53-55
2004年3月开始,“谢晚林”(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二处副处长,省政府办公厅保靖县拔茅村扶贫队长)三个字频频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我萌生采访谢晚林的念头,始于阅读《湖南日报》2004年11月15日刊发的《“政绩”要由人民来验收》(作者谢石)。因为在我的印象里,谢石先生是湖南日报社求实严谨的编辑,是替百姓说真话的记者。真正离开长沙踏上采访之途,却在2004年年末那个飘着大雪的清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