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系统方法特征的基础上,就"老三论"对教学设计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支持、如何运用"新三论"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以及当前学术界在运用"新三论"建构新一代教学设计理论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区等三方面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哲学方法论为出发点,借助系统科学方法,作者尝试给出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的增长模式、教学设计的三维模型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并指出应该应用系统科学的“新三论”和复杂系统论来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专著,是美国电教界的集体研究成果,他们提出了教育技术的新看法、新定义并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做出了新的界定。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定义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结合当前电教事业和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现状,认真学习教育技术新定义,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下面谈谈关于在自然课中利用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应用。这本书从多方面介绍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策略等问题和方法。在众多的教学策略中,我认为布鲁纳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的未来建设需要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更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社会服务化设计。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的规划类课程具有巨大的资源更新、方法求新和应用拓新空间。通过设计系统的基础理论、先进的技能实训和切实的社会服务三大教学模块,从而实现专业课程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的社会创新与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育设计研究是当前欧美教育创新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强调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分析具有普遍性的教学问题,设计具有教学理论特征的教学干预,并通过不断应用、评估、修正的迭代与渐进过程来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理论解释,是一个整合教育研究与设计的系统化过程。通过厘清教育设计研究的学术脉络,从比较的视野来阐释这一研究新范式的本质要义、价值归属、迭代过程与操作框架,将有助于推动教育设计研究这一新范式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和发展填充理论和膜厚度理论,建立基于水膜厚度、净浆膜厚度、砂浆膜厚度的混凝土设计方法,建构高性能混凝土三梯度配合比设计新体系。创新点:1.堆积密实度湿测法;2.膜厚度理论;3.三梯度配合比设计法。方法:1.堆积密实度试验方法;2.流变性能试验方法;3.强度性能试验方法。结论:1.堆积密实度与膜厚度是影响混凝土材料各项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2.基于填充理论和膜厚度理论的高性能混凝土三梯度配合比设计新体系对推动混凝土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用于已成为一种趋势,也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新认识和挑战。本文以TPACK为理论框架,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设计技能内容和现状、教学能力培养阶和方法,将进一步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改变数学课程的现状 ,我们必须进行新数学课程设计问题的研究。数学课程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目标 ,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 ,对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方式的设计 ,以使课程的展现过程不仅能够具有可接受性 ,而且有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为了保证新数学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以数学素质培养为目标 ,对数学课程的设计理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对数学课程设计的策略和方法。一、现代学习理论是新数学课程设计的基础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编制他们的数学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数…  相似文献   

9.
机械结构是机器产品的物化,也是机器功能实现的载体。本文从经验设计、理论设计和模型设计讨论了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结合理论力学原理、材料力学原理、弹性力学原理、疲劳力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摩擦学原理、声学原理、智能原理和目前的新物理原理,分析了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设计应该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如何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系统科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设计教学系统的学问.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能对教学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能提供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能提供控制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能提供寻找解决教学问题新方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的爆发,“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形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文章基于教学更有趣、交互设计及大学生远程教育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根据当今大数据时代下的媒体艺术设计思想,分析远程教育的现状,结合当前的学生学习、寻题和思维启蒙案例分析等新兴相关教育软件,探讨将“趣味”互动体验融入开放大学学生在线学习应用的可行性和实施意义,探讨学生远程教育设计趣味互动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提出基于趣味交互体验的学生远程教育交互设计方法策略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智能家居的应用情景设计是智能家居走入家庭重要一环,本文针对家庭失火监控应用运用多传感器数据模糊融合理论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理论原理、步骤,并使用一个案例加以应证。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减少单个传感器的误判,增加智能家居失火监控应用情景设计的可靠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应该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如何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系统科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设计教学系统的学问。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能对教学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能提供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能提供控制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能提供寻找解决教学问题新方案的方法。一、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体系建构理论体系包含两方面的问题:内容和结构。内容包含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构是指内容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教学设计领域开始摆脱传统教学系统设计模型“专注于某种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程序”的困囿,走向整合心理学、技术、文化、测量、评价、管理等多学科的开放的专业领域。《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1册):理论·研究·模型》汇编了欧美教育、心理、文化,特别是教学设计领域学者的理论与实践著作,从多维视角梳理了教学设计发展的历史沿革,阐述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基础和实践基础。新范式教学设计强调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认识关于教学设计的各种理论、基于教学价值和方法论取向批判性地接纳不同研究成果,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注重复杂系统视域中的学习环境的建构,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校园网的规划和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了许多新的组网技术、组网理论和建设经验。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如何规划设计大型智能化校园网的方法和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16.
分析现代化教学方式下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新特点,提出应用思维可视化的理论和技术辅助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应用可视化软件工具建立了机械设计课程的思维导图,以减速箱设计为例建立了机械设计过程的思维导图。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效。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日趋多元化。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剖析了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网络时代运用新建构主义理论解决当前困境的方法与可行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基础教学重新进行设计,进一步分析了新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面向现代工程实际的制图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足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面向专业,以突出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建立现代制图类课程新体系,组建复合型制图教学团队。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动手能力训练、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训练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设计研究: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新范式,教育设计研究是一个整合设计与研究的系统化过程,强调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分析具有普遍性的教学问题,设计具有教学理论特征的教学干预,并通过不断应用、评估、修正的迭代与渐进过程来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理论解释,以此沟通教育理论开发与教育实践创新之间的关联.理清教育设计研究的发展背景、特征、过程模型与范式定位,并从比较的视野来分析这一研究新范式的创新特质,将有助于教育设计研究在理论上和操作上的明晰化与规范化,进一步推动教育设计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而支持教育革新.  相似文献   

20.
模式识别是研究分类识别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理论、新方法的技术。模式识别的理论和任务是运用众多相关科学技术去研究分类识别的有关理论和优良方法,其使用目的是创造出能够用分类识别智能的机器系统来替代人类的分类识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