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习题的解题策略是指探求数学习题的答案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下面介绍初等数学中常见的几种解题策略.一、以退求进“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我们不能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综合退到单一,总之,退到一个能够解决的问题.这里的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相似文献   

2.
1 .要重视概念的教学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反映形式 ,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智慧的结晶 ,也是整个教学过程所要积累的主要知识点。数学中的概念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基础。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首先要变换角度 ,对概念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说明。不能因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的片面性 ,造成学生错误地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为了防止学生断章取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应充分运用各种变式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加以补充说明。例如讲“垂线”这个概念时 ,不但要用“⊥”号表示 ,而且要用多种特殊和复杂图形来透视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基本逻辑电路原理的学习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统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物理中已列入本内容。一、“与”、“或”、“非”门电路功能的简单复现方法为了便于学生直观理解“与““或”“非”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宜先用开关、灯泡来复现它们的功能。在此,我们约定:开关闭合及灯泡亮为逻辑状态“1”,反之为逻辑状态“0”。图1表示一个简单的“与”逻辑电路。电池E通过串联的开关A和B向灯泡供电,只有A和B都接通时灯泡才亮。A、B中只要有一个或二个不接通时灯泡都不亮。A、B和灯泡是“与”逻辑关系。图2表示一个简单的“或”逻辑电路。电…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中讲到:“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积极的认识活动”。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所应注意的教学环节是很多的。而“课堂提问”就是这许多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这个教学环节呢?现就我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课堂的不同时间所提出的不同问题,由谁来回答更好”这个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一、讲授新课前的提问由谁来回答《教育学》中讲到,在开始学习一个课题时,启发学生积极学习,诱导他们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外语教学更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需要学生“动”起来,配合教师做大量的口头练习。为此,教师应在课前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全面分析了解,精心设计大量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教学“互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免、抵、退”税的计算一直是财税工作者实践中面临的难题,也是财税学习者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原财税[2002]7号规定的方法计算困难且难以理解,本文从增值税的含义和会计等式出发推导“免、抵、退”税的新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实践“免、抵、退”税计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周易》所体现的哲学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精神。《周易》六十四卦中有许多卦或明显或含蓄或全面或从某一爻体现了一种积极的“退”的哲学精神,比如用九、遁卦、谦卦,以及《需》卦、《讼》卦、《师》卦、《否》卦等卦中的某一爻。周易中一些卦的卦序安排也体现了一种“退”的思想。“退”的涵义丰富,《周易》阐述得详细而全面。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掌握某项基本技术,人们已经习惯地把用力和紧张联系在一起,同时,也逐步认识到了放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遇到了问题:(1)当要求学生紧张用力时,学生紧张程度不足,如踢球时击球的一瞬间,跑的后蹬等;(2)当要求学生放松时,学生却无法放松,或虽然放松了,而动作效果和成绩却受到了影响,如小步跑时,膝关节要适当放松,而学生放松时却容易做成甩小腿跑.类似情况不少,产生的原因也很多,但是我认为首先应该统一对“紧张”与“放松”的理解,从道理上弄清二者的关系,然后才能有解决的办法,本文准备就这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教学应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它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起作用.上课时照本宣科,我讲你听,我教你唱,或动辄训人,以“试”压人,重压之下学习音乐有何兴趣可谈.所以如何将“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加深对音乐的热爱,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调动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就必须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个是充分利用音乐本身的美学特征去激发、吸引学生的兴趣.一个音乐作品,小至一个短小的民歌,或激昂、或甜美、或欢快、或豪放、或意境深邃……,我们都应尽量挖掘其中的内涵,通过录音知识和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或表现音乐——美感即寓于其中.  相似文献   

10.
在串讲文言文时,老师们通常把“其”解释为“他的”“他”或“那”.一些文言读本也大多是这样译注的.诚然,这样来疏通文字是比较简捷方便的,也还是说得通的.但是,从培养学生准确地掌握“其”在古汉语中称代作用的特点来看,就还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严格说来,现代汉语中没有哪一个代词和古汉语中的“其”完全相当.而“其”在古汉语中的称代作用又是比较复杂的.就此,本文试做一些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担心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自己,同学们会看不起自己,能够无所顾忌地发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必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着“逐段串讲”、“逐句讲析”或“满堂问”、“随意问”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根本无助于学生完整、到位地赏析散文作品,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操.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应以主问题为抓手,引领学生赏析散文作品,学习散文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学科知识,探究散文作品中洋溢的人文情感.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应遵循针对初中散文的文体特质设计主问题、要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设计主问题的原则.其基本策略有:从课文的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从文章的关键语句入手设计主问题;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设计主问题;从关照学生的兴趣点或已有经验入手设计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而”是文言虚词中使用最广泛,用法最灵活的一个,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一个.文言文中许多用连词“而”的地方,在现代汉语中大多不用连词,或者是可用可不用.因此,我们也难于把文言文中所有的“而”都译为现代汉语.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讲授文言文时,对“而”可以略而不谈,或者只是笼统地说它是个连词.表示顺接或逆接了事.如果我们根据文言虚词“而”在文言句子中的作用和它所表示的意思,尽可能准确恰当地把它译为现代汉语,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而”的用法,同时对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都会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世界这个广阔、绚丽的科学殿堂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就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一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那么,怎样才能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并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的、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  相似文献   

16.
定语从句一直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难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取了一种新的思路“还原法”,用从实际教学中得来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定语从句。  相似文献   

17.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必须结合实际 ,教给学生一些创造思维的方法 ,如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 ,侧向思维等。这里略谈其中几种。1 开展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某种问题时要沿着多种方向去思考 ,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 ,因而有可能提出非同一般的、有创造性的见解或方法。如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活动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之前尽可能多设想一些方案 ,然后从中再筛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 ,不要想到一种方案就马上动手制作 ,因为它不一定是新颖独特的。为便于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虽能接受课堂知识,然而在进行训练时对一些难度稍大或综合程度较高的数学问题的分析思考却往往会遇到较大的思维障碍。究其原因应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透彻。而实质又是经验不足;联想浅薄;思维定式。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通病,我们认为可依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理解和接受能力对一些知识面宽、综合性强而利用一般性的思维方法或推理手段都不易于求解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认真分析。探索各种知识、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寻求最优解题方案。最终建立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实用的“思维模型”,这种“思维模型”的建立在学生学习现实上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从长远来看对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说其影响力将是不小的。下面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类型问题分析,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思维模型”。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之一,所谓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或显示一定的事物,使他们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或探明面前的问题或事物,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那么,如何在小学自然实验课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呢?近年来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小学是一个充满幻想和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学生乐于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认知。在以往教《光和色》一课时,学生在学习色光的合成时感到十分吃力,因为课本上的色光合成实验效果并不明显,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很难得出结论。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我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与研究,终于找到了利用计算机显示器作为研究对象解决色光合成的好方法。但是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随意地调节显示器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点呢?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的眼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用VB做了一个小程序,起名为“配光器”,让学生可以利用改变显示器上发光点的亮度来做色的合成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