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闽台百姓以大米为主食的食俗惯制以及琳琅满目的大米副食品,展示在日常食俗、婚丧喜庆、各种岁时节日活动中。闽台“米食文化”亲缘性主要有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的成因;闽台一家,同风共俗,这是闽台文化亲缘性和认同感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闽台之间同文而相习、同祖而相承、同种而相近等同质文化特征,通过岁时节庆礼俗、祭祀礼俗、人生礼俗等礼俗事象,得以充分呈现。闽台民间礼俗的规范作用和维系功能使其在两岸文化认同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突出闽台礼俗文化价值,挖掘闽台礼俗文化内涵,将提升两岸文化认同,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获得更加稳固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上至帝王公卿、下至黎民百姓,三餐的饱足无不使其体力充沛,干劲十足。米食作为饮食中最基本的主食之一,几千年来哺育了无数世代的子民。根据《说文解字》中关于米食文字的记载,分别就米的基本种类、主食品种及米食和酒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蕴藏在汉字中的米食文化。  相似文献   

4.
闽台文化虽具有重工商、勇开拓、蔑权威、尊海神、乐兼容的海洋性特征,但其深层仍不改华夏文化本色,表现为重工商而不废耕读、勇开拓而不忘根基、蔑权威而昭著信义、敬海神而并尊诸神、乐兼容而不失本位.文章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结构三层次视角看,福建普通高校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台湾存在较大差距。物质层面上,福建高校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不足,开设项目不多,师资匮乏,学生参加民俗体育的时空受限;制度层面上,福建采取的“国家—地方—学校”自上而下的三级纵向管理体制,相较于台湾“省—地市—学校”并列平行纵横向交叉管理而言,自主性和灵活性相对欠缺;精神层面上,福建高校重技术轻文化,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自觉性较低,态度相对较冷淡。福建高校应加大民俗体育硬软件建设及政策推广,加强学生民俗体育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界定闽台妈祖体育文化的概念,挖掘妈祖生平故事中的体育文化因素,探讨闽台妈祖体育文化的内容,阐述闽台妈祖体育文化性质,并指出充分发挥闽台妈祖体育文化的资源优势,促进闽台交流,将为海峡经济区建设发展服务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闽台区域文化与闽台民间美术既是一种相互关系又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针对复杂多变的民俗美术事象,我们提出了艺术文化域、艺术文化层和艺术文化史的三维文化空间,并以此厘清闽台民间美术研究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书院在中国已经有千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独特而丰厚的文化资源。闽台书院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产业化开发,既有利于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又能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梳理闽台书院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发展现状,提炼出其在彰显闽台文化渊源、强化两岸文化认同和促进闽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文化价值。随后,在对闽台书院的产业化开发条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闽台书院的产业化开发路径:一是保护书院文化资源,二是提升书院办学层次,三是创新书院育人模式,四是更新文化产业理念。  相似文献   

9.
在日益多元的主体互动中,“我”与“他者”之间的交流表现为不同文化社群之间的互动。在文化间性思维的指引下,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碰撞和对话,跨文化传播才得以实现。文化间性不仅为不同文化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更为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中研究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价值,应用这一理论在解读全球化、“一带一路”背景下不同地区文化交流、互动,特别是跨文化传播中达成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意义,对于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研究,为我们分析和理解不同文化群体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差异提供了更多路径,这也将成为未来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俗在第五代导演和海外华人导演的影片愈发流行的浪潮中已经显现为重要的媒介因素。这些影片不仅为揭示中国与中国人在新时代的变化提供了信息性和象征性的叙述,而且也为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民俗研究所关注的是民俗学者拍摄的纪录片或有关某些民俗活动的影片,使用的是民俗电影这样的术语。电影研究所感兴趣的是民俗在影片中的特定使用方法。尚待界定和研究的是那些只存在于影片中而不一定存在于实践的被创造的民俗。界定影视民俗为此类影片中的民俗或类似民俗。这些影视民俗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建构与重建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方言歌谣是一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之歌,歌谣内容与该地老百姓的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潮汕方言歌谣的十二月歌叙说了潮汕岁时节令风俗和农时习俗,物产歌反映了潮汕独特的饮食文化。潮汕方言歌谣从主题内容到语言形式都折射了潮人文化心态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2.
道教民俗具有厚重的美学意蕴,它能够满足广大民众的审美与娱乐之需,拓展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文化时空。很多古老的艺术与文娱形式往往凭借道教民俗的持续传承,得以在漫长的历史之流中确立自身不朽之身姿。不但如此,道教民俗还能够凭借自身强劲的宗教性内蕴,发挥情感抚慰、身心调节的功用,充当广大民众的精神安慰剂与镇静剂,并能够从实践的层面肯定和印证道教的生命关怀思想。道教民俗对广大民众的社会行为具有规约性作用,能够发挥强大的道德"教化"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者与承载者。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地区文化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有效的价值评价体系。作为文化产业开发链条中重要的内容,饮食习俗文化资源、建筑文化资源、休闲娱乐资源、地方艺术特色产品等民风民俗资源的产业价值与开发研究,有利于张家口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各个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民俗,不同的民俗也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各个民族。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既是民俗的承受着和创造着,又是民俗的载体。文学要写人,要表现人民大众的人性和人情,要探索人的个性的实质和心理,要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就不可能离开风情民俗的描写,作品中必然会融注进广泛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15.
门楼是客家民居中最为人注意的突出部位之一。由于受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客家民居门楼充满着浓郁的客乡风情,其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往往内在地蕴涵着深刻的客乡文化,体现了客家人的生活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6.
方言是记录民俗的一种载体,方言与民俗的关系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对"旺火"这一民俗的具体描写,目的是想反映出方言民俗词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组词.  相似文献   

17.
童话的题材大多植根于民间题材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民俗基础,本应从童话常见题材来考察它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中因剧情和反映生活之需要,保存了大量的市商民俗风情,其中涉及最多的行业为餐饮旅店业、色情娱乐业、典当业。这些市商风俗的描写表现为亦蒙亦汉、亦南亦北、亦古亦今的特点,呈现出元人在民俗风情上的包容性、承传性、变异性诸特色。从剧情之表现和发展的需要上看,元剧中的市商风俗文化的展示是附着在剧情和剧中人之上的,因而这种习俗的展现不是平面的静止的,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生活习尚的描述和表现,才赋予戏剧深广时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衡水湖”是河北衡水地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文化现象,其中“衡水湖”民间故事是具有吸引力和丰富潜力的文化资源,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广泛收集和整理有关“衡水湖”民间故事的大量文本,对其进行界定、分类和统计分析,进一步地从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政治思想、社会历史、民俗风情几个层面来探究“衡水湖”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揭示“衡水湖”民间故事不仅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对提升“衡水湖”成为河北省标志性文化产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种类和特点,探讨了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并指出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