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认识“用典”,异中求同,把握用典在怀古词中的价值。2.体会“用典”这一艺术手法给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带来的启发。【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查阅资料,搜索、梳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涉及的典故,体会内涵。2.查阅资料,了解苏轼、辛弃疾二人的人生经历与创作两首词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衣达 《语文天地》2012,(9):31-32
【设计理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在此单元之前,已先后学习了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和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对宋词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教授本课,引导学生联系苏轼作品比较阅读,可以让旧知与新学有机联系,增强学习能力。另外,用典是本课的学习难点。辛词中大量用典,这是他作品的特色。教...  相似文献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已选入一九七九年湖北省编高中《语文》第四册。这首词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历来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稼轩词》中第一流的作品,如明代著名评论家杨慎在《词品》里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是很有见地的。这首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情悲壮;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构思,纯熟的艺术手法。京口北临长江,三面环山,如猛虎雄踞。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千古江山,奔腾眼底,历史兴废,齐涌心头。通过怀古,抒发了作者坚持北伐抗金,向往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4.
稼轩词好用典,这是辛词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关于用典,历代文人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刘勰是赞成用典的。但他又说,一“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只枢运矣也。”二“若不得其要,或微言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这就是说用典的关键是“得其要”。那么,辛词的用典是否得其要呢?我们不妨看一看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作于开禧  相似文献   

5.
典故是古代诗文中常出现的历史故事和有出处的词语。古代诗歌创作中经常使用典故。准确的用典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五个典故表达了自己为国效力、恢复中原的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  相似文献   

6.
杨智慧 《语文知识》2002,(12):18-19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振撼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心魂。殊不知,它们的最初出现也曾被人视为异端。特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就有伶人把它和当时红得发紫的柳永慢词  相似文献   

7.
杜成怀 《现代语文》2007,(2):105-105
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由让我们击节颔首;一个苏东坡,一个辛弃疾,怎能不让我们崇敬面对?你怀古,我也怀古,同为豪放词;你方唱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也吟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可谓“竞自风流”,一时难分高下。难怪二人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好比巍巍耸立的两座驼峰,可比肩相共,合称“苏辛”了。记得一副对联专写辛弃疾成就与为词之风格:“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恰道出二人词的前承后继的密切关系。但是,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二人词虽有相通之处,也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相似文献   

8.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心魂。殊不知,它们的最初出现也曾被人视为异端。特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就有伶人把它和当时红得发紫的柳永慢词放在一起调侃:“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  相似文献   

9.
用典小议     
关于用典,在《程史稼轩论词》中曾经有这么一段记载:据说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每次举行宴会,一定要歌女唱他所作的词.有一次,他写好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置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念奴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以怀古为题,抒发襟抱的豪放派词作,下面从几个方面作些比较分析。一、怀古的地点——虚拟与实写“黄州赤壁”与“京口北固亭”是两位词人登临望远,怀古抚今的地点。苏轼怀古的“赤壁”,论者多有评说,一般认为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认为在蒲圻县西北,“黄州赤壁”并不是赤壁古战场。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中说,“……但词人吊古,每借以咏怀,即地望稍误,正不必以词害意,且着‘人道是’三字,见得当  相似文献   

11.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这首词中有“烽火扬州路”这一句,课文编者对“扬州路”未予注解。有的同志把“扬州路”讲解为“州州路上”(见《高中古代诗文助读》),此说欠妥。  相似文献   

12.
许锡强 《语文学习》2010,(6):F0003-F0003,80
知道镇江有座北固山,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183;京口北固亭怀古》。多次执教这一名作之后,得有机会“烟花三月下扬州”参加全国语文教学研讨会,我返程时选择去镇江坐火车,就是为了登上北固山凭吊辛弃疾,更为了去凭吊我们金华的先贤陈亮。  相似文献   

1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遥远的大宋王朝向我们走来,又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未来走去,它们永恒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合称“苏辛”,对他们的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古代诗歌的主要类别中国古代诗词曲数量极大,种类丰富,主要有如下类别: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属于这类诗,写的是作者送友人时的离愁别绪。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的是在京口北固山…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主张“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很多课堂教学呈现出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特别是类似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永》)的教学,由于课文大量用典,以典言志,寄寓深远,同时还存在着一个与之并行的复杂的隐性背景系统,因而课堂教学往往出现浅表化倾向,随意化、主观化地解读文本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6.
这是大赛上高唱的一曲“大风歌”!老师高亢的、具有穿透力的男高音,余音绕梁,至今依然回响在耳际。辛弃疾是用典高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全词用典。历来评家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岳珂(岳飞之孙)在《桯史·稼轩论词》中说,他批评《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这则词话至少说明了:一、稼轩词用典多,是他自己也认识到的“痼疾”;二、稼轩过而能改,“日数十易”,创作态度认真严谨;三、“累月犹未竟”,以辛弃疾这样的度词大师,而“累月”改动不了一字,…  相似文献   

17.
选入高中语文第六册教材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京》)这两首词都堪称宋朝豪放派词创始人和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它们既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各有千秋 :1 都表现了重大题材和主题。《赤》叙史事 ,绘江山 ,写英雄 ,谈人生 ;《京》思明君 ,议北伐 ,抒黍离之悲和报国之志。两词均突破了婉约派的狭隘内容 ,而是“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以诗文为词” ,拓宽和加深了词的境界。2 都是写景、怀古、抒情、言志相结合 ,咏史、咏怀相交织的佳作 ,且体现了宋人“以理入诗词”…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咏史怀古类诗歌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对咏史怀古诗歌教学的要求,高中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从咏史怀古诗歌的定义,目前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歌的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三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张燕瑾在《文史知识》第七期上著文,不同意诸注释者的以下说法:这是写江北各地沦陷已久,民俗安于异族统治,所以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已忘自己是宋室臣民了。作者论证:佛狸祠在瓜步山。瓜步山当时属南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疚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其豪放词的代表作。此词“用事多”(岳珂浯),上片感怀孙权、刘俗的英雄事迹;下片用典更甚: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佛(bi)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