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语教学实践离不开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指导,科学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形成对外语教学影响深远。本分析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对外语教学的具体影响,探讨外语教师如何通过加强学习研究,形成科学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任何语言都跟创造、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形成、发展是同步的,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语教学,而是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文化语言传授。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语言教学观;通过语言观与语言教学观、文化语言观与对外汉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文化语言观的操作方法等几个方面的论述,来说明文化语言观在指导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本质观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从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本质观抽取的语言的普遍本质特征,分析语言教学原则,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并针对目前学生的外语学习状况,探讨有效的外语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模式一直受到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研究领域的影响。生态语言教学观是西方学者将生态语言学核心理论与社会文化理论结合而衍生出来的研究范式。以生态语言教学观为视角,参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生态化分析外语学习,研究其中多个角度相互作用的生态因子,讨论外语学习的生态特性,从而形成外语学习者的生态语言观,建设一个外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学圈。  相似文献   

5.
以语言基因观与语言模因观为基础对外语教学的本质进行了理论阐释:以语言基因观为经线,探讨外语教学背后所蕴藏的认知机制;以语言模因观为纬线,探讨外语教学是如何以模因形式进行复制与传播的功能机制。认为成功的外语教学是在语言基因观与模因观两个层面之间获取最佳的平衡点或融合点。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外语的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恰似一体之两面。基于此,在分析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生态语言教学观的角度论述如何进行文化导入,以期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语言教学实践离不开语言观的指导。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高职外语教师的语言观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影响,提出高职英语教师应树立全面的整合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阐述了赵元任的语言观和外语教学观的基础上,分析了赵元任的外语教学观,并论述了赵元任的外语教学观对当代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测试是对语言教学的评价。评价针对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还有语言能力,反映语言教学观点和教学行为方式,决定教学成效。针对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和教学与测试的研究具语用学重构意义。本文作者拟运用语用观阐述语言测试对语用能力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尔姆斯列夫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语言观是哥本哈根语符学派理论的基础。我们可以从叶尔姆斯列夫语言理论形成的前提、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理论的贡献与局限等几个方面对叶尔姆斯列夫语言观进行阐述,这是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价哥本哈根学派在现代语言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的。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直接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语词、语句以及引述、论说诗乐舞、《尚书》、《周易》等材料反映了《论语》的语言观和文学观。《论语》对语言与人的关系高度关注,提出了语言使用的原则及功能。《论语》的文学观则是书面表达意义上的文学观、文化意义上的文学观和美善合一的文学观。《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或孔门语言观和文学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语言理解方式是深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路径。具身认知语言观认为语言理解植根于身体的知觉运动系统,身体以及身体与外部世界的具身经验构成了语言意义的基础。具身认知语言观对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外语教学要注重身心合一,强调身体经验和语言经验的作用,积极构建具身化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构式语法是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语言的构式观、非模块观和体验观赋予英语教学诸多有益的启示。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将构式语法的语言观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出有意义教学、从整体上把握语言及对语言信息组块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发现,在构式语法语言观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其中词汇与语法结构的教学效果最好,然后是写作和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14.
范灵芝 《文教资料》2012,(18):64-66
语言能力观理论和语言测试发展的研究对于语言教育者和语言学习者非常重要,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语言教学中最高效的结合可以使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语言技能薄弱的问题,从教育质量角度反思多年来对我国英语教学产生深远影响的语言“习得”观和应试教育观,指出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应坚持以语言技能培养为基础的语言教学观,并就外语教学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如语言能力培养、语言认知、语言能力检测和评估等进行探讨,强调以语言技能培养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英语教育“费时低效”状况、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6.
布尔迪厄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以实践理论作为方法论,提出了实践的社会语言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布尔迪厄语言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指出布尔迪厄对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观的批判,对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超越,进而形塑了实践的社会语言观。主张突破结构主义语言观的桎梏,将语言置于实践中考察其功用,注重语言的社会实践品格,尤其是语言和权力的亲密关系,将语言的社会哲学研究推进到当代思想前沿,具有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各个学派争论的焦点.并由此发展出三大语言观:交际观、认知观及温和的认知观.三大语言观的代表人物都积极地为自己的理论辩护.本文予对这三大语言观进行介绍,并试图论证温和的认知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是最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关于语言学方面的论述主要集中于《墨子·墨辩》之中。本文结合《墨子》这部著作,从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角度,梳理出墨子语言观的六个方面。将墨子的语言观与其前后思想家的语言观进行比较分析。对墨子的语言观进行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9.
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的本性是修辞性即不稳定性,它从根本上悬置了逻辑并对语法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使构成语言科学的语法、逻辑和修辞三者一直处于矛盾的张力关系之中。语言不再是纯粹而明晰的,一切有语言构成的文本便不再有传统意义的凝聚,而是意义的消散。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作为一种解构思想方式,与启蒙时代的批判思想相似,它虽然有过分强调修辞性对语言的控制之嫌,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孔子作为历史上影响巨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而受后人敬仰,但孔子语言观却往往被忽视.本文结合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孔子有关的文献语言,探讨孔子的语言观,发现孔子语言观所具有的一些语用原则.由此表明,我国的语用思想历史悠久.虽不是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理论,但同样有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语言学和孔子历史作用的重新认识,也有利于提高东方语言学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