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跃辉 《文教资料》2008,(12):148-150
幼儿音乐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出发点与灵魂,幼儿音乐课程目标的确定是创新艺术教育的首要环节.明确了幼儿音乐课程目标就等于明确了幼儿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明晰了幼儿音乐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与评价的观念,有助于减少音乐教育实施过程的盲目性,克服音乐教育的低效用现象.因此,幼儿园应了解幼儿音乐课程目标的层次、来源以及价值取向,以确定科学、合理、创新的幼儿音乐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
关少化 《早期教育》2008,(10):10-11
一、课程独立:课程内容究竟是什么? 课程独立也就是撇开其他的外在影响因素,将课程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客观地彰显自身的规律和价值。在课程独立的研究假设条件下.课程内容只是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原则的要求之下,构建目标转换的平台,实现累积的、优化的教育效果。课程目标是对课程结果的一种预期。从课程到课程目标再到课程内容.是一个纵向的循序体系,有独立的、自然的、客观的一个规定。在我们明确了什么是幼儿园课程之后,幼儿园课程内容其实也就被规定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课程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3.
课程目标是指学科课程对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它既是确定课程设置和选择课程内容的必要前提,也是设计地理课程内容结构的基本出发点。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目标内涵的分析,从而对新课程产生思想、观念、情感上的认同感,以提高投身于课程改革实践的积极性。一、新课程标准与原地理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结构比较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同等重要;原地理教学大纲则认为首要的目标是基础知识。这种观念差别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1.对科学教育价值的不同考虑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元整合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所谓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定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表现出的一种倾向性.它影响着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对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课程实施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整个课程编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达到预定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项完整的课程计划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课程评价等四  相似文献   

6.
课程编制就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明确课程编制指导思想、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学习等阶段。课程编制的评价就是对课程编制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学习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与后现代强调文化性、对话性及境域性的课程观本质一致.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域对课程目标的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的再认识,对课程评价的再思考等方面所体现的后现代意蕴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设计在文化性现状方面表现出不足.要进一步增强我国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设计的文化性,首先在理论认识上要克服课程的文化工具主义的观点.在课程设计实践中,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三个基本方面着手提升其文化性.把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文化能力纳入课程目标.运用"文化分析"与多元文化相结合的观点选择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传递过程中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文化素养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比照的基础上,论述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有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取向问题。作认为,校本课程目标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取向;校本课程内容应以选择与学生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并采用横向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为取向;校本课程实施应采用相互适应取向或课程创生取向;校本课程评价应采用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相似文献   

10.
“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视角.《教育学》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为使其课程价值更好地得以彰显,课程目标定位应以实践性为取向;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要遵循适用性原则;课程实施过程应体现活动性特点;课程评价方式要以实践力为基准.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09,(23):24-24
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研究室张廷凯研究员在《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教师的课程决策是为教师在课程发展与实施过程中对形成课程的要素及条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做出判断并进行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而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又是为实现"健康第一"的总目标服务的,这就是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确立课程目标,以课程目标为导向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依据课程内容综合应用教学模式,采用恰当教学方法,收到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视阈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时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从建构主义课程观出发,有必要对幼儿园课程目标进行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进行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进行再认识,以及对课程评价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其中的课程开发更是当务之急。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德国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开展了模块化教学改革,较好地解决了课程设置的体系化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关系问题,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问题,从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本文就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为实例,进行一些探索,模块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它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了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模块课程的开发,其课程目标体现为工作任务的描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通过模块结构来设计,课程实施以任务来驱动,课程评价是一种真实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与后现代强调文化性、对话性及境域性的课程观本质一致0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域对课程目标的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的再认识,对课程评价的再思考等方面所体现的后现代意蕴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的课程目标和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选择课程内容,分析比较课程内容的不同组织方式,确定按工作任务的教学方式对内容进行了编排,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考核与评价,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课程设计中的几个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没计在西方课程论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设计与课程编制或课程开发同义,这里不再探讨。狭义的课程设计指的是课程编制的技术性层次。也就是在课程目标和内容范围基本确定后,考虑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课程内容组织起来,其中包括课程形式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编排顺序、进度、平衡、教材的式样、类型、规格、各科内容的联系、配合和照应等。本文主要探讨课程的平衡、课程的范围和顺序、课程组合(教材编制)三方面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60):162-163
文章通过对蒙台梭利和瑞吉欧课程观的比较,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从课程目标在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让儿童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课程内容选择以儿童兴趣、经验为基础,把幼儿园的环境创建纳入课程内容范围内;在课程实施中尊重儿童的自主性,让儿童与周围环境互动这三方面提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及本土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由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与课程评价文化组成的课程文化在新课改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矛盾,如,课程目标分解罗列,具体实施欠缺指导,课程目标和评价被人为割裂,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孰为根本目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矛盾,课程实施忽视参与、平等、民主、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学生、家长间的不符合实际的优秀化或美化等。深究其源是对作为课程文化建构中的活生生的人的本真的闲置,无视其中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等学校环境内外环境中的活生生的人的不正确对待,无论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是课程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一切都是活生生的人生活其中。作为课程文化的建构者,课程目标的制定者、课程内容的组织者和选择者、课程实施者、课程评价者们(统称为课程文化的建构者)都不能合理恰当地从个体的本真体验出发,所以在反映时代精神的新课改的背景下,课程文化的建构仍然问题不断,矛盾迭出。据此,我认为,体验应该是学校课程文化中值得关注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