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虽然我国较早开始反洗钱立法,但在立法上偏重惩罚洗钱犯罪而忽视对洗钱行为的预防.目前我国反洗钱立法的主要问题在于预防洗钱行为的立法体系不够完善,体现在预防洗钱的领域过窄,反洗钱内控制度的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客户身份识别制度还存在明显的漏洞,交易报告与记录保存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法人洗钱的监控手段较弱,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过轻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预防洗钱立法体系的五项建议.  相似文献   

2.
相关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是洗钱犯罪产生的原因之一;犯罪过程复杂化,方法手段专业化,地域范围国际化,具体形式多样化是洗钱犯罪的主要表现.从健全反洗钱刑事立法,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法制教育,树立全民意识,培训专业人才,增加国际合作入手,才能高效遏制洗钱犯罪.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现行刑法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范围局限于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四类犯罪,大大削弱了对洗钱行为的打击力度,使得洗钱行为一度泛滥。因此,正在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六)草案》对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范围的修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反洗钱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反洗钱立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洗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反洗钱犯罪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关于反洗钱的法律制度,分析了它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并且对完善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常态化和正规化,封堵了洗钱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机构实施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给洗钱犯罪分子利用特定非金融机构实施洗钱违法犯罪行为带来可乘之机。我国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法律制度缺失,特定非金融机构主体范围不明确,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不具体,诸多原因导致我国非金融市场洗钱风险巨大。防范特定非金融机构洗钱风险,需要建立特定非金融市场反洗钱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洗钱是一种国际性的犯罪,以刑法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刑法修正案(三)为依据,从洗钱犯罪的概念和性质;洗钱犯罪的构成要件;我国的反洗钱立法现状;我国反洗钱刑事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洗钱罪进行了论述,旨在分析我国这一领域的动态情况,打击国内经济犯罪活动,加快我国法律制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并为国际反洗钱的司法合作奠定法律基础,从而加速我国金融市场融入全球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洗钱罪是我国新刑法增加的一个罪名。为有效打击日益猖撅的洗钱犯罪,主观上应增加间接故意,扩大上游犯罪的范围,完善金融、税收等相关立法,成立反洗钱专门机构和制定反洗钱专门法令。  相似文献   

8.
洗钱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妨害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本文着重分析了洗钱犯罪的定义、行为表现方式,并对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洗钱行为的危害性及反洗钱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洗钱犯罪及反洗钱犯罪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洗钱犯罪的危害性、法律特征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对洗钱活动实施法律控制的国家之一。其反洗钱的监管效率为世界公认。英国构建的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得英国成为国际反洗钱行动中的表率。相比而言,我国的反洗钱法律立法起步晚,还存在各种不足。通过对比分析中英两国对洗钱犯罪的对象、洗钱犯罪的行为方式、预防洗钱的法律机制等方面的规定,可以为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相关机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洗钱”博弈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洗钱”犯罪活动为何如此猖獗,其主要社会根源在于腐败的催化。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和金融风险防范的预警系统建设以及加大监管力度,是治标治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犯罪分子和恐怖组织正利用合法的金融机构转移、隐藏财产, 立法者必须依据以上事实对该犯罪行为作出创新和更为有效的反应。洗钱犯罪目的是为了给自己􀀂 肮脏 的资金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而恐怖主义融资是为了掩盖其财产的来源, 它们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洗钱活动的日益猖獗对我国现行洗钱犯罪的刑事立法体系提出了挑战,洗钱罪的主体应当包括上游犯罪的本犯,不能依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否定本犯的可罚性。上游犯罪的种类及其严重性与洗钱罪的成立无关,从立法者对洗钱罪的性质定位出发,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应当扩展至一切犯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外洗钱与反洗钱现状、立法的差异及原因的比较,说明我国应吸收国外反洗钱的经验。当前反洗钱工作的重点不能仅集中在金融机构,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对非金融类易于被洗钱犯罪利用的特定行业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5.
洗钱是一种将违法所得资产加以隐瞒掩饰,通过中介机构使之变为合法财产的特殊犯罪形式。自从西方发达国家加大了打击洗钱犯罪的力度,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金融、税收制度后,我国也对洗钱行为进行了立法,并不断完善。但是针对日益猖獗的洗钱犯罪活动,我国仍应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完善刑事立法,加强对洗钱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6.
梁经顺  王芳 《重庆师专学报》2010,(6):119-121,169
根据现行立法,洗钱罪的主要客体要件应该是国家金融秩序,次要客体要件是司法秩序。由此出发,只有既"侵害国家的金融秩序",又侵害司法秩序的的洗钱行为,才是洗钱罪的洗钱行为;为了保持现行立法的协调性,未来的立法修改可把"狭义的洗钱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脏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合并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相似文献   

17.
“事后受财”是近年来商业贿赂犯罪中呈现出的新特点,也是当前困扰司法人员办案的一个难点。事前有请托或者有约定的“事后受财”行为具备权钱交易的本质特征,应以受贿罪论处没有争议;但事前既无请托又无约定的“事后受财”行为是否完全符合受贿罪的本质特征,应根据刑法的规定,依照罪刑法定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洗钱罪自从在刑法中明确规定以来,其规范内容一直在不断地修正与完善。本次刑法修正案的出台,解决了一直以来理论界对洗钱罪规范不完善的各种批评所提出的问题。同时,洗钱罪立法沿革,也反映出刑法规范所具有的三组内在矛盾:刑法规范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刑法规范的国际性与地方性,刑法规范的建构与进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洗钱犯罪已是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公害。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致力于反洗钱活动,并提倡扩大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最新的国际公约已作出无限扩大上游犯罪的规定。但结合我国的刑事理论,扩大上游犯罪的范围,会对洗钱罪与赃物罪的区分造成困难,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洗钱罪与赃物罪的区分。  相似文献   

20.
公款行贿是一种情节严重的行贿行为,现行刑法对公款行贿的规定有所缺失.因此,从刑法学角度对公款行贿罪的犯罪特征与量刑标准作出更明晰的规定,就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