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俳句是日本文学独特的诗体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俳句中的“季语”和“季题”的差别及它们的本质特征是本文予以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许渊冲的“意美、音美、形美”翻译思想对日本俳句翻译具有—定的指导意义.“形美”是俳句翻译的首要前提条件,音韵是体现俳句“音美”的必要因素,而揣摩诗歌的意境、达到传神效果是使俳句升华到“意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俳句纵横谈     
和歌与俳句在日本是普遍受人喜爱的两种传统的文学形式,特别是俳句,它在日本一直很盛行。“俳句”之名,由近代一位伟大俳句家正冈子规(1867—1902)命之,并由此而沿革使用。日本的俳句,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成立于15世纪(大体是镰仓末期和室町初始阶段),到现在已经400多年了。如果追踪徘句的历史,人们都较倾向于“徘句为和歌”之变  相似文献   

4.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而汉俳是指用汉语写的俳句,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本文比较俳句与汉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从中体现出的中日文学交流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俳谐”二字源自中国,是滑稽、谐谑的意思。“俳谐”与日本的和歌结合在一起,即为“俳谐歌”,指的是内容谐谑滑稽的和歌。之后,“俳谐”与日本的连歌合在一起称为“俳谐之连歌”,专指内容机智、滑稽的连歌。连歌衰落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俳句。俳句是有俳谐趣味的诗歌,而如果将这种俳谐趣味用文章表达出来,便是俳文。俳句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独立之后,逐渐呈现出类型化、游戏化的特点。因此,以正冈子规为代表的俳人便提倡“写生”的创作手法,对传统的俳句与俳文进行了近代化的革新。日本的俳论起源于古代的和歌论与连歌论,在江户时代之后得到了系统性的阐发。战后,桑原武夫、山本健吉等评论家也提出了较有影响力的俳论。对日本俳谐与俳论的梳理,可以为中日俳谐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6.
陆素英 《现代教学》2011,(7):129-130
我校是一所拥有境内部、境外部、PYP部的国际学校,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世界走进学校,让学生走向世界”。“俳句欣赏与创作”是学校近年来开设的校本课程。徘句是一种独特的古典短诗,盛行于日、英、美、法等十多个国家,“五四”运动后传到中国,以5、7、5共17个汉字加以定型,取名“汉俳”。俳句短小易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深受儿童喜爱。  相似文献   

7.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许多优秀俳句作品长盛不衰,至今依旧广为流传。在创作理念上,俳句注重含蓄美的表达。对俳句的汉译,历来都有不同的见解。该文结合松尾芭蕉的古池俳句实例,依据翻译的“信、达、雅”三原则,探讨日语俳句的翻译。俳句翻译要“信”,但不能“得意”而“忘形”,原作语言结构和风格的保持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日本文学中有一种短小精炼的诗体,叫“俳句”。这种短诗,是由五、七、五共三行十七个字(应该是十七音)构成的,它与我国的近体诗绝句极为近似。这种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颇为日本人民所喜爱。日本有不少俳句诗人,下面我们按文学史的顺序介绍九位著名的日本俳人。  相似文献   

9.
“文革”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之间的联系是微妙而复杂的,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联性”。这些“关联性”是我们能够走向对“文革”文学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理由。“文革”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之间,除了在“文学体制”、“文学生产方式”和“文学与时代政治的关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之外,更为值得注意的还有文学的“理论命题”、文学创造的“实际操作”和“文学行为”等具体体现的文学思潮类型、形态方面的大量“同源”“同向”的现象。二者之间呈现为鲜明的“历史”的“成长性”与“观念”的“层积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俳句是日本文学格律诗体的一种传统形式,它是从日本最古老的诗歌样式——和歌发展而来的。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俳句是由5、7、5三行17个音组成的;其次,俳句中一定要有一个季语。另外,俳句中还经常使用断句字、比喻,俳句还强调节奏和声音所带给人的印象。对日本俳句进行翻译,既要考虑它的格式特点,又要结合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相似文献   

11.
禅学思想对日本俳句影响深远。在俳句这一日本特色的文学形式中渗透了大量禅宗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从俳句看日本人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俳句是日本特有的文学形式,虽然象其他的文学形式一样或多或少地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无论从它的内容还是精神上来看,它都已从中国文学的影响中脱颖而出,深深地烙上了日本民族的独特印记.俳句仅由十七个音节组成,可谓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歌形式.要在这短短的十七个音节里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确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也正因为如此,好的俳句总是叫人深思再三,回味无穷.正如吟咏唐宋诗词可以领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一样,从俳句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日本民族所推崇的独特的美.下面就俳句及其品位上体现出的日本审美观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日本俳句是宗教智慧与文学审美相结合,诗禅双修的结晶。禅宗在意境追求、题材选择和表达形式等方面都给与了俳句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俳句是日本独有的诗歌样式,被称作世界上最短小的诗,中国日语翻译界对日本俳句的译介自上世界20年代开始,经历了从注重“形式”到转向“内容”,从注重“内容”到强调“意境”的跨文化翻译等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代表,杰克·凯鲁亚克较早就接触到日本俳句,他一方面从中吸收养料,另一方面在题材及表现形式上对俳句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从而使其俳句作品与日本俳句有了显著差异.凯鲁亚克的俳句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但他对俳句在美国的传播所作的奠基性工作及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松尾芭蕉的俳句艺术所追求的“本情”实为一种深得中国道家思想的审美认识,是将自我内在之情移入外在自然之中,从而实现“主客合一”的一个艺术创作方式.这与把自然物看做是无情物,将主观情感绝对化为代表的西方审美认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几年文学理论与批评界的热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核心似乎在于为文学寻找一个“本质”,或者为这“本质”寻找一个“科学”的表述:究竟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还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审美意识”?这两种表述都建立在八十年代以来“审美自律”前提上,而这一前提也仅在反拨文学的工具论上有其历史意义。所以论争的意义不过在于进一步彰显了各种政治与反政治权力对文学“本质”表述的介入。  相似文献   

18.
《江淮晨报》2005年10月18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一代文学巨匠巴金陨落”。初看上去,似乎明白:细读一遍,觉得别扭;仔细分析,发现问题出在“文学巨匠”与“陨落”的搭配上。“陨落”就是“坠落”,经常用来比喻大师等辞世,用在巴老身上十分恰当。但“陨落”的主语应当是“星”,《左传·庄公七年》:“夜中星陨如雨。”因此,“文学巨匠”宜改为“文坛巨星”。如果一定要用“巨匠”,那就应当把“陨落”改为“逝世”“辞世”等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文学的“严肃性”问题: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严肃性”问题;二是从新文学与复古文学的论战看文学的“严肃性”;三是从当代文学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文学现象来思考文学的“严肃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缩小意识”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从古至今一直蕴藏于日本社会之中。从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俳句、微型小说、民间故事以及名家名作等几个侧面探究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以求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本人与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