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而且也阐述了语言学的重要思想,其中包括关于语言的起源、深化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关于语言的内容等问题的论述。深入挖掘这些思想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文献,它以“批评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形式”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方法论原则,其内容涉及有“现实的人”,“人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以及“人的能动作用”等,它的一些对人的问题研究的具体论述,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试图通过现实分工来揭示资本主义的矛盾,他以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旧哲学的科学实证主义来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包含的客观矛盾,并指出了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他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分工,使他与国民经济学区开来。  相似文献   

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较少的异化词汇阐述着最明确的异化思想。异化本质上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是经验条件中现实个人社会本质的表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异化思想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思想具有内在、明晰、严谨的逻辑关联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揭示历史发展的经验现实的基础上,借助于异化,实现了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历史进程的科学描绘,真正实现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形而上的层面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历史演进的内在机制,是强式的哲学话语论证但缺乏经济学的理论支撑,只是到了《资本论》时期,唯物主义历史观才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法哲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在此文中,马克思立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认为法是主观性与客观性,整体性与一般性,党性与继承性的统一,并指出法经历了从无法,非法,特权法到虚伪法和社会主义法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路径历程。  相似文献   

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视野反思和扬弃以前的自然观,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阐明了人与自然历史生成、辩证统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8.
9.
欧光南 《培训与研究》2008,25(10):40-4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其唯物史观的确立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科学揭示与阐释交融在一起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内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前提、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人的本质的决定基础、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质、人的本质发展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的条件与途径。同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上述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系统阐释又是建立在其对人的本质考察的动态生成分析方法基础上的。这个分析方法是关于人的本质认识问题的方法论革命,对人的本质认识从而整个人学理论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法本质思想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一系列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其中包含了法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基础,法是表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在当代中国,虽然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仍然具有普适性,因此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来考察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的本质思想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其唯物史观的确立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科学揭示与阐释交融在一起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内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前提、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人的本质的决定基础、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质、人的本质发展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的条件与途径。同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上述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系统阐释又是建立在其对人的本质考察的动态生成分析方法基础上的。这个分析方法是关于人的本质认识问题的方法论革命,对人的本质认识从而整个人学理论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的思想完全摆脱了过去抽象意义、自然意义的观点,发现了个性的社会性,并且把个性看成是社会生产、社会关系的产物,认识到个性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要想解放个性,就必须改造现实的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改变“偶然性”,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采取现实的革命运动,实现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从“偶然的个人”向“有个性的个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的概念首次在马克思哲学范畴内得到较为明确的表述与解释。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中介,也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系统阐发其唯物史观的逻辑前提。分析对分工概念之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异化劳动乃至人的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意义,多角度梳理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助于明确认识分工概念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人"的认识一直是哲学上的重要问题,从雅典德尔菲神庙门楣上"认识你自己"到马克思,对"人"的讨论成为哲学史中永恒的话语。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现实的人"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由旧唯物主义向唯物史观转变的标志,"现实的人"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巨著中,马、恩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本文着眼于这部著作的历史观,对其丰富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近代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传统与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历史主义传统,对他们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和重塑,将科学性和人文性溶入了其世界历史理论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揭示出:随着生产力、分工和社会交往关系的相互作用,人类历史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对于这个过程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阐述,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在1845—1846年间与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哲学巨著,它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新型世界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形成,从而成为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界碑。本文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分析考察《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一、确立科学历史观的出发点,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逻辑体系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特别注重探索和制定唯物主义历史观,这既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也是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代表本阶级利…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L.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系统阐发唯物史观的著作,是唯物史观这“第一伟大发现”确立的标志,正是唯物史观的确立,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才有了全新的基础,才找到了理解人的问题的钥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一次得以科学阐述。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研究科学发展观与该文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自然观和世界历史思想的渊源,不仅对于加深理解该文唯物史观原理与社会发展规律、更好的定位其时代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论述了(一般)意识形态理论。在本质上,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一整套思想体系,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形态》基本上是在这层否定意义上来展开意识形态批判的,这层涵义一般被命名为意识形态的经典定义。《形态》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复义的,之后马克思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世俗的经济生活,意识形态批判逐渐发生理论转向,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话语空间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