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评家常常认为凯瑟琳·安·波特的长篇小说《愚人船》情节涣散,缺乏整体性,是片段的拼凑。的确,这部小说没有传统的线性叙述,也没有从铺陈、发展到高潮的过程,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然而,这恰恰表现了作者的现代主义写作策略。文章意图讨论该小说淡化情节的处理方式,来揭示擅长现实主义手法的波特因浸淫于现代主义盛行的文学时代而显示出来的罕见却鲜明的现代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于1925年,是一部对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的反思之作。作为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背景描写对于这部小说的成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强化了主题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了小说关键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云光先生《长安城里水车巷》[1]是一部成功的学者小说。小说题材填补了长安历史文化小说的选材空白。小说穿透半世纪历史风云揭示人性本质,在灾难中突现长安人不屈的精神和人道主义的相互关怀。丰富的情节、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和高雅的艺术追求,体现了这部学者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非常手段》是托马斯·哈代发表的第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情节曲折充满悬念,但缺乏哈代其它重要作品的深度和高度。但是,作为哈代的首部小说,不论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上,还是主题表现上这部小说都显示了哈代日后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技巧。它是哈代在文学道路上的最初尝试,是他全部小说创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哈代的其它小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论从研究价值,还是欣赏角度,我们都不应忽略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5.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部小说中,契诃夫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觉维护旧秩序的“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富有朝气的华连卡姐弟的形象。这两类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是那个时代众生相的缩影。文中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的情节近乎荒诞,但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霜叶红似二月花》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叶红似二月花》的作深受古典化的影响,对中国古典小说有着精深的研究。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作从结构、人物塑造、主题多义性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或多或少继承了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而这种继承也没有失去其表现意义。正因作成功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长处,这部小说才能够被誉为“中国艺之巨大收获”。  相似文献   

7.
吕鸣 《海外英语》2012,(4):197-198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一部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之作。乔伊斯在这部长篇自传体小说中实现了其写作风格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转变。该文试从语体变化、心理描述、情节设置等方面,探讨这部小说中乔伊斯写作技巧上的突破及创新。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喜欢阅读小说,小说中鲜明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很吸引人。如果有人问:这部(篇)小说为什么让你着迷?可能一些同学们除了几句简单的“写得好”“情节惊险刺激”“主人公让我喜欢”之类的话以外,就再没有更深层次的表达了。换一个要求,让同学们写小说评论,许多人就感到难以下笔。其实评论小说不可怕,对于初中生而言,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小说把塑造人物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世界学史上名人物形象主要是由小说提供的。为此,小说可以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人物。而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否成功,一要看人物性格的内涵是否丰富深刻,二要看塑造人物所运用的艺术技巧是否独特。孙犁表现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荷花淀》,不像情节小说,通过设置叙事圈套,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展现极富动作性、冲突性的生活场面来塑造人物形象,情节中没有了刀光剑影、炮火连天和血肉横飞,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而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情趣糅合起来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篇小说也不像性格小说,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一位响当当的作家.安妮·普鲁的名字一直和<船讯>这部小说紧密相联.本文浅析了安妮·普鲁和她的这部"边缘书写"小说的代表作,指出双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中小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安排,更加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情节结构,本文认为在《了》中,形象化的思想描写取代了形象化的人物刻画,主导了情节的发展。《了》具备了复调小说强化小说主人公的主体性特征,为平等对话创造了可能,也使得《了》这部模糊的小说,获得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阿Q正传》的电影改编可以从编剧和导演两者来分析。编剧上,主要有情节的改编、人物和故事场景的设置、小说第一章“序”的改写三方面,前两者基本上成功,主要失误是没有添加一些必要情节,观众对阿Q缺乏认同感,后者则基本上失败了。导演上,画外音的运用多数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影片风格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喜剧性过强,悲剧况味不足,其他一些导演处理也存在失误。  相似文献   

14.
电影《庭院里的女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合作的电影《庭院里的女人》是继《大地》之后改编赛珍珠小说的第二部成功之作.此片问世的艰难过程反映跨文化创作之不易,强大阵容体现伟大作家的成功之作对艺术家的感召力.这部中国产的好莱坞电影精品其情节、主题与原作有所不同,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却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文本分析,以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为切入点,同时兼顾人物、环境、意象、主题诸方面,用一种比较的、心理的、美学的方法力求深入地演示出宗教意识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的流动和变幻,从而揭示出劳伦斯小说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基督教传统。  相似文献   

16.
广西作家东西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荣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本文以《天上的恋人》为例,从情节境遇、主题思想和话语组合三个方面来探讨该部影片的改编艺术,以期给桂西北小说与电影的改编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娴 《海外英语》2012,(16):195-196,212
小说《冷山》在出版的同年1997年该作品因"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复杂感情与感情"而荣获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并在1998年入围全美十大畅销书之列。随着这部小说的快速成功,越来越多的读者对这部小说的情节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拟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第一、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结合。它强调消除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第二、《冷山》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获奖理由是"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复杂情感与感情"。仅这一点就给了学者们足够的理由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主要由三条大线索构成。第一,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艾达在鲁比的帮助下热爱自然、融入自然、并最终走向独立的奋斗过程。第二,小说阐述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英曼与艾达感情的发展,以及鲁比父女矛盾的化解上。第三,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艾达和她的黑人女伴鲁比关系的描述倡导了一种平等有爱的种族关系。以上三条线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发展使我们发现消除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以及不同种族之间的对立,实现共同成长是这部小说内在的主题,而作者查尔斯·弗雷泽是以其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谱写了这部伟大的小说。  相似文献   

18.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镇峦是清代一位重要的小说评点家。他的《聊斋志异》评点,不仅揭示了这部著名小说集的艺术成就,而且对小说情节构思中的一系列缺失毫不掩饰地加以批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船》是张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小说外部时间架构和内部时间的剖析,来说明这部小说突破了我国传统长篇小说在时间上纵向延展的写作方法,是有意识地丰富作品的时空关系,使人物、事件、情节获得较强的立体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古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长篇小说写作技巧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20.
<嫉妒>是法国新小说家罗伯一格里叶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表面上是由几个主要的情节没有时间性和逻辑性地反复出现而构成,因此结构零散混乱,难于理解,成为这本小说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情节的排布,探讨<嫉妒>的叙事结构及采用这样的叙事结构的意义,发现作者是以情节的排布和叙事结构来展示故事内容和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