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曲诸生”,故有诸号。杜甫自言“故里樊川”。以往研究将少陵,杜陵,杜曲,樊川看作几个不同的地方。本指出杜曲位于少陵原(即杜陵原)与樊川结合部。唐代杜氏家族住原上杜曲堡子,原下是杜氏花园。杜甫所谓“少陵”、“杜陵”、“杜曲”、“樊川”实为杜曲一地。杜甫诸号均来自故里杜曲。  相似文献   

2.
前年秋季 ,我写了一篇《长安是杜甫的生里籍贯初探》 ,先后在《陕西诗词》和《西安教育学院学报》期刊上发表 ,引起了社会一些人士的关注 ,从而也提起了我进一步探索杜甫在长安故居的兴趣。我觉得要搞清这一问题 ,还是从杜甫自己的诗文入手 ,因为这是切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基于这样的认识 ,故而写出此文。是否确当 ,尚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杜甫在他所写的诗文中 ,屡称自己为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京兆杜甫、杜陵翁、渭北童等等 ;还写了“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自有桑麻田”、“故里樊川居 ,登高素原”等诗句。但…  相似文献   

3.
杜甫诗五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我们曾学过他的《春夜喜雨》、《绝句》等诗。  相似文献   

4.
姓名字号     
在读古书的时候,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姓名问题。如唐朝诗人杜甫,在旧书中提到他时常用的就有杜甫、杜子美、杜陵、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老杜等名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名目?这就是本文要谈的古人的姓、名、字、号问题。古人姓名的最基本部分也是姓和名。姓,实际上是族名,同族中同血缘的都用同一的姓。在周以  相似文献   

5.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简介: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后代对其有“杜少陵”“杜工部”之称,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人生,故有“诗史”之称。“奉儒守官”(《进雕赋表》)是杜甫的人生志向,但他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大半生困顿、潦倒,因而对世态人情的感受很深刻。诗歌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相似文献   

6.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唐河南府巩县的瑶湾村(今河南巩义市境内),因远祖杜预为京北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所以杜甫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祖上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来才迁居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也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远祖杜预,在晋朝时期任征南  相似文献   

7.
古人的姓名相当复杂,常使读书人感到困惑。杜甫、杜子美、杜陵、杜少陵、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拾遗,杜二拾遗、杜工部、老杜——这是十个人的称呼吗?其实,是一个人的姓名和号。秦牧曾经提到一副对联:鱼游石孔秋江冷,柏成从林夏岳高。这十四个描景绘物的字,谁想到全都由姓氏组成。如果探寻一下多彩的中国姓氏知识,里面颇有文章。有用亲人称谓的:如父、母、哥、姐、姑、儿等,有用人物动作的:如打、杀、吹、爬、问、看等,有用天体气象的:如日、月、雷、风、冰、雪等,还有用汉文数字的,如一、二、三、百、千、万等等。  相似文献   

8.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其诗歌中也存在大量“野”字,体现了杜甫独特的创作心态与诗学理念:一是身份意识的体现,将自身形象定位为“野老”;二是诗学境界的体现,具体表现在诗歌内容、题材、风格方面;三是通过对野景的呈现,抒发心中野趣。考察杜甫诗歌中的“野”,对于研究杜甫及其创作心态、诗学理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杜甫作为我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以其强烈的仁爱精神和忧患意识创作出大量充满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作,记录下唐朝中后期社会巨变下人们的流离失所和悲惨生活,反映社会矛盾和民间疾苦,传达出传统儒家的仁爱精神和普世价值,因此被世人称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一、杜甫简介杜甫,我国唐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成“李杜”。杜甫的诗歌具有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第四章 杜甫 一、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杜甫即生于此。他出身官僚家庭,他的家庭有两个特点:一是“奉儒守官”,二是“立功立言”。这种家风对他有很深的影响。他一生可分四期: (一)读书与壮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守长安时期(三十五岁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四十四岁—四十八岁); (四)飘泊西南时期(四十八岁至五十九岁)。 (注:各时期的社会背景与主要作品略。存诗一千四百余首。) 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或"杜陵野客",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乾元二年(757年)安史之乱爆发两年之后,杜甫忧伤地徘徊于曲江一带,感时念乱、睹物神伤。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其中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春望》是当时的代表之作,这首诗通过眺望安史之乱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伤世、思念家乡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和平、安定社会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诗圣”杜甫在长安生活时期无疑是其一生最重要的时期.经长期困居,历安史之乱,忽而陷贼,忽而为官,忽而逃难,使他生活与思想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写出大量现实主义诗篇,被誉为“诗史”.自唐玄宗天宝五载(公元746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35岁至47岁,在京城及京畿一带生活了十三年,其中在长安生活了十一二年.  相似文献   

13.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后徙居襄阳,因曾祖官终巩县令,遂世居巩县(今河南)。唐玄宗登基的先天元年,杜甫出生于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因此,他可以说是大唐开元盛世的同龄人。杜甫不是贵族,但也并非劳动人民出身,他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这一历史条件,也就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同情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他生活道路曲折多变,仕途也历尽坎坷。  相似文献   

14.
杜甫,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以读书与游历为主,生活困顿.  相似文献   

15.
杜甫在评论他的同时代的诗人时,多次提到了鲍照。如“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流传江、鲍体,相顾免无儿”。“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可见,他对鲍照是很推崇的。王夫之说:“杜陵以俊逸题鲍,为乐府言尔”。说得很对。鲍诗中最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是他现存的八十余首乐府诗。而对于发展今天新诗有借(钅监)作用的也是这类乐府诗。所以,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开创性地将现实生活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唐人孟《本事诗·高逸第三》云:“杜(甫)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可以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六)。同时,杜甫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饱含无比的热爱,诗中无处不流露着他拳拳赤子之心,将民胞物与的博爱和厚德载物的深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杜甫自认“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南征》诗),但…  相似文献   

17.
、门..日比~月协.d‘‘~月..月..目日一门卜.侧.卜甲月函~门的~月比卜口白~月自.浦.‘诵场~J..~月.‘润眯.月白该d.石月.知一月自一月.一诵‘~曰肠.月岛一碑盛一月幽一月肠~门.石月..月公一月.一J.,目..一、坡空题 1.杜甫在《壮游》中自称:“七龄思即壮. 2.杜甫常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所谓 “杜陵”是指其 3.杜甫陷贼期问得知房棺讨伐叛军失败.于是 写下《_》、《_》一几诗。 5.“细l4J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广I《_》。 6.“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川牛得拼”_1句表 达了主t甫的_的愿蚁。 7.tl:甫以组诗形式从不l司侧而来的事的…  相似文献   

18.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他出生在襄阳&;#183;(一说河南巩县)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但他一生经历坎坷。  相似文献   

19.
杜甫对鲍照诗的风格是很推崇的。他说:“俊逸鲍参军。”“俊逸”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袁绍传》中《讨曹操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是指边让(人名)才智超群,卓尔不凡。杜甫借用此词来称道鲍照诗的风格,它的涵义不限于此当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鲍参军的“俊逸”,历代学者众说纷纭。王夫之认为:“杜陵以‘俊逸’题鲍,为乐府言尔”(《船山古诗评选》),以为“明远乐府……吟咏往来,觉蓬勃如春烟,弥漫如秋水,溢目盈心。”诚然,鲍诗艺术风格的“俊逸”特点,主要表现于其乐府诗中,这是他的  相似文献   

20.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你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