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大画家.也很有数学天赋.有一次他到里昂去参加美术讨论会,不慎丢了钱包,只剩下一条金链子.于是,他便想到了用金链子当作现款去住旅馆.旅馆老板同意了,但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这条金链子一共是23环,一天一环,您可以住23天.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的: 1.认识名人,理解名言,感悟名人的人格魅力,理解名言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2.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学习、运用、创作“名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活动步骤: 一、谈话导入,诱发探究欲望同学们,有些人说过的话,就像一根  相似文献   

3.
《“畏惧错误就是毀灭进步”》一文,虽只有千把字,可是除却文题,就有八处引用了伟人的名言。引用,本来是写作中的一般方法,而本文的引用却别具一格,作用赫然。一、篇首引用,确立论点。“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是文章的题目,也是开篇首句。作者引用这句“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名言充当文章的中心论点,言简意赅,鲜明有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报刊经常登载名言,用它教育读者。我在教学中,也常用名言教育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名言是劳动人民尤其是伟人、名人的经验总结。有的从历史上沿用下来,成为千古名言,代代相传。名言语言精练,入木三分,含有深刻的哲理,用它教育学生,学生喜欢,也乐意接受。发现学生懒惰,读书不用功。我就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用功的学生马上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自己,现在少年时代不努力,将来就会后悔,就会悲伤。到那时,后悔、悲伤有什么用呢?不如现在“亡羊补牢”,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当学生勤奋学习,取得了好成绩…  相似文献   

5.
宋亚军 《学语文》2005,(3):22-23
美的散文是诗意的栖居,它能用平平常常的方块字,堆聚出一种意境,透射出一种韵味,让人叹赏流连,手难释卷。本文就有一种哲理诗的韵味在流淌。开首,以花喻人,顺势引出一代文豪雨果的事例,然后用诗一样的语言作精警归纳:“生命有的时候很苛刻,它要一个完美的灵魂;生命有的时候很宽容,只要一个微笑,甚至一个表情,就满足了。”这句话,韵味丰厚,极具张力。下面,用“人生的任何风景都在我们左右两边”做总述,然后,用“晴”“阴”、“歌”“曲”、“生”“死”等做“左”“右”的形泉化例证。思维独到而开阔,思考深入而缜密,渗露出哲理思辨的气患。接下来用泰戈尔的话叠印话题后,又生发出一段韵味悠远的议论“幸福在……每一个高尚的灵魂,在我们……那一处,那儿离天很远,离云很近……”最后。更是用形象化的诗一样的语言,带着读者步入哲理思考的天地。有诗意在飘飞。有哲理在穿潘.白有一种独到韵味飘逸文间。  相似文献   

6.
手脑都会用     
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他批评旧传统教育是“残废教育”。他认为,旧教育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教用手的人不用脑。用脑者,因为不用手,生了“软手软脚病”,因此失去了实际操练,变成个呆脑。用手者,因不用脑,生了“笨头笨脑病”,因此失去了脑的指挥,只剩下一双粗手。为了培养手脑双全的人才,育才学校里许多事都由学生学着做:在树林中垒起石桌、石椅,可供座谈、讨论;平整了梯田,学校有了运动场;泥地上筑起了高台,便是露天舞台;把一条山中水沟筑坎,建成了游泳池。师生还共筑了一条一米宽的“劳动路”,把整个校舍串连起来。陶行知请来木工,教学生…  相似文献   

7.
放弃的背后     
“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这是著名诗人歌德的名言,我喜欢。对于“放弃”的哲理思考.真是感怀良多啊.放弃的背后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品味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都很清楚,学习离不开大脑。大脑是聪明才智的源泉,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要维护和促进大脑的健康,就要讲究用脑科学。一、勤于用脑更聪明俗活说得好“利器不用会变钝,机器不用要生锈”。大脑也是同样用进废退。勤用脑,增加各种信息传入大脑的机会,促进了大脑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保持脑神经细胞结构与机能正常,就能使大脑有  相似文献   

9.
李明英 《今日教育》2010,(11):56-57
四年级八班教室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原来该班“精彩三分钟”在举行脑筋急转弯智力比赛。题是这样的:“一棵树上有十只鸟,被一人开枪打死了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主持人念完了题,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10.
每年中高考前,同学们都全力以赴,投入了紧张的“大复习”,有的甚至加班加点,日夜鏖战,大有“豁出去”之势。这种“拼搏”精神固然可嘉,但若不注意学习方法和科学用脑,那就可能会事与愿违。如何科学用脑我有几点体会,说出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在“相似三角形”习题课中引入微课,能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分析题目,然后自己点击鼠标查看视频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达到提升解题能力的目的.一、分析题目对于几何证明题,同学们在观看微课的起始阶段,就可自己按下暂停键,以便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与结论.还可使用执果索因法、由因导果法,在图形上做好标注,将题目中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快速整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填写名言、名诗的上(下)句,是高考试题中年年都设立的题型之一。从取材范围看,既有课本上的,又有课外的,这就考查了同学课外学习的知识面。不少同学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只死记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书本外的文学常识知之甚少,对一些名言警句闻所未闻,这样在这类题目上自然失分不少。这类高考题型的设立,就明确地要求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适当选择、识记一些思想意义好、被人们广为引用的名言警句,并以此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从而提高应试作文的“档次”。名言香句的填充题,既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就有一个“范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陶先生有首著名的《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后来又有人将其改编成了儿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这简简单单的一首儿歌,已经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观点:要让学生即会动手,又会动脑。不可死读书、读死书。而更让我敬佩的是他的"行知"二字: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相似文献   

14.
法国大画家米勒,有一次到里昂去参加美术讨论会,不慎把钱弄丢了,只剩下一条金链子.于是,他只好用金链子当作旅费去住旅馆。旅馆老板说:"可以,这条金链子一共是二十三环,一天一环,您可以住二十  相似文献   

15.
<正>《文赋》中有言:"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思是说,在关键、紧要处用上一句或几句精辟的话,就会成为一篇文章的警句。作文中,如果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精辟的话,也可以借用名言警句来实现这一目的。一、题目引用用名言警句做题目,可使题目更醒目,更有吸引力。如,《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敢问路在何方》《路曼曼其修远兮》《横看成岭侧成峰》等题目直接引用了歌词和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句子,读来感觉十分亲切,又有  相似文献   

16.
[“给”与“拿”]杰克有一位爱钱如命的朋友,有进无出,从不给人一点东西。一天,他同朋友们在河边走着,突然滑进河里了。朋友们都跑过去救他,其中有一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并大声喊道:“把你的手给我,我拉你上来。”可是吝啬鬼宁愿给水淹得两眼发白,就是不肯将手伸出来。这时,杰克走过来喊道:“拿着我的手,我拉你上来。”吝啬鬼一听,马上就伸出手,杰克与众人立即将他拉出了水面。“你们不了解我这位朋友。”事后,杰克对众人说,“当你对他‘给’时,他无动于衷,如果你对他说‘拿’时,他就来劲了。”(“给”与“拿”一出一进…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1.划一根火柴,火光一闪,就熄灭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便可以散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名人格言,也是如此。名人格言文字精炼,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有时甚至一语铭刻在心,终生受益匪浅。这是名人格言的德育作用。2.名言、谚语、警句,是语言菜肴中的“盐”,是语言大海中的“浪”,是语言园林中的“花”。有它,语言菜肴津津有味;有它,语言大海生机勃勃;有它,语言园林春色满园。让学生从小多积累些文学语言中绚丽多彩的瑰宝,不但能陶冶性情,通晓事理,而且还能丰富语汇,提高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给同学们思考:船上载有牛75头,羊34头,问船长今年几岁? “牛羊数目”与“船长年龄”有什么联系?这道题目出得真怪! 一时间,同学们议论纷纷,就连被老师同学称为数学尖子的学生,也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怀疑是不是老师出错了题?可老师一再强调这是当今世界上一道有名的测试题目,肯定没有错。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有一句名言,他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说”与“做”这两个字一换位置,马上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做事态度,让人回味无穷。这种由于字位置的互换,意思也随之发生微妙变化的语言现象,叫“易位”。  相似文献   

20.
    
[读一读] 人有两个宝陶行知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 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 才能有创造。 [学一学] 最早的象形文字“手”中特别突出掌(zheng)纹(wen),因而写作(?) 后来人们根据实际特点突出了手指的形态(tai),写作(?) 最后又突出了其中竖(shu)写的一笔(?) 我们今天所用的表示五指长短不一的字便形成了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