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这是我国科学家在现代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与神舟飞船相关的问题,将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沈仁   《神州学人》2005,(11):1-1
世界瞩目中国,这又是一个伟大的壮举;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飞船着陆。继“神舟”五号圆满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又取得了圆满成功。继杨利伟之后,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英雄,又将永载中华民族的史册。伟大而动人的时刻,在历史上永远定格。  相似文献   

3.
追求创新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2003年10月16日上午6时37分,我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 结束了约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太空飞行,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上安全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和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4.
历史永远铭记:公元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6日早6时23分,在内蒙古顺利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举世瞩目,标志着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又一次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几代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几代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  相似文献   

5.
有关“神舟”五号飞船的应用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飞船发射中心顺利升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6日凌晨在内蒙古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飞行技术的国家.圆了几代中华儿女的梦,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件特大盛事.应该让学生了解其中一些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6.
【背景材料】2 0 0 3年1 0月1 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2 0 0 3年1 0月1 6日6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东经1 1 1°2 9′、北纬42°0 6′)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km .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员状况良好.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凯旋而归.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美、…  相似文献   

7.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在“神舟”5号成功返回之后,中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里程碑将是什么?登月、登陆火星还是建立载人空间站?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时事进行时 10月12日上午9时0分0秒,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火箭在点火4秒钟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 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成功!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重要开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中华  相似文献   

10.
国内隆重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隆重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胡锦涛同志强调,我国实施载人肮天工程13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在平安飞行115个小时32分钟后,神舟六号重返神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草地上安全降落,可谓一次完美的载人航天飞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技术的结晶,它的成功发射和返回为我国载人航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为背景题材,围绕“神舟”飞船的发射、运行、返回等方面编制的物理学科内综合能力题.可以帮助同学们强化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提  相似文献   

13.
人类进入太空干什么呢?“神舟”五号飞行成功的意义是什么?载人航天是人类最伟大的壮举之一,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使我国成  相似文献   

14.
宁言 《宁夏教育》2005,(11):1-1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举国欢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们在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我国高科接发展新的伟大里程碑。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骄人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煌成集。  相似文献   

15.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这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振国威的又一伟大成就,表明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正像牛顿所说的那样,王希季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世界空间技术的高处,用睿智的目光在茫茫的天海中寻觅通向太空的亮点。在共和国向太空进军的征途中,他卓有成效地奋斗了四十多个春秋,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6.
一、热点概览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神六回家了     
泡泡新闻吧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一个令中国人骄傲、世界瞩目的时刻。在经过了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10月17日上午,“神舟六号”安全而成功的返回标志着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在经历了115小时32分钟的飞行之后,“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按照预定计划,载着两位飞行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凯旋归来。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行任务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两年前,“神舟五号”成功完成了承载一人飞行21小时的任务,在其基础上,“神舟六号”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从而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次飞行任务中,宇航员首次穿过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同时,二人还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试验,其中包括我国首次“人体在轨干扰力”试验。作为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三步曲”第二阶段的开端,“神舟六号”航空任务必将为今后的载人航天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受到这次成功飞行的鼓舞,航空航天官员们宣布了一份关于第二步航天计划的具体时间表,预计将于2007年实现太空行走,并于2009年12月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在轨交会对接。这一宏伟的航天计划开始于1992年,与此同时,我国还试图在载人航天计划第三阶段,建造一个永久性伸延堂课In the m orningof O ct.17,the safeand sm ooth retu...  相似文献   

19.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世界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继“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后,中国何时能实现对月球的探测,填朴深空探测的空白,这就成为了人们再次关注的热点。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端,去认识欧阳自远,这位中国月球探测领域的首席科学家,他用自己的人生与激情践行着奔月的承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神舟”飞天 【背景知识】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载人航天飞行。“神五”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