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2019年3月10日0时28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一颗广电专用传输卫星"中星6C"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00次成功发射,它标志着我国的运载火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从现役运载火箭到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系列重大跨越,为我国的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的成功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2,(19):6-6
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我国推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120吨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近日研制成功,这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该型发动机将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为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动态     
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5月5日18时0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相似文献   

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原总指挥黄春平3月6日说,中国将在未来7至8年内研制出用于发射空间站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中  相似文献   

5.
<正>载人月球探测是我国继空间站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近日,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其总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实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与空间站相比,载人登月的难度要大很多。我国将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环月轨道,  相似文献   

6.
杨宇光 《今日科苑》2013,(12):78-82
回顾人类载人航天历程,太空时代的到来,就是从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研制与试验开始的。在太空竞赛时期,前苏联和美国分别研制了三个系列的载人飞船,即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和水星号、双子星号、阿波罗号。联盟号飞船经过不断改进,直到今天仍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在使用。美国研制并使用了航天飞机,未来各航天大国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9-23
《太空对接故事》是一本自传体的科学史料,原著作者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谢拉苗尼科夫是世界著名的航天专家、杰出的航天设计师、太空对接技术的奠基人。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视角,描述了20世纪苏联宇航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运载火箭到第一颗卫星,从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12日9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自豪而骄傲的时刻。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双人飞天舞,中国载人航天的丰功伟绩,将彪炳于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大家知道,中国下一个航天计划就是绕月探测。为了庆祝一下,请你用手边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周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问鼎苍穹50年来,一枚枚"长征"火箭飞向太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对中国载人航天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这次发射对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任务不仅考验了火箭的性能,更对中国载人航天未来的技术发展意义深远。"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为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在航天员成功完成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后安全返回地面。此一壮举树立了中国载人航天新的里程碑。改进后的长二F运载火箭所有神舟号系列飞船都是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它是一种两级半液体火箭,轴向上由两级组成,第一级  相似文献   

11.
协会动态     
尹怀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航天技术专家尹怀勤编著的14万字的《E时代N个为什么·航天》一书,日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书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共分为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深空探测器、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2.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为此研制了载人飞船和可靠性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神舟”  相似文献   

13.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经过“863”的论证,于1992年由中央批准正式立项。立项时中央明确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试验;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建立空间实验室,解决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神舟六号”是载人航天第二步的揭幕之战。目前出舱活动、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关键技术攻关已经接近尾声,正全面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将陆续发射具备出舱活动能力的载人飞船,进行出舱活动飞行试验;发射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并进行空间站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14.
正一、概述我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辉煌历程,航天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不仅创造了以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伟大成果,也孕育形成了具有航天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传统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我国航天领域科技工作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航天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严谨务实、协同作战、无私奉献、攻坚克难,推动航天领域科研、生产、试验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我国国家安全和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现首飞。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奠基之作,长征五号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最大航天人俗称长征五号为"大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研制的起飞规模最大、技术跨度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大型运载火箭,它的能力和国外目前主流大型运载火箭相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外形巨大,立起来有20层楼高,箭体直径达5米,而目前我国现役火箭箭体直径最大的只有3.35米。最强长征五号火箭起飞质量约870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运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中国航天技术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发展概况,包括运载火箭的系列发展、科学卫星的研制与运行、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发射、通信卫星系列化发展、气象卫星系列化发展、遥感与资源卫星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展、"嫦娥工程"进展,以及载人航天工程进展。简要总结了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机构最近披露,从技术能力上讲,中国可在2008年或2009年建太空实验室,在2015年前建立太空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仅仅迈出了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发射载人飞船后, 将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众》2011,(12):10-11
随着天宫1号于2011年11月29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射。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03,(11):64-64,F003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目前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空间实验室等八大系统组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八大系统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高度密集,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