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量的回忆、访谈和历史记录支撑着我们对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纯文学”黄金年代的想象和构造,似乎除此之外别无它物。然而,一场贯穿了80年代始终的“通俗文学热”却足以打破这片光荣的幻象。作为在“通俗文学热”高潮时期“1984年到1986年”,“连续三年发行量居全国期刊之首”,1985年第2期更是“攀升达到了七百六十万册,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巳整整十年了。十年,在人类发展史上不过短短的一瞬,但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发生重大的历史性转折的十年。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观念都起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化。新闻事业也不例外。就新闻理论研究工作来说,这十年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建国以后的二十七年,是建国以来空前活跃的时期。回顾十年前“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新闻学园地一片荒芜,万籁俱寂。如今经过十年耕耘,虽不能称为巳是万紫千红花满园,但毕竟是寒冬已去,大地春  相似文献   

3.
李红 《声屏世界》2010,(12):14-15
初次接到上海世博会报道任务,是2007年8月。接受这个报道持续时间长、社会各界参与度极高的世博盛会报道任务,笔者短暂地欣喜过后,很快便陷入一片迷茫。因为采访的第一枪.打响的将是“长三角”十六城市命题战役.战场设在还处于一片荒芜的上海世博会园区。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当前图书馆界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费短缺。对于县级公共图书馆来说,尤为突出。就拿我县来说,我县是一个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大县,拥有一个二千多平方米的图书馆,现有藏书10万册计算,人平藏书0.1册。按照《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八五”计划要点》(第二次稿),“八五”期间,藏书指标达到年增图书0.6万册、报纸30~40种、期刊80~150种。据此,从今年至九五年,增加藏书三万册,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纵观1986~1990年购书情况,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5.
十年“文革”,文艺出版园地一片荒芜。“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百废俱兴。当时我们上海书店(原上海古旧书店)仓库里还保存着一批古旧书,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出版社要发掘选题,再版重印,需要找底本;作家、研究者要写书,需要找资料、找旧著;广大读者在新书品种极其缺乏的情况下,也希望从旧书店找到所需要的图书。上海书店在货源不充裕、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自然就想到了影印旧书这一途径。1978年国家出版局及时批复上海书店可以继续从事影印复制古旧书刊,上海书店迅即复印了一批读者急需的文史读物和工具书等。  相似文献   

6.
一片肥沃的土地──读“露珠丛书”伍杰这《露珠》是献给孩子的沃土。我从来没有这样一口气读完过十二册散文。这套“露珠丛书”——散文名家送给孩子的礼物,每本我都细心地品尝了。的确,这是一片蕴含多种营养元素的沃土。十二册散又,是十二只生命之笛,笛声的音韵将我...  相似文献   

7.
早在发明纸张和印刷术之前,人们用来承载知识和文明的器物可能只是一块泥版、一片龟壳或者是一捆竹简。纸张和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人类出版历史的巨大革命,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一种新型的“书”eBook正在悄然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对书的认识。我们已经知道,eBook《骑弹飞行》通过网络在短短几天内便销售了几十万册;我们还知道,一本小小的eBook中可以容纳庞大的信息数据……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个看上去并不大的eBook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未知。  相似文献   

8.
一、不同原料不同形式的书 1、龟甲兽骨的书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历代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采的图书遗产。但早期的图书材料不是纸,而是把文字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人们就把这种文字称作“甲骨文”。甲骨是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河南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的殷代废墟中发掘出来的,所以又称“殷墟文字”。董作宾在《新获卜辞写本后记》里曾提到发现刻有“册六”二字的龟版,且有穿孔,可能是把许多龟片穿串成册。  相似文献   

9.
人民网重庆1月7日电 备受关注的重庆图书馆“镇馆之宝”——7万册(其中数千册为孤本)民国文献电子版正式对外开放。预计2008年上半年,全馆9万多册民国图书、期刊将全部完成数字化。届时,读者通过电脑可以浏览民国时期尘封的历史,而不必担心损毁那些脆弱的书刊。  相似文献   

10.
为完成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准体系“学风建设”中的一级核心指标 :“每学年学生人均借阅图书册数 :C级合格 2 0册 ,B级较好 30册 ,A级好 4 0册”的指标数据 ,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树立创新意识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于 1999年 9月建立了学生班级流动书库这一新的图书流通形式 ,创下了年生均借书数“B级30册”以上的较好成绩 ,不仅促进了校园的学风建设 ,而且还将图书管理与服务延伸到班级和每个教室。从三年多来的工作实践看 ,这种图书借阅服务方法 ,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1 具体做法学校一次性投资 ,…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1980,(1)
华主席在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组成为科学研究和广大群众服务的图书馆网”。这是我们图书馆办馆的指导思想。一年来,我馆在上级党的领导下,同志们努力采用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地为生产和科研服务,先后主动为五十二个单位提供了各类图书资料四千五百多册(次);同时,还接待了来馆查阅资料的读者三万四千五百余人(次),查阅的书刊资料共二万八千多册(次)。这对我县的一些科研单位推动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培养“四化”建设人才,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12.
梁鹏 《陕西档案》2023,(1):20-21
<正>档案是历史的见证者,档案更是文化的承载者。从最初荒芜的毛乌素沙漠到现如今“采煤不见煤、矿山一片绿”的高品质智能化矿井,一盒盒无声的档案历经了时间的洗礼,岁月的繁华,承载着柠条塔公司发展的印记,无声地诉说着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辉煌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档案法》,标志着档案法治建设步入了新的里程碑。作为企业,如何发挥档案自身价值,彰显档案自身魅力?柠条塔公司紧紧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大局,以贴近中心工作、贴近职工群众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二、册的形制为了讨论册的形制,有必要分辨一下简与策、策与册的涵义问题。先说简与策。策原是竹子做的马鞭,后又转作树的细枝的意思。《说文》曰“策马箠也。”《杨雄方言》则说:“木细之谓之杪,燕之北鄙、朝鲜冽水之间,谓之策。”如果再联系到前面简有竹简、木简之分,以及南方用竹简,北方缺竹地区用木简,我们就可知道:策和简原相  相似文献   

14.
从1978到1984年的六年间,我在少年儿童出版社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着重编辑了中国历史故事集《上下五千年》(1~5册)和外国历史故事集《世界五千年》(1~6册)。这两套形象化的“小通史”出版后,很快成为受读者欢迎的热销书,社会反响很为强烈。《上下五千年》总印数达5967万册,在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和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举办的1980~1981年全国少儿读物评奖中,获优秀读物奖;1984年教育部、团中央等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评书活动中,被评为  相似文献   

15.
张建荣 《中国档案》2023,(12):78-79
<正>在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之际,我们翻开这些珍贵照片档案,仿佛看到了莫高窟的前辈们筚路蓝缕、含辛茹苦的奋斗历程,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1943年,誉满中外的著名画家常书鸿舍弃了内地优裕的生活条件,带领几名有志青年从大城市来到黄沙漫天、生活艰苦的西北边陲敦煌,当时他们看到的莫高窟是一片荒芜凄凉的景象(如图1所示)。栈道毁损、崖体坍塌、壁画裸露、堆积的流沙掩埋了下层洞窟、一些洞窟成了人们做饭、栖身的场所,其破败不堪的“惨状”令他们痛心疾首,为此他们四处奔走、积极呼吁加强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保护好这神圣的艺术殿堂,确保其不再遭受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  相似文献   

16.
人民网重庆1月7日电 备受关注的重庆图书馆“镇馆之宝”——7万册(其中数千册为孤本)民国文献电子版正式对外开放。预计2008年上半年,全馆9万多册民国图书、期刊将全部完成数字化。届时,读者通过电脑可以浏览民国时期尘封的历史,而不必担心损毁那些脆弱的书刊。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们注重摒弃“重藏轻用”及“坐以待客”的旧观念,努力扩大图书馆的开放度,开展了多途径、多层次的服务,从而提高了藏书利用率。具体做法是: 1.开放“种子书库”。以前,我馆对馆藏每种书都保留一本,存入“种子书库”,使大量书刊束之高阁。1980年,我馆将“种子书库”改为资料阅览室,解放了5万册藏书,使其为广大读者服务。对一些工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由于十年内乱的破坏,庐山会议正值儿童读物奇缺之时,会上曾提出“两年之内解决书荒”的口号。时过三年,书荒早已过去了。目前全国出版的少年儿童读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原来那块荒芜的花园,现在已是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了。在闹书荒的日子里,我们的孩子饥不择食。不管书籍好坏,  相似文献   

19.
看过全国第五届书市给人印象最深之一的是抢手的畅销书,同行们议论最多的莫过于畅销书。读者排着长队购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翻开《乱世佳人》的续篇《斯佳丽》的版权页,跳入眼帘的是“印数:55万册”,据说所剩无几。……畅销书,诱人的畅销书!出版社的骄子,编辑们的宝贝,读者的宠儿。曾记得一位出版界的长者说过:“我这辈子要是能编两本像样的畅销书就好了!”在书市上也听到一位西部地方出版社的社长叹道:“我们要有两  相似文献   

20.
《旧满洲档》与“内国史院档”关系考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旧满洲档》与内国史院满文档册 清入关之前,在创建和巩固其民族政权的军政活动中,还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满文书写公文、记录史事,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满文档册,其中按时间顺序记录史事的记事性档册不仅部帙庞大,而且内容丰富、年代连续,史料价值最为珍贵。这些入关前的记事性满文档册,在其编写、保存和留传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两种典籍,即《旧满洲档》和内国史院满文档册(后简称“内国史院档”)。 1.《旧满洲档》。清入关前的满文档册,在清廷入主中原之际,随同其他许多文件一起运到北京,一直存放于内阁库中。乾隆六年七月,鉴于当时所见及的三十七册入关前满文档册多由无圈点老满文写成,清高宗谕令编辑一部老满文字书,以作为阅读满文旧档的工具。十一月间,这部字书基本完成,大学士鄂尔泰等在进呈该书时奏称:“再查此档因年久残阙,既期垂之永久,似应逐页托裱装钉,为此谨奏请旨。”这个提议得到批准,于是,三十七册旧档得到裱装,并编以《千字文》的字号。但这次编号乃信手拈来、漫无顺序,如清太祖朝记事最早的一册编为“荒”字,在《千字文》中为第八字,而清太宗朝的一册却编为第一字“天”字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