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做了许多探讨,邓小平在此基础上,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再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以苏为鉴,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艰辛的探索过程中,明确地回答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着眼于我国国情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建国初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思想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现实情况出发,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经验,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新观点,形成了改革动力论,从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的走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全面深层把握,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是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则;要正确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相矛盾”方面,使改革有的放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些思想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正确认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继毛泽东之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再探索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理论贡献。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把握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特别是没有从生产力方面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对人民内部矛盾带来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要以科学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为指导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目标 ,从提高科技水平入手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从而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是在总结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和对国情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坚持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分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即改革;强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转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深化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找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地解答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找到了发展生产力最具时代意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唯物史观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着的矛盾。在不同的社会中,在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基本矛盾都有其特殊的内容和形式。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都进行过分析和论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本文针对他们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不同论述,谈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前进与曲折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紧密相联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过许多经济建设的构想和精辟的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提出和论述了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勤俭建国的理论,并制定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和政策;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发展关系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思想;论述了中国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发展了列宁关于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提出和论述了我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冲破斯大林理论观点的禁锢,肯定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并充分肯定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展了列宁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在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两类性质不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为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理论的同时,克服了毛泽东认识上的缺陷和失误,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者的关系,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联系等问题上,深化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进行过积极的探索,产生了一些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构成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铺垫和前奏;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正确的部分,并发展了其中正确但未被推行的部分,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顺利发展。本文从理论形态、制度形态、实践形态、方法论四个方面对两人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在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两类性质不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为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在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的命题之前就应当确立的理论前提;把存在的旧社会的残余和新制度的不完善因素、以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随社会的发展出现相对落后的因素等,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矛盾并成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原因,是对矛盾极其狭隘的理解,并混淆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具体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区别;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看作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完善加以解决的,则否定了共产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的问题,是一个曾经争论很久的问题。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从而彻底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问题是毛泽东、邓小平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虽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但是没有把基本矛盾的思想贯彻到主要矛盾及党的中心工作中去。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大幕的开启,正是由邓小平对基本矛盾的研究和认识开始的,邓小平对于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要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邓小平基本矛盾理论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我们总结60年的宝贵经验,应当科学地汲取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精华,进而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来龙去脉和丰厚基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引导半殖民地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洞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廓清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探索计划与商品生产的相互关系,揭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系统,提出统筹兼顾思想,勾勒生产力区域布局的轮廓,论析勤俭建国原则和自力更生为主国外市场为辅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一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列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与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特征和具体运行机制的认识,一直是交织在一起并互为前提、互相作用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一直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大基本矛盾双方的关系是完全适合、没有矛盾的。与此相联系,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不再是商品经济,而是单一的计划经济。毛泽东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认真研究并深刻总结了我国和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中,适时提出新的战略方针,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对我国经济建设、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新构想,以及关于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论述等,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