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充,宇仲任,会稽上虞人,是我国东汉时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在京师读书时“师事班彪”,“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他的教育思想也从他的《论衡》一书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王充传 (南朝·宋]范晔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①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②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  相似文献   

3.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出生于“细族孤门”,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倾向比较突出的思想家,他白幼家贫无书,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居贫苦而志不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  相似文献   

4.
王充(公元27—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前期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思想家。王充也跟我国古代其他的哲学家、思想家一样,对心理学问题并没有专门的、系统的论述,他们的心理学观点和思想,只是散见于他们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著作中。据王充《自纪篇》的记载,他曾写过《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论衡》有十五卷和三十卷两种,著录皆为八十五篇,但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  相似文献   

5.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10):I0002-I0002
10.王充一、生平介绍王充(27~约97),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自幼好学,青年时到京师太学读书,受业于著名的儒学大师班彪。王充曾任郡功曹、治中等官。由于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久弃官回乡,居家教授,致力著述。王充6岁读书写字,8岁上小学。学童百余人,唯有王充书法日进。习《论语》《尚书》,日讽千字,援笔而众奇。游学京都,入太学,访名儒,阅百家,观大礼,初步形成了博大求实的学术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甘肃学者有张鸿汀、慕少堂、刘尔炘诸君,师承前辈学人,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为宏扬甘肃地方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张鸿汀先生,毕生研治西北史地,著述之丰,超越前哲。本文即就先生生平与(《陇右方志录》一书,做一述评,以就正于方家。张维生平及著作简介张维(1889—1950)字维之,别号鸿汀,甘肃临洮人,近代有名的方志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先生自幼喜读《诗经》、《左传》,以诗文著称于乡里,也喜欢读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等人的著作。13岁时,以州试第一名为诸生,进入甘肃优级师范学堂学习,毕业后,考取清宣统己酉科  相似文献   

7.
一、自学目的:学习本文开宗明义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和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特点.了解文言代词“之”和助词“也”的一些用法.初步了解王充的一些朴素的唯物思想及其进步意义.二、自学提示:本文节选自王充的《论衡·订鬼篇》。王充(公元27—约97),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曾做过几任州郡的属官,生活一直比较贫困,但好学不倦,努力著述,他的主要著作是《论衡》,花  相似文献   

8.
<正>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出生于"细族孤门",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倾向比较突出的思想家,他自幼家贫无书,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  相似文献   

9.
<正> 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经历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四朝,享年七十左右。他出生于“细族孤门”(《论衡·自纪》。以下凡出自《论衡》的引文,只注篇名),早年曾受业于洛阳太学,并师事大史学家班彪。由于他出身寒微,加上又好“谏争”(《后汉书·王充传》),故受权贵排挤而一生潦倒,只做了几  相似文献   

10.
31.朱柏庐撰《治家格言》影响后世 朱柏庐(1627~169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江苏昆山人。朱柏庐自幼学习儒家著作,清军入关后隐居乡间教授学生。朱柏庐潜心于教授后进和著述。他提倡知行并进,用程朱理学作为治学之本,闻名乡里。《治家格言》就是根据他自己的治家经验所写的,语言通俗易懂,内容非常丰富,也称《朱子家训》。朱柏庐还著有《大学中庸讲义》、《愧讷集》等。  相似文献   

11.
《论衡》是东汉时期王充的著作。从语言史的角度看,这部书处于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因此书中的语言现象既丰富多样又错综复杂,且有一定的特殊性,《论衡》的比较句同样如此,文章将《论衡》中“尤、最”字比较句按照语境进行了分类,并对其语用上的话语链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自纪篇》是《论衡》的最后一篇,也可以说是王充的自传。文章记叙了王充的籍贯、家世、成长经历、性格,以及写作《论衡》的原因、目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孤高自傲的知识分子形象,王充对世俗的反驳反映了一名知识分子的“不平而呜”,显示了为捍卫理想不懈论争、永不妥协的精神,这对我们理解《论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精神贯穿全书,我们亦可更感受到书中充满愤激与抗争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阮旻锡是明朝遗民,他青年时期追随郑成功抗清;中年出览名山大川,居无定所;晚年回归故里潜心著述。阮旻锡曾在北京客居二十余年,他将游览北京及周边的见闻写成《燕山纪游》一书。《燕山纪游》是研究清代北京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原书已散佚,《日下旧闻》等书保存了该书的部分佚文,但存在删削错讹的情况,有必要对其进行辑录与考证。  相似文献   

14.
欧阳公勤学     
先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②,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③,或因而抄录④。抄录完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学,下笔已如成人。(《欧阳公事迹》)注释:①先公:先祖,指欧阳修。先,旧时称已死的人为先,多用于尊长。孤:幼年失父为孤。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读dí,芦苇。③闾里:乡里。闾,读lǚ。④或:有的。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教以书·字书:___________________(2)·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就:___________________(3)惟…  相似文献   

15.
王充(公元27~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时坚持批判神学,是一位唯物主义传播思想家。《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记载他的生平如下:  相似文献   

16.
班固与《汉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汉书》亦称《前汉书》,东汉班固(公元32——92年)撰。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人,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庭,而且家学渊源。父班彪,字叔皮,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是个著名的儒学大师。杰出的思想家王充,就是他的学生。他才高学博,专心史籍,著有《史记后传》百余篇,为班固写作《汉书》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固九岁能作诗赋,十六岁入洛阳太学读书。他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及长,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读。他熟  相似文献   

17.
李实,字如石,别号镜庵,四川遂宁安仁里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左右,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4)左右,终年七十八岁。李实早年在家课馆从教。崇祯十六年(1643)举进士第,授长洲(今苏州市)县令,有政声。顺治二年(1645)辞官居长洲清江乡里,杜门著书,精研小学、经学及佛老杂学,著述甚丰,今传《蜀语》,为研究四川方言专著,颇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1"过目成诵"溯源"过目成诵"这个成语的出处与东汉名人王充有关。王充,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他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后到京城太学学习,师从大史学家班彪。因无钱买书,王充经常到街头的书铺上翻阅,一本书从头到尾只看一遍,就能熟记于心。就这样,博通了诸子百家。他只做了几年州郡小官,便辞官回家,一面教授众生,一面潜心著述。他历时30年,著《论衡》85篇、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史书。古宁“尚”通“上”,“书”本义“史”,故王充说:“尚书者,上占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相似文献   

20.
(一) 林纾(字琴南)弟子朱羲胄在《春觉斋著述记》(《贞文先生学行谱记四种》之二,1949年世界书局印行)一书中记载,林纾于民国初年曾作过《讽刺新乐府》若干首。其文如下: “《讽刺新乐府》一卷。先生所著,皆讽刺时人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