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网络在世界各地广泛发展以来,网络成瘾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1997年美国心理学会(APA)正式承认了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价值,这对网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指导意义。对现有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的成因理论模型梳理,明确网络成瘾概念,澄清网络成瘾原因,可以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成瘾是上个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疾病,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的形成与网络本身的特性、成瘾者本人的人格特征、近期遭受重大的环境压力及其未满足的需要有关。对网络成瘾的治疗,目前多以行为矫正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3.
薛春香  路永慧 《考试周刊》2013,(92):163-164
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有网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因素,也有中学生个性特点和生理因素。所以社会、学校及学生家长必须多方参与,积极配合,避免网络对中学生的毒害。  相似文献   

4.
所谓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是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的诊断标准。按照美国  相似文献   

5.
所谓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是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的诊断标准。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扬(Kimbedy Young)的观点,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和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6.
张文颖 《考试周刊》2012,(2):157-158
当代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取大量资源和信息的同时,网络成瘾已成为危害其身心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防治对策应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入手,分步骤实施,具体可采取分析人格特征、需求因素、积极引导认知、关注家庭环境和加强外力监督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一般而言,适度地使用网络不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但是,如果个体对网络无节制地使用和过度依赖,就会出现网络心理障碍现象。目前网络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高校的密切关注。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揭露网络成瘾的各种危害、探讨网络成瘾的主要成因,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电脑网络,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使大学生摆脱网瘾的侵蚀。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学生存在网络成瘾的现象。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有网络、社会的因素,也有中学生个性特点和生理的因素。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除采取有关心理学家提出的干预方法外,团体咨询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有家庭人文关怀也是不可或缺的,以及某些药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中小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近年来,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十分普遍而又比较突出的问题,影响到成千上万个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广大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高度重视.为此,文章就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过度使用网络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对网络成瘾有了明确的定义。如何用《标准》来界定学生的上网成瘾程度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是急需要研究的问题。要在科学界定网络成瘾和过度使用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管理,关注重点人群,在预防上下功夫;对于网络成瘾者应当采取医学、心理、思想教育、军训和社会体验"五位一体"的模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常见的表现有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网络强迫行为、网络色情成瘾和单纯网络成瘾几种类型。文章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理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大理市某高校在校的一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年龄、性别、上网目的、与同学的关系、初次上网年龄段和每次上网持续时间在正常组和成瘾组网络成瘾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上网持续时间、初次上网年龄段和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是个体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网络成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中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人际交往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运用问卷法探讨网络人际交往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通过对409名大、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QQ聊天、电子邮件和在线互动游戏,是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2)女性较男性更多地将网络人际交往作为现实生活人际交往的延续;(3)在线互动游戏、网上聊天等对青少年网络成癌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不断与陌生人交流以及通过这种交流结识网友,是网络成瘾倾向者人际交往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对294名大学生进行感觉寻求和网络成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调查。结果:感觉寻求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感觉寻求水平高于女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对网络上瘾;感觉寻求总分和去抑制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显著。结论:感觉寻求和网络成瘾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网络成瘾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学生使用网络,迷恋网络,主要受兴趣、好奇心、社会交往、自我实现以及外在等因素的驱使.通过对迷恋者培养积极兴趣创造成功体验、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认知范式、集体治疗及网络厌恶的干预手段,使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而不至于成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网络成瘾测验和幸福感指数量表,旨在探讨西南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1)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2)西南地区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都较高;(3)不同网络成瘾程度大学生与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IAD者的有效心理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方法指导,采用纸笔测验对在校100名较喜好上网的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诊断测验及焦虑症自测并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发现:(1)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焦虑水平上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它在性别和焦虑水平上的交互作用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2)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行为特点和认知方式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和焦虑水平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且影响其成瘾的因素也主要集中于行为和认知两维度上。  相似文献   

18.
网络成瘾(IAD)实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近年来心理学、临床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述国内外学采用问卷测查、临床实践等实证方法探讨网络成瘾症状、成瘾对象、成瘾人数比例及应对成瘾的方法等方面的进展,由此可以推动对网络成瘾的治疗并展望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所形成的虚拟空间,超越了传统时空的限制,打破了信息的垄断,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就在互联网带给人们丰富信息与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问题,即一部分网络使用者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因过度沉迷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性的依赖症状,称之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11亿,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加强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一网络成瘾的概念1、网络成瘾的定义网络成瘾障碍(In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