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郑文祥 《学周刊C版》2010,(7):194-194
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从而形成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中国画的写意过程讲究情景交融.造成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郑板桥曾提出“必极工而后能写意”的主张.也可以理解为必形妙而后传神.成功的形似描绘是达到神似的基础。当前写意画的创作,重复现象严重,内容雷同,风格的雷同.画法笔墨的雷同比比皆是,艺术从本质来说不能重复。不重复、不雷同才称得上是艺术,否则充其量只是复制而已,复制与创新岂可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写意画的前景如何?这既是当代绘画界一个十分原则的命题.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对写意画的艺术特质作一初略的探索,为反思和评价中国画的审美价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牡丹绘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传统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从人们对牡丹作为艺术题材进行表现的发展以至兴盛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可以窥见中华民族文化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徐渭的绘画风格是以其狂怪而著名。徐渭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他的人格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绘画的独特个性是他自我人格的高度昂扬。其绘画就像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因了这种限制,越发显出舞姿与精神的自由、美丽与张扬。  相似文献   

5.
笔墨作为中国画造型的主要表现形式,丰富和增强了中国画的审美内涵与艺术感染力。笔墨既是造型的艺术语言.又是气韵生动的直接体现,是画家营造万物并传递情感世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陈政 《文教资料》2008,(36):58-59
<黑葡萄>是我国明代以大写意花卉而闻名于世的画家徐渭的代表作品,此画水墨淋漓、狂怪奇乱、不求形似、意趣横生.徐渭在明坛上是一位难得的全才和奇才.徐渭的大写意发展到近现代,影响到了诸多绘画巨匠,徐渭的绘画艺术和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渭文学艺术造诣使他能在尺幅素纸上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其中诗与画的融合主要是意境上的融合,以及精神上的融合贯通;书与画的融合,表现在徐渭以书法为画法,及以书风助画风。诗、书、画的有机融合,还涉及到三者形式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徐渭是明清大写意画派的开山大师。他的绘画艺术是我国人画发展到明代的一个新的突破。徐渭的绘画风格,或说在他绘画中体现的人格特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深刻的悲剧性;二是狂放的个性化。这都源于他那坎坷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写意画作为祖国传统文化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人文特点、思维特点和审美特点。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我发现,除了在艺术领域对幼儿进行早期培养外,写意画教学还在幼儿的智力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能量和作用。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 1996年出版的《成功智力》一书,从崭新的视角提出了成功智力的理论,他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通过幼儿园写意画教学,可以全面地培养和开发幼儿的成功智力。首先,写意画用生宣与毛笔作画。渗化性强是生宣的重要特征,柔软是毛笔的主要性能。这两种材料与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写意画的意境与意象性既主观又客观,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个艺术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是宋代名的学家与书法家,也是名的书画艺术鉴赏家,他的画论在北宋的艺术理论中非常重要,也与其艺术创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值得我们重视。本主要从其与禅宗的关系出发,围绕“韵”、“幻”、“诗画一律”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明代艺术奇才徐渭有着明显的"内儒外道"人格特征,其精彩绝伦的绘画艺术亦彰显着道家的审美追求:其一,笔墨构建"形简象拙"的绘画风貌特征与道家审美理念相契合;其二,创作动因"娱情""率性"的绘画深层意蕴与道家审美取向相契合。徐渭绘画的美学意蕴对当下的绘画艺术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宾虹先生讲: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这笔墨一词,包括用笔的笔力、笔法、笔意、笔势及其美学涵义,也包括用墨和结体的内在规律。只有懂得并运用它,作画时才能得心应手。一件好的中国画作品,除了整体效果外,  相似文献   

14.
王咏 《教育教学论坛》2014,(19):236-237
中国写意画在某些方面和儿童画的造型有着某些相似性。学前教育专业中国写意画教学应与儿童画造型进行整合,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相结合,为将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国画教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形而下”的艺术,同时也致力于“形而上”的本体追求。然而中国艺术的形上追求是以天人合一为前提的,其对“形而下”的超越并未引向宗教神学,而是引向超感性,但不离自然的“道”。因此,中国艺术的精神是哲学的、人性的,而非宗教的、神性的。中国绘画通过其理论建构、笔墨及意象、意境的创造,最终完成了对客观与主现、物与心即象与意、景与情、客观物象与主体精神意图的双重超越,这种超越基于对“道”的领悟,其实质是对作为宇宙本根的、自我创化的、自由生命的开显。‘  相似文献   

16.
徐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他的理论著作《南词叙录》,为古代专论南戏的唯一著作,集中体现了徐渭对于南戏发展创作等多方面的思考总结,不论是对南戏、"本色"论,还是对其后文人的戏曲创作来说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和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理论审美意象创作的一种高度概括,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的想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当代化创造应对本国化有深入的了解,青年油画创作要不断地训练创造性的想象,为创造能够体现先进化发展方向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饱满的时代精神和真诚的个性创造的中国油画艺术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19.
"趣"是中国绘画理论批评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中国画论视野中的画"趣"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概念,它在魏晋南北朝被引入画学批评中;唐宋时期,它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逐渐升格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范畴;明清时期,论家对"趣"作为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来源、生成等予以了进一步的深化论述,"尚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体现为一种时代艺术精神和一股艺术审美思潮相别于前朝。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徐渭生活经历的介绍 ,来论述徐渭的艺术成就与非凡的天赋、崛突的个性、可泣的经历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凡的天赋决定他军事方面的才能和文艺上“不摹仿他人”“要独创一格”的文艺思想 ;崛突的个性促使他在统治者面前从不示弱 ,而以诗文绘画及戏曲的形式咒骂封建统治者 ,针对当时朝政腐败、鱼肉人民的现实给予抨击。在文艺上则表现为这种个性使他造就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观 ;他的经历与他的文艺创作更为密切 ,这不平常的经历使他在绘画方面形成“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