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岁的普希金初登文坛时,历史学家卡拉姆辛曾鼓励这个年轻人:“像鹰一样地翱翔吧,不要在飞行中停止不前。”然而,自从1820年因《自由颂》一诗遭到第一次流放后,普希金再也没能摆脱流放、监视、查禁。但他从没有屈服过,反而更珍惜自己自由的心灵。在他的创作中,对民主、平等、爱情,乃至俄国文学的独立发展,都有比同代人更深入的思考。他是暴风雨中搏击长空的雄鹰,是“俄罗斯精神”的杰出象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3.
死亡意识是贯穿陈染作品的一条主线,与陈染表现女性的自主意识相比,死亡意识是贯穿于创作中更为久远并长期存在的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陈染对死亡问题的描写和思考入手,力图对陈染死亡意识作勾勒式的描述和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4.
回眸普希金     
普希金,十九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作为俄罗斯文学的铺路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普希金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不仅仅在当时时代,而且在他去世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以来,他一直是一座纪念碑式的人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眸普希金,感受普希金那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6.
萧乾作为"京派"大师沈从文提携起来的后起京派作家,不仅在文风上与沈从文等人有所相似,在死亡意识上也有所相近。萧乾承认死亡的终极性和必然性,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死亡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受童年悲惨生活经历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张文初的"本然性生命体验"有关;此外,京派成员的死亡意识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死亡意识     
一 "死亡意识"作为一个名词,它只是一种能指,指的是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对死亡的认识和体验,这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存在的普遍意识,它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死亡意识"的所指则是丰富多样的,也难以有一个固定的内涵,它具有高度的主体性,每个不同的个体基于自己的主体情况都有不同的死亡意识,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在每个人之间也决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8.
何立明  毕耕 《现代语文》2004,(12):11-12
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创作在俄国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的鼻祖"和"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相似文献   

9.
死亡意识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关键词之一。文章考察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死亡意识出现的历史渊源.并探讨了现代死亡哲学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死亡意识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死亡意识有着自己突出的特征,作家也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探讨了普希金与达吉雅娜的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有独立不羁的自由性格,誓不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他们的爱情道德观都要求夫妻恪守贞操,互相忠诚,保持人格的尊严;他们都有一颗“俄罗斯的灵魂”,与普通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透过这些共同的特征,看出普希金时代俄国社会的历史特征以及普希金和达克雅发娜寻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审视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性意识形态,通过对小说里爱情的分析、对小说里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作家本人婚恋观的分析,认为普希金虽然真诚的同情和爱怜女性,但他体现出的仍然是传统的男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审视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性意识形态,通过对小说里爱情的分析、对小说里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作家本人婚恋观的分析,认为普希金虽然真诚的同情和爱怜女性,但他体现出的仍然是传统的男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论死亡恐惧--"我"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自我”意识,从自我意识产生死亡意识,由死亡意识导致死亡恐惧。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是“我”死,人怕因失去自我而陷入绝对的虚无是死亡恐惧产生的根本原因,克服死亡恐惧的方法主要有:长生之道、宗教慰籍、哲学思索、成就不朽、及时行乐。  相似文献   

16.
<正>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战争连年不息,生灵涂炭至苦,正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的变化必然导致思想上的变革。此时,传统的儒家思想衰落,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全面的挑战和怀疑,这是人的“觉醒时代”。而人的自我觉醒又是从对人的存在困境的深刻思索开始的,而对人的存在困境的深刻思索最主要最深刻的内容便是对死亡的观照和冥思。于是,死亡意识产生了。“死亡意识,正是指潜在于个体生命底层,从生命本身出发的对死亡的恐惧及由之引发的生的焦虑’。我认为,这里还要补充进一点,那就是:个体生命存在的体现何在,即人的生命价值何在。这样,这一意识的含义才算完整。死亡意识的勃兴,彻底打破了儒家所提倡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生活准则和在这种生活准则指导下的功利主义生死观。对死亡的魅力探索、对这唯一能和生命  相似文献   

17.
普希金是从苍穹落入到俄罗斯大地上的一块闪光的玉石。他这样的旷世奇才并不是“天才加刻苦”这样惯常的公式所能概括的。俄罗斯文学史在记载普希金的文学成就时,给予了他诸多的桂冠。譬如,“俄罗斯诗坛的太阳”、“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俄罗斯文学之父”等等。俄罗斯莫斯科城的广场上耸立着普希金的塑像。他在高天阔地之间孤傲地挺立着,带着他用生命换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死亡作为一种意象广泛存在于白先勇的小说创作。母亲的逝世使他获得了对死亡的明确体认,在创作中他分别从情感、文化、历史——命运以及政治角度展示了人物的死亡现象,并且在不同的死亡形态上寄寓了他的死亡观。表现死亡。体现了白先勇的悲悯情怀,同时给人留下对生之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19.
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获取独立地位的奠基人,他认为文学是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有特殊的功用性,应避开权贵的庇护、不受金钱的束缚,也不应为讨好女人去写作,这种文学独立性意识,是其贵族叛逆的血统、法国文学的启蒙、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自由意识的萌动、民间文学的熏陶浸染以及特立独行的人格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现当代文学中对死亡意识的描绘经历了由传统认知论向现代性书写的转型。通过对小说《清水里的刀子》的死亡意识进行解读,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这种转型的存在及其对文学发展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