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泛在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自适应推荐模型尝试将情境感知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引入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推送服务领域,通过感知学习者周围的环境、设备的变化,挖掘学习者的过往情境数据,借助个性化的推送规则库,在海量的学习资源中快速定位到最适合学习者的资源,并推送给学习者,帮助学习者建立真正无缝的泛在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2.
泛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环境中,如何通过多种方法从大量的网络资源中选出优质学习资源,实现不同学习者间实时共享和传播,以满足泛在学习中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需求,进而实现个性化学习,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应通过研究学习资源组织模式及资源共享方式和优选方法,让学习者清晰认识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泛在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现有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普遍存在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移动与无线通信技术和境脉感知技术构建移动混合式学习系统,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得出移动混合式学习系统可以利用境脉感知功能获取有关学习者的境脉信息,从而以智能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学习内容与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是一个高度整合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整合了物理的、社会的、信息的和技术的多个环境维度.境脉感知对于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对物联网及物联网支持的学习环境、境脉与境脉感知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探讨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下境脉感知的构成与作用机制,文章认为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下境脉感知包括知识境脉感知、社会境脉感知、技术境脉感知与物化境脉感知四个构成部分,其作用机制包括境脉建模、境脉信息获取、境脉信息处理以及学习服务提供四个基本阶段.  相似文献   

5.
以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CMMB和3TNet为基础建设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实现无线、有线、卫星网络的互联及全国无缝覆盖,网络具有交互、定制、迁移、漫游、互通、扩展等功能,为学习者创设了良好的泛在学习环境。文章提出一种基于NGB、物联网及传感网络等构建的泛在学习平台,分析了NGB学习平台具有的可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场景性、适应性、普及性等泛在学习特征,着重探讨了以NGB学习平台开展泛在学习的无缝学习模式、感知学习模式、个性化学习模式和协作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6.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未来课堂是一个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由泛技术支持的智能教学空间及活动场所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未来课堂作为学习者学习和获得发展的场所,是一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技术、资源活动等诸多要素都围绕着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和身心发展的高互动学习空间.未来课堂的互动形式主要包括人技术、环境、思维四个维度之间的九种不同形式.未来课堂高互动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泛在网络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缝链接和互动,交互白板技术——构成多屏交互显示空间,触屏技术——提供友好、直观、自然的互动界面,情境感知技术——感知主体需求、提供个性服务,智能代理技术——提供人与资源交互的人性化、个性化等.研究未来课堂的高互动特性,有助于我们在学习空间设计,课堂技术选用、整合以及教学策略选择和过程实施上充分关注课堂主体的实际需要,构建人、技术、环境、资源等诸要素和谐共存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义网和本体构建适应性学习资源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个性化适应学习的需求,结合语义网、本体的概念,整合相关领域内大量学习资源,构建适应性学习资源信息系统。依据信息系统远期发展的需求,设计了适应性学习资源信息系统模型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模型,成功地实现了系统实例,达到了在合适时间,合适空间,用合适的方式将适应的学习资源呈现给学习者,为学习者提供了本体适应性和个性化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情境感知泛在学习的进展。情境感知泛在学习利用移动、无线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检测真实世界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给他们提供直接的、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但是,是否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于这样一种新型的泛在学习形式仍然受到人们的质疑并成为一个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同时,认知风格经常被教育者认为是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影响学生学习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作者试图通过在一个情境感知的移动学习环境中开展蝴蝶辨别的学习活动来研究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网络学习方式。然而,目前典型的网络学习系统(智能教学系统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大多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强制分离,忽视了自主学习过程中协作交流的激励作用以及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因此,扩展现有的智能教学系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有机融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网络环境下师生的学习需求。支持协作学习的群体感知模型由群体感知信息、群体感知本体和群体感知规则三部分组成,采用本体技术建模协作感知信息,运用语义Web规则语言刻画协作感知机制,为实现协作学习的信息交互提供通用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的智能教学系统,在原有ITS自主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扩展了参与者可以相互感知、相互交流的协作学习模块,实现与现有智能教学系统的无缝整合,为开发具有协作学习功能的智能教学系统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继积件、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技术之后,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未来泛在学习对学习资源生成与进化、智能与适应等多方面的需求,本文提出了适合泛在学习环境与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学习元.它具有生成性、开放性、联通性、可进化发展、智能性、内聚性、自跟踪、微型化等基本特征,可以实现学习者群体智慧的共享和学习工具的共享,是泛在学习实现的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