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启光 《江苏高教》2007,(6):144-147
全球化发展成为时代重要发展力量,它必然对民族国家及其教育政策发挥重要影响,也导致全球教育发展走向相同或相似的模式.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或思潮,其理论观点深刻影响到各国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本文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视角,考察新自由主义对全球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文章认为政府与大学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单向地接收趋同性的全球化,而是能动建构全球化关系,使高等教育政策将呈现趋同与差异的统一,最终形成文化发展的"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以国民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框架为背景,从教育社会学的宏观视角分析战后英美自由主义国家从经济民族主义时代向经济全球化时代转型期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变迁,并将这一阶段的教育变革历程镶入这一背景中进行相关梳理,就教育和国家、社会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突出这些国有的国民教育在全球经济时代的教育市场化和教育国家化的双重趋向。  相似文献   

3.
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民族性"概念是"民族国家"分析框架的前身,格林通过"国家形成"研究深化了"民族国家"的方法论蕴含。当代基于"民族国家"的比较教育研究面临着内部裂变与外部消融的双重危机。为应对这一危机,一方面需要还原教育发展逻辑,以"民族国家"生存方式多样性为研究起点;另一方面需要立足复杂性思维,采取多维度的研究层次和关系互动的动态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国家形成》是英国当代著名学者安迪·格林(AndyGreen)撰写的一部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著作。全书的宗旨是综合运用历史比较方法和理论 ,阐述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教育制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与原因。正因为如此 ,分析该书的历史比较方法和理论 ,可以把握当代西方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形态与趋势 ,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英国著名教育学者安迪·格林的《教育、全球化和民族国家》进行了评价,该书是一部探讨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力作,针对后现代主义提出的民族国家性国家教育体系终结论阐述了民族性国家教育体系远没有过时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探讨了比较教育研究中"发展与教育"领域的形成,梳理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范式和理论,这些范式和理论有新自由主义范式、激进主义范式、批判范式、后现代主义范式,并提出了"教育与发展"领域的四个关系维度,即教育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以及与现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格林秉承积极国家观念。这种国家观蕴含着个人积极自由与国家积极干预职能的共生共存,以个人的受教育自由与国家作为共同体的公益性的协调为旨归,强调个人自由只有在追求共同善的民主国家中才能实现。格林对教育的关注和其积极国家观的和谐互动形成其积极国家教育职能观,希望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的重建,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和谐发展与良性互动。国家、教育与个人三者之间关系的澄明以及国家行使怎样的教育职能来促进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对我们建构本土的积极国家教育职能观起着价值引领和理念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庞金友 《教学与研究》2008,225(2):65-71
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保守自由主义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和"小政府"理论,倡导"弱政府、强社会"的关系模式,并提出民族国家收缩、公民社会扩张和全球治理兴起三大假设.以哈贝马斯为首的新左派基于"合法性危机"理论,反对市场逻辑和新殖民主张,寄希望于"超民族国家共同体"使现代国家摆脱全球化困境."第三条道路"则走在两者之间,既兼顾民主和福利,又重视市场和公民社会,力求在国家与社会、安全感与灵活性、理性调节与自发秩序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必须很好地把握国家需求,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实现平衡,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应全球发展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作者从全球化视野下的高等工程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从历史角度研究工程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多样性、正确处理专与博的关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既重投入更重产出、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在全球化的初级阶段就给出了一个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世界性"的理论与逻辑.资本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真正的全球性共同生存生活的全球化机制.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发展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共生关系.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两级分化趋势及其背后的资本-劳动-市场力量构成了全球化的一般性逻辑.在世界市场中,各个民族、国家也开始进入一体化进程.全球化发展的表现则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都表现为世界性生产的一体化发展,表现为民族、国家间相互依赖的共同的生存、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世界性理论中涉及的技术、经济一体化,利益关系与民族国家等问题依然是今天我们探讨全球化的核心问题.运输、通信技术,尤其是建立在更广泛的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经济体系的发展是划分全球化发展阶段的根据.全球化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本质上是利益格局的冲突,它表现为全球化中三种利益不均衡.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是这种不均衡的结果,是资本与劳动对立的全球性扩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