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备杨绛的散文《老王》这一课时,我发现很多人将这篇文章简单化了。他们认同教参的说法,即这篇文章的人物不复杂,主要表现小人物的善良。细读文本,发现事实并不仅仅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巴金曾这样说过:“友情从这里开始,苦难巩固它,欢乐装饰它,在寒冷中我感到它的温暖,在黑夜里我感到它的光辉。”蹬三轮的老王与作家杨绛的交往,在那个“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使我们感受到他们生活的凄苦与艰辛,也体会到他们人性的真诚与善良。  相似文献   

3.
《老王》一文体现了杨绛对善良厚道的穷苦卑微的劳动者的怀念与尊重,表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但这些都是通过平淡冷静的叙述语言表现的,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咀嚼涵泳语言来体会其中包含的浓厚感情。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淳朴、仁义、善良三个角度分析杨绛眼中老王的形象,以展现杨绛的创作动机,点明文本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读杨绛先生的散文,你会感到这不是作者在有意识地创作,而是一位智者在娓娓述说一件件往事。她挥洒着智慧和情感,虽不浓烈甜腻,却自然妥帖、纯净本色,犹如一杯清茶,品之能感受到那淡雅之中透出的一丝丝苦涩。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老王》一文的教学中,讨论老王善良真诚性格的时候,都会分析到老王为杨绛先生做的三件事情,送冰、送默存、送油蛋,并在金钱上不作计较。但我们不妨反向思考一下,为什么老王对杨绛一家那么好?  相似文献   

7.
解读《老王》的“入口”在哪里?自然是在全文的末端,卒章显志的一句:“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的文字素来冲淡,而此句却在不经意间闪射出鲜明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教学的一篇散文——《老王》,是杨绛的作品。杨绛的散文,大多朴实无华,用真实的笔触抒写着许许多多爱恨情愁,叙述着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的简单而又深有感触的悲欢故事。写好这些小人物,有赖于杨绛的细腻与博学,而解读这些小人物,若只停留在简单的情节了解上比较容易,解读作者的文风则难。于是,我把杨绛的《老王》放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上,放在审美的坐标中,引导学生去解读,去感悟。  相似文献   

9.
杨绛作为一位小说家、评论家和翻译家,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了八卷本的《杨绛文集》。杨绛在《自序》里自谦地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其实众所周知,杨绛先生不论是创作还是翻译都是用“心”在进行的,尤其是散文。她的散文文风恬淡、平和、睿智,似水,又胜酒,淡泊中寓着浓郁,平静中饱含深情,干净明晰的语言在她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杨绛散文《老王》有三处阅读难点,其中对第一处的理解最为关键——杨绛对老王临终前送香油鸡蛋时的外貌描写.散文“写实性”和“自述性”的特征决定了其阅读更须要读者“知其人”(了解作者),“论其世”(研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我们把老王和杨绛的关系放在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并细读文本时,就会发现杨绛对老王临终前的外貌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文革中杨绛被扭曲的心理和人性.当我们实现了知人论世与文本理解的关联时,对《老王》一文中的阅读难点就有了合理的解读,对《老王》一文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相似文献   

11.
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是采用简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短小精悍的叙事、抒情、写人类文章,具有独特的文学性质。杨绛先生的散文在文学界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凭借她严谨写实的作风、对道德的尊重与执着、豁达冲淡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老王》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的深入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本文将针对杨绛先生的《老王》这篇散文进行深入分析,对其主题作出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从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性视角解读杨绛的《老王》,可感知人的主体交互性交往理性。《老王》所蕴含的以平等、真实、真诚、和谐、对话等为基础的交往理性,较为深刻地体现在代词的和谐运用、称谓语的得体应用、问句的有效使用等方面。基于交往理性,着眼于语用修辞,可以更“本色当行”、更有效、更精细、更实证地解读《老王》。  相似文献   

13.
在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中,老李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人物。相比于老王,老李在文中所占笔墨极少,关联的文字不足百字。出现的次数也极少,前后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老王病重后,“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向老李询问老王的病情,老李告知作者,老王“早埋了”,这引发了作者的不安与“愧怍”。  相似文献   

14.
《老王》是杨绛的一篇纪实散文。这篇文章现收编于入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是一篇教读课文,体察“善性”情感是文章的学习重点之一,文后的“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就是要求我们“以善良去体察善良”。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对作品中“善性”情感所作的体察,但愿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5.
孙蕾 《成才之路》2012,(28):35-35
《老王》一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源于作者的"愧怍"之情。从老王的基本信息中可见老王的不幸,从作者回忆的老王的几件事——送冰、送人和送鸡蛋中,可见老王的善良。不幸而善良的老王把我们当做亲人,而"我"却忽略了老王的真心真情。老王淳朴、善良、正直,这是一种从社会底层,从普通民众中发出的光芒,然而"我"没有更好地善待、理解老王,多少年来,作者"不安""愧怍"。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有自己梦萦魂牵的往事,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智者来说,民族的兴衰、百姓的疾苦,最是铭心刻骨,这些并非如烟的往事,自当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7.
杨绛先生是一位有多方面学修养的作家,她的喜剧、散、小说创作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杨绛的学风格与其温婉的性情、融合中西的学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她擅长运用白描手法,她的语言朴实、自然,又洋溢着幽默的机趣。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类的一种普遍性自我关怀被称为人文情怀,它体现在对命运的维护,对尊严和价值的关切和追求。杨绛在散文《老王》中刻画了一个以坚韧自然之姿,维护着良知和道德的人物"老王",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底层百姓的道德、尊重、悲悯情怀等。  相似文献   

19.
“如何进行现代文学作品的有效教学”,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想要探究和试图回答的问题.以八年级课文《老王》(作者:杨绛)为例谈谈我的做法.这是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杨绛一家和一位职业卑微、身体残疾、生活困苦但为人善良的车夫老王之间交往的几件事情.这是作者“以善良体察善良”的一次情感之旅.  相似文献   

20.
1.端摩文章细节和语言,感受其简洁有味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