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的误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县各族人民隆重集会, 沉痛悼念15621名死难者。这是一次非常意义的悼念活动,死难者的躯体已经冷却了30年,即他们死于1970年1月5日。30年前的那一个凌晨,7.7级大地震造成一个新中国成立至其时的地震死亡人数之最,经济损失按可比价格计算达27亿元。这一“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灾难史和地震史上都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事件,当时“仅由新华社对外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只字不提受灾,而且把震级压低了”,灾民收到的“救灾物质和款项则少得可怜”,主要是“救灾精神”:“数十万册《毛主席…  相似文献   

2.
多数情况下,新闻是那些特定时间、空间下发生的、新奇的、不一般的、非同寻常的社会现象。新闻报道与社会事实相比,具有一时的特殊性和非普遍性。作为新闻的接收方,读者、听众、观众如果将个别现象视为一种社会潮流,难免在观念上形成一种误导。前段时间,正当教育界为中学生中“追星族”问题大伤脑筋的时候,几名中学生却对着新闻记者的镜头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我们并不是什么‘追星族’,你们  相似文献   

3.
廖建国 《青年记者》2007,(23):56-57
专家学者们惜时如金,记者太过频繁地用一些琐碎新闻请专家发言,容易促成他们的厌烦心理,使他们在解读新闻时太过随意,不愿作深度思考,发言内容没有体现出专家意见应有的深刻性、前瞻性。  相似文献   

4.
从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至今,已将近20年了。这20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关经济的新闻报道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但是,客观地说,大量的经济报道与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相比,还显得有些呆板,相...  相似文献   

5.
肖一 《新闻爱好者》2005,(10):29-29
近年来,我国新闻报道较之以前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背后又反映了什么?本从近年来我国新闻报道叙事结构、叙事主体、叙事语言等方面的变化入手,进行分析和思考,发现我国的新闻报道有一种逐渐走出宏大叙事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在传播意识上出现了一些误区。电视民生新闻要拓宽报道对象,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品格,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责,肩负起媒体舆论导向的责任,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是指导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我们的绝大多数媒体在这一问题上,总是自觉、坚定地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高举旗帜,把握大局,服务中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党和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是,导向问题又是一个艺术性很强的问题,受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稍有偏差,便会产生新闻的隐性误导。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闻传播的文化学研究单波一、文化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客:您能谈谈如何把握文化与经济的内在联系这一问题吗?主:说起文化与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这早已是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时期,自爱、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和相互交换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经济新闻也逐渐成为媒体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各媒体纷纷开辟经济新闻专版,为做好经济宣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当前我国的经济新闻报道影响力依然不大。传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0.
广告传播是一种具有二重功能的传播活动,它具有巨大的积极功能,同时又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功能。作为传递产品、服务的品质与质量信息而设定的一种营销方式,广告对当今社会生活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史学家D·M·波特曾经说过:“论社会影响,广告可以同由来已久的机构(如学校、教堂)相比,它统治了媒介,对大众标准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它是很有限的几个起社会控制作用的机构中货真价实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的功能之一。新闻传播机构不同于立法、司法或行政机构,它不能用法律、纪律或命令等强制手段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但是,它又确实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甚至政府的重大决策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制约。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和影响主要是通过揭示事  相似文献   

12.
高度依赖可视化传递信息的数据新闻,在智能媒体时代的传播所产生的信息误导形成原因复杂,不能认为这种情况仅是故意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数据新闻可视化案例的梳理发现,除故意误导外,可视化元素干扰、设计与常规阅读习惯不符、过度专业的可视化表达、视觉语境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读者解读图像文本,进而造成信息误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概念误导与解码误导的数据新闻可视化信息误导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闻媒体还在不断涌现,这确实为经济体制的转轨造成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然而细细分析一些大版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经济报道,却存在着一个必须提高报道质量和端正舆论导向的问题。就目前的经济报道来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宣传中的种种误导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高等教育似乎对市场不甚敏感。高校局限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围城内,对高墙之外的市场需求不敏感。市场需要什么,并不能“条件反射”到高校专业设置上来;而高校是按照自己的生产逻辑,批量生产市场并不需要的产品。长此以往,造成了一些教育产品严重过剩。与制造业不同的是,过剩的高校教育产品不积压在学校的仓库里,而是释放到社会上,或被闲置,或被“改嫁”,从事不相关的工作,造成严重的资源和人才浪费。在人才市场上,出现了这样尴尬的悖论:市场想要的人才稀缺,而市场不需要的人力资源则剩着。这种结构性的失衡是当下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是地方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好的地方党报,离不开好的经济新闻的支撑。但长期以来,经济新闻却广受诟病,“内行不稀看,外行看不懂”,经济新闻的生、冷、硬面孔一直令读者生厌。因此,如何强化经济新闻有效信息传播,让读者喜欢并乐于接受经济新闻一直是我们从事经济新闻编采人员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强效力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经济新闻传播怎样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效力呢?在宣传过程中遵循传播理论中的有关原则和掌握大众传播的固有特性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依据传播学的有关原理就经济新闻传播的效力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一、累积性效力累积性即不断传播重复信息而产生的效果。无论是报纸也好,还是广播、电视也好,要使所传播的某一经济信息在受众中产生强烈影响,靠一两次章传是达不到应有效果的,这在广播电视方面显得特别突出。因为,声像传播瞬息即逝、保存性差,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在经济信息传播中更要注意信息的必要重复,逐步进…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误导新闻"是指记者依据捕风捉影获取的信息编造出失实新闻,将其见诸媒体,不仅对读者和受众产生误导,还对新闻中写及的个人和单位产生负面影响。令人费解的是一些媒体热衷于报道这类新闻。  相似文献   

18.
夏寅 《新闻传播》2010,(9):140-141
在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对经济新闻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热点,而如何解决经济新闻的“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问题更是关注重点。文本着重以受众定位的角度,论述经济新闻分众化传播策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以经济新闻研究现状为出发点,结合经济新闻的特点。从传播学的视角为经济新闻分众化传播策略寻找了理论资源;且从经济新闻应用层面来阐述分众化传播是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众传媒的自我转型已经走了四大步:一是重视报社的经营管理,与办报业务(采编)同等看待。接着,报刊广电传媒走市场化和集团化的道路,争取国际市场地位。第三步是抓核心竞争力;第四步是倡导大众文化,强调注意力经济。前两步已有不少论著专门议论过,本文着重就后两步带来新闻传播理念的演变发表一些见解。由核心竞争力引发“平民化”的探讨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提出树立“以民为本”的权力观,新的政治话语体系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在新闻宣传上提出“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些,…  相似文献   

20.
数据作为一种符号,在传播过程中也具有符号的三种含义: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经济新闻报道不仅应对报道中大量的经济数据要求数据的指称意义真实准确,更应该关注数据的语用意义,站在受众的视角解读经济新闻。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经济新闻中数据的语用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