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11年3月19日)同志们:这次全市文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议、全市两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工作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学已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发生重大转变,这是博物馆人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博物馆诠释历史是用文物“说话”的,文物是人类活动的物证,文物的保护传承是靠人去做的,文物的价值也是作用于人的。可以说,离开了历史的人,就没有文物,离开了现在和将来的人,文物就失去了价值意义。因此,博物馆学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可以说是返璞归真。基于此种认识,博物馆对文物人文内涵的发掘应是全方位的,情感内涵作为文物内涵中最人格化的因素,一直处于被淡化的位置,成为博物馆诠释历史的一个薄弱环节。苏东海先生在… 相似文献
5.
图书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长期实践中凝结而成的知识宝库。它一方面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积累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另一方面对社会起着宣传教育、传播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推动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 相似文献
6.
在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前进方向”,是当前党和国家非常明确地把化建设与党和国家的命运如此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提高到执政党的要素之一。这使我们化工作心明眼亮,倍受鼓舞。结合玉溪群众化工作的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找准我们的工作位置,准确把握社会化工作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这里先后历经20多个朝代,出现了105位帝王。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都位于河南境内,使河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如何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价值,促进地域文化传承和发展是河南地区在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本文深入探索河南历史人文资源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意义,并通过SWOT分析法剖析河南历史人文资源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而提出促进河南历史人文资源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对策,以期助力提升河南地方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切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8.
9.
正书法欣赏、书法创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书法艺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二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和谐统一的。面对现代性、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交锋、交流、交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迫在眉睫。书法艺术的美育作用、德育作用、人文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朝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努力前行的,这使得它在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武汉文博》2015,(3)
不可移动文物(或称古迹、史迹、文化遗迹、历史遗迹),是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包含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涵盖政治、军事、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娱乐、劳动、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领域,弥补文字和历史等记录不足之处。《让不可移动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的生存与探索》一书是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委托的一个科研项目,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湖北省文化厅古建筑研究中心共同完成。内容包括博物馆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湖北省的博物馆与不可移动文物专题研究、国内外有关的政策法规介绍、对博物馆与不可移动文物的发展趋势的归纳与发展建议,以及20篇调研文章和一些相关的表格等等,本文予以推介,旨在唤起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更多关注与支持,使湖北的不可移动文物通过博物馆建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促进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