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文]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相似文献   

2.
3.
<正>小主持人:老师,这张照片上的大高个是谁呀?主讲老师:不认识吧?他叫冯骥才,津味小说的代表作家。我们的课本还选过他的《泥人张》。冯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8,(1):72-79
冯骥才从小说创作到非虚构写作,从个人收藏转而在全国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吁保护古村落等,表现出他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爱之深痛之切的隐忧以及个人责任。从《铺花的歧路》开始,对历史的叩问,从来没有离开冯骥才的视野。八十年代中期,他的非虚构的"口述历史实录"《一百个人的十年》,借不同人的个人记忆,为"文革"历史留下群体印象。二十多年后,他相续完成非虚构作品《无路可逃——1966-1976自我口述史》《凌汛》《地狱天堂》《激流中》等。在他的笔下,诸多历史细节丰富记忆,为历史存照。  相似文献   

5.
范昌灼 《高中生》2009,(1):60-61
《珍珠鸟》是一篇精短散文,发表后,反响不小。《青年文摘》杂志和众多的散文选本、鉴赏辞典都予以纳入/  相似文献   

6.
7.
8.
《邢台学院学报》2014,(3):37-40
赵三多幼年丧父,长大后务农为生也兼做小生意;同时,赵三多习武因勤学苦练、博采众长遂成为著名的梅花拳拳师。受早年经历及当地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特殊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赵三多形成有时胆小怕事、彷徨懦弱;有时行侠仗义、抱打不平的双重性格。在义和拳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这两种性格相互交织,交替显现。运动的酝酿及初期赵三多行侠仗义、抱打不平的拳师性格虽然十分突出,但胆小怕事、彷徨懦弱的小农性格总体占主导地位;随义和拳运动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洋人的重压下官府对赵三多及义和拳的态度变化,使赵三多的拳师性格逐渐占主导地位并开始固化,使其最终完成了从小农向义和拳首领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原作赏析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  相似文献   

10.
11.
《教书育人》2008,(7):72-73
《俗世奇人》这个书名起得太妙!这本小册子隐去了,帝王将相、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上层人物,把触角伸向了最底层的市井人物和市井生活。本是水陆码头的天津卫——一个曾经的货物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商贾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造就了当时经济的空前繁荣。随之催生了错杂的街道,林立的洒肆,遍地的商铺,热闹的戏院,奢华的青楼……这里有接骨的、拔牙的、刷墙的、偷盗的、钓鱼的、卖古玩的、做小吃的、靠吃家产的、为人算命的、替人打官司的……三百六十行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冯骥才中篇小说《啊!》是描述文革特殊政治气候时知识分子遭受肆无忌惮的精神摧残的小说作品。时过三十年,重新运用叙事学、心理学等新角度进行审视并"鉴往知来",透视一个时代的总体特征及其人物的精神风貌,把握作者的创作态度和艺术技巧,并在价值取向、创作技巧等诸方面解读出与当时评论者不同的社会思索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画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描写我国“文革”时期的一对生死与共、患难相随的夫妇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以及以天津、北京一带市井民俗文化为题材的《三寸金莲》和《神鞭》等作品。然而1997年,他的笔锋一转,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品读冯骥才《神医王十二》,论述了"说书人"冯骥才先生高明地为人们讲述市井俗世间高手奇人的传奇百态人生故事,活灵活现、轻松诙谐、计策巧妙、扣人心弦、耐人品味……真真让人欣喜民间有如此智慧。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育(上)》2010,(17):158-158
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新作《乡土精神》目前在全国首发,该书共计10万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乡土精神》以一种融散文、随笔、思想批评、文化研究为一体的笔法,记录了冯骥才在田野考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讲述了许多珍奇美好又鲜为人知的文化。由于对民间文化满怀激情与厚爱,该书行文充满了使命感和危机感,而随处流泻的或警策智慧或深情美妙的语句,则显现着冯骥才置身民间文化大地深处所获得的丰厚感悟。  相似文献   

16.
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画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描写我国文革时期的一对生死与共、患难相随的夫妇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以及以天津、北京一带市井民俗文化为题材的《三寸金莲》和《神鞭》等作品。  相似文献   

17.
清末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曾震惊世界。从当时东西方世界舆论看,咒骂、痛恨义和团者有,赞扬、同情义和团者亦有。本文介绍的是东西方进步舆论是怎样评价义和团的。曾经热情支持孙中山搞革命的日本友人宫崎滔天,在1990年10月4日至18日的日本《二六新报》上,发表了题为“独酌放言”的长文。文中通过一位嗜酒的“无赖道士”对客人的酒后“放言”,吐露了宫崎滔天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学习中,照片、图画也和文字、地图、图表等材料一样,成为学生感受历史的基本信息之一,亦成为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材料。近几年来的高考对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考查也越来越多。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和教研中,图片资料往往是被忽视的,对其处理也比较简单,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拟结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节,尝试一个图片资料处理的新方法——图片联想法,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清末民初的早期启蒙语境,再到接下来的反西方冷战语境、反封建新启蒙语境、反激进主义学术语境,每一次语境的变化,都导致义和团运动所呈现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是义和团运动110周年。这110年来,我们是如何认识义和团,其中又有怎样的波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苏位智教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