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向东 《考试周刊》2013,(55):111-112
当前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为其所从事的专业技能工作服务的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现有的部分职校体育课男女混合上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弊端,更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男、女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多方位、全面地提高身体素质,朝着快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实践性和职业倾向性,由于专业特点不同,对所培养的学生具备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性身体训练。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突出职业的针对性,针对各专业实践工作特点,对学生加强各种职业素质和体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正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它反映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评价、情感和态度,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活动必备的岗位专业能力、从事社会职业活动应有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55%的学生认为能在体育课中学到感兴趣的内容,有46.24%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对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产生消极的作用。针对这种状况,文章提出根据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体育教学内容应具备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应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所需的专项身体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身体素质具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在实施职高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选项教学时,要研究各大类专业对从业者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以便采用相应的体育专项技能选项学习,使学生形成职业所需的体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身体素质具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在实施职高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选项教学时,要研究各大类专业对从业者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以便采用相应的体育专项技能选项学习,使学生形成职业所需的体质.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践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建构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职业活动中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品质和能力,就其本质而言,至少应包括职业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三个层面。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大力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入手,阐明了职业院校应如何通过实践教学的途径,帮助学生枸建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加深,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否具备专业的职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才能满足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该怎么样进行培养是当前我国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为背景,结合职业院校各专业的职业特点和未来学生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从学科教学出发,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能为旃究内容,依据准职业的劳动特点、解剖、生理学特征、操作姿势、操作动作、工作环境等进行了职业实用性体能的内容开发和培养途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今后谋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今后将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身心素质的要求,进行职业体能、职业意志力、职业竞争能力和职业保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应与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紧紧围绕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劳动和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素质而进行,把促进学生的劳动就业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进行各种实用性的体育教育,以此增强学生劳动就业的竞争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身心素质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基本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愈来愈关注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职业素质是从事某种职业应具有的修养,包含从事本职业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人文素质、知识修养、职业理论、敬业精神、科学态度及适应社会的心理。职业素质是各行各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是从业者职业生涯中内在的、稳定的、经常起作用的品质结构。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学生职场成功的主要条件,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3.
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有不同的要求。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从业者按职业岗位内在规范和要求养成的作风和行为习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从业者,职业生涯才有可能可持续发展。职业素养可以分为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三个层次。对职业素养内涵和训练进行探索和实践,是用人单位与职业院校用人、育人实现"双赢"的合作形式,是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平台,是落实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抓手"。职业院校应重视工业文化背景下育人的特征,通过育人来传承、创新工业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努力,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孙超 《成才之路》2013,(8):51-51
由于职业院校自身专业的特点,学生毕业后多在生产一线工作,且劳动强度较大,因此这些岗位对学生的身体条件要求较高。如何在学校通过一系列体育课和相关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以至于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成了职业院校体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一直从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教师精神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备素质之一,不同时代教师的“专业精神”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职业院校提倡教师专业精神,契合国家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可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精神,除具备普通院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崇教爱生、敬业乐业等职业态度与特性,还要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从“劳动精神”“职业精神”“技术精神”等方面丰富其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视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致力于打造“国家工匠之师”,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四有”好老师以及技能型社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无形中推进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职业场景、职业素养和职业保健四个方面来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以期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职业劳动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培养敬业精神 提高学生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业精神就是从业者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义务的精神品质。敬业精神在职业道德中居核心地位。学校把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分成三个方面来抓,即职业感知、品质培养和实践磨炼。 一、职业感知 敬业精神必须建立在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的社会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上,这是由人的价值观决定的。人只会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物具有积极态度。因此,学校要认真抓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任何职业都是社会分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并使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社会意义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不同的社会职业分工对劳动者也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要求。如今,学历教育正向着实用型职业教育转变,任职教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于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即在身体素质培养方面,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体能。高校体育教学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体能的重要任务,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简单,不能够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人才需要,教学基本是体现在增强学生体质和技能上,忽略了其身体素质是否适应职业要求。本研究以吉林工商学院的专业设置为基准进行职业分类,针对不同的职业类型,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能训练,以期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提供体能保证,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的职业体能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职业中专教育主要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输送第一线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和社会竞争的需要。然而通过日常教学发现,大多数职业中专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体育锻炼意识淡薄,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从教学实践出发,剖析当前体育锻炼意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大作用,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学前保育专业要求学生就业后具备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便为其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