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芙蓉镇》人物形象塑造得失谈司瑞昌《芙蓉镇》自从在1981年第一期《当代》杂志发表以后,不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版再版,而且还获得了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茅盾文学奖”。这说明《芙蓉镇》这部作品以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感人的艺术力量,赢得了读者的欢迎,经受了...  相似文献   

2.
芙蓉镇     
小维 《现代语文》2005,(12):43-43
《芙蓉镇》是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以卖米豆腐为生,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可这一切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  相似文献   

3.
国民性,一个充满历史忧伤的话题,虽然人们不愿去记忆,但在中国的现代征程上却不能忽视它的障碍性存在。古华、张玮、韩少功虽没有刻意暴露国民性创伤,但作家们却分明警醒着人们关注现代国民性。本立足于这一话题,通过《芙蓉镇》、《古船》、《爸爸爸》的本阐释,指出国民性改造是现代化的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芙蓉镇》是古华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写了芙蓉镇20多年的政治生活和人世沧桑,再现了“大时代”、“大社会”的政治风云和历史轨迹.揭示了“左”的错误是怎样从局部问题发展成为全局性错误以及后来又是怎样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得到根除的全过程,塑造了王秋赦、胡玉音、秦书田等个性鲜明的人物,结构精巧,叙述技巧高超,语言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5.
《芙蓉镇》的成就无疑是突出的,古华在小说中以浮雕式的人物构建法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而其中以阴鸷歹毒的风派人物李国香这个女性形象尤为突出,从她的性格形成以及命运的沉浮中,人们看清了极“左”路线是如何伤害和扭曲着人们的灵魂,如何轻视人、蔑视人、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荒唐年代里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电影《芙蓉镇》符合20世纪新时期电影人道主义主题内涵。同时,它还揭示了特殊年代中女性的生存境遇。不同女性的表现使电影充分展现了女性人格的复杂。在此基础上,《芙蓉镇》彰显出其在女性研究方面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芙蓉镇》的成就无疑是突出的,古华在小说中以浮雕式的人物构建法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而其中以阴鸷歹毒的风派人物李国香这个女性形象尤为突出,从她的性格形成以及命运的沉浮中,人们看清了极“左”路线是如何伤害和扭曲着人们的灵魂,如何轻视人、蔑视人、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荒唐年代里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芙蓉镇》是一部在新时期彻底摆脱"文革"束缚的长篇农村题材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大价值,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和对政治观念束缚的逃脱。本文主要从作品的艺术特色出发,分析了《芙蓉镇》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巨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在《芙蓉镇》中,古华以喜剧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两个悲剧性的人物——秦书田与王秋赦,无论是王秋赦还是秦书田,他们的言行都令人发笑,然而笑过之后,却更令人想哭,那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悲哀——时代的乃至民族的悲哀!这些扭曲了的灵魂,使读者看清了在那个愚昧时代里极“左”路线给人们造成的伤害,也揭示了荒唐年代里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车轮辘辘碾过,辙印似乎随风飘去,又似乎留在人们心里的某个角落。“文化大革命”对平民百姓的世态情俗、生活都产生影响。古华的《芙蓉镇》展示了山村芙蓉镇真实的风云画卷,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观出发,带领读者走进芙蓉镇,走进历史真实,探索芙蓉镇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1.
在对西方寓言模式梳理的基础上,深入阐明这一模式对《百年孤独》这部杰作的巨大影响。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马尔克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借鉴:古希腊悲剧精神的传承,圣经模式的移植以及卡夫卡寓言作品的启示。并进一步指明了文学传统的沿袭对于大师及伟大作品的诞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现代民族体育“传统”内涵在不同时期的落脚点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对“传统”的历史和现在的文化差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客观认识“传统”的变异与时代性,把握传承中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达成同识,即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现代化”.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发展定位,其价值取向是实现其功能转换,其发展方向必然是传承的多样性、多元性特征,其目的是为现代多元文化机制体系提供一种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 ,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 ,没有半点对社会人生的愤恨 ,即使有怨 ,也是怨而不怒。这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 ,将美融于自然之中 ,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 ,都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14.
楚雄彝人古镇近年来不断吸引游客,在进一步挖掘整合其旅游资源过程中,开展彝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具备较好的可行性,这也是传承和发展彝族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彝族传统体育和楚雄彝人古镇旅游的融入渠道中,当地政府、平台、人才的构建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叙写娼妓的专书《青泥莲花记》,由于内篇的伦理叙写,至今备受争议。从文本形式、叙写策略与价值取向来看,小说集中确实存在着传统伦理思想与其他异端思想的交织,并兼容了其"佐公家章明大教"的伦理诉求及"重情"、"尊生"、"反道学"等的现实批判。  相似文献   

16.
《边城》呈现出“成长小说”的特质。翠翠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展现出她逐渐成熟的过程。在与茶峒的关系上,翠翠面对寂静、平凡的生活产生了“离开”的愿望,但出于照顾祖父的责任感而压制了欲望;在与祖父的关系上,翠翠的内心充满着丧失亲情的焦虑与恐惧,但失去祖父后她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走向独立;在情爱关系上,自卑心理下的翠翠既渴望爱情又逃避爱情,但在具有爱的能力后,最终决定守候爱人归来。借助“成长小说”这一阅读视角,聚焦于翠翠这个人物本身,使读者更好地从其生命哀乐中领悟沈从文所谓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7.
只有文学性的存在得到确证,文学性理论才能走出相对主义迷误。以往本质主义的论证混淆了“文学”性与文学作品的共性,因而往往陷于困境。这里提出,文学与文学作品之间关系,譬如森林与森林中树木之间关系,森林的特质不是森林中树木的共性,因此,文学性也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共性,而是文学整体的特质。由于文学整体具有稳定性,因此,文学性虽然不是实体性的存在,但也不完全由历史语境造成。文学性存在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与超历史的稳定性二者的张力之间。其具体存在方式可以用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理论予以说明: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文学性不是文学作品的同一性,而是某种统一性,因此,我们不可能以归纳思维或分析思维确切地把握它,而只能在文学的具体存在中意会。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当余华以他那炫目的形式开始了对埋藏在人心深处的欲望进行挖掘的时候,人们普遍地认为余华已经背离了传统,事实上余华不仅没有背离,而且一直都在坚持,只不过他采用的是另一种方式而已.他在对文本的形式进行先锋试验的同时,也在思想内核方面竭力地呼唤着人性的回归,人伦道德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理论渊源和内涵及特征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并以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对策,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发展,以促进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肖晓克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4):41-42,54
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必须立足于文本。脱离文本、大而化之的放言高论,不是流于空谈,就会陷于谬见。《中国现代文学史》(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有关《边城》"文化悲剧"论,便属此类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