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民教育与小学社会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个体的社会化基本是自发完成的。直到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化过程的部分任务才由学校这种专门的社会组织承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对象、任务、标准等各个方面,始终在变化,到了现代社会,促进每一个受教育的社会化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其基础与核心就是进行公民教育。今天,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学校通过公民教育,使学生具有公民意识、公民态度、公民行为能力等一系列重要的公民素质。进行专门的公民教育的社会课,将小学作为基础和开端,不仅理论上可行,在实践上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将为学生在今后接受更多以原理、制度为内容的公民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3.
小学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综合课。大纲规定:社会课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社会常识;培养他们正确观察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一般认为,公民教育在中国缺乏坚实的文化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公民教育的追求,只是由于政治和社会等原因,公民教育断断续续,迟迟没有形成系统的模式。上个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许多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迎接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期望国民能够适应国际变化.能够具备现代公民素养,以增强国家的竞争能力。出于这样的目的,各国在教育上都重视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其中,尤其要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于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参与力所能及的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能力。使学生从小认识环境、热爱环境、自觉地保护环境,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学习环境科学,把环境保护教育逐渐渗透进孩子们的心灵中去呢?  相似文献   

7.
方红 《湖北教育》2000,(12):42-42
社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我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9.
社会课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它同其它学科一样都肩负着为2l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重任。但是,从目前的现状看,社会课只是一门可上可不上的副科。笔者在数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在广泛地吸收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社会课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感知——再现——理解),通过教学试验和实践的检查,感知效果良好,可供一试。  相似文献   

10.
11.
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蓝本,是课程开发的基础。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是系统层面的教学设计,需要科学、系统的方法。然而,由于目前远程教育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的缺失,导致了实践中“重视课程开发、忽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时简单、随意的现象。远程高等教育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对象为成人在职远程学习者。因此,针对远程高等教育、面向成人远程学习者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必须以成人远程学习者为中心,并坚持以“社会实践需求为主、能力为本,兼顾学科与学生需求”的开发理念。DECDA开发模式是针对远程教育特别是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提出的一个完整流程和一套系统的方法,包括职业分析,学习者分析,实践能力需求分析,课程体系规划,以及实施、评价与修订5个阶段,不仅紧密贴近社会实践需求,还兼顾成人远程学习者的特点和学科需求,可以为我国远程教育机构开发有用、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方法指导。实践应用的案例也证明,DECDA模式开发流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13.
职业教育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然而,在职业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和抽象思维的逻辑结构体系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建设远离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姜大源的新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体育体制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在分析我国社会改革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体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供相关体育决策部门和研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What a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creativity, curricula and paradigms?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ajor curriculum theories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ir relation to creativity as a goal of organised learning.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is analysed by discussing the organising of learning for creativity from the viewpoints of different sociological paradigms. These represent mutually exclusive ways of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societal change. A synthesis of how schools try to reach creativity as a goal for organised learning, seen through the 'dark glasses' of curriculum traditions and paradigms, is presented. The paper ends with some concluding remarks regarding how creativity fits into a curriculum profile needed under the present level of economic globalisation.  相似文献   

16.
加强《程控交换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信工程专业是我校新开专业,几年来,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我们对其专业基础课“程控交换原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并对今后课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的实践意义,并从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建设、课程组织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系统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信息化教育的定义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信息化教育定义入手,分析现代教育思想在整合的关键作用。从而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管理是大学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课程标准符合课程计划,保证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和严肃性。课程标准管理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执行和检查三环节。大学要高度重视课程标准管理,健全课程标准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课程标准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The article shows methods and concepts of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in science curricula through an exemplary study made in Portugal. The study analys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message transmit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curriculum for Portuguese middle school considers the nature of science. It is epistemologically and sociologically grounded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Bernstein's theory of pedagogic discourse and Ziman's conceptualization of science construction. The study used a mixed methodology and followed a dialectical process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the empiric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e of science has a low status in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external sociological dimension of science. Intra-disciplinary relations between scientific and metascientific knowledge are mostly absent. Recontextualization processes occurred between the two main parts of the curriculum.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their consequences in terms of scientific learning are explored. The mode of analysis used in the study has the potential of highlighting the level of a science curriculum, in terms of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